第七一六章 玉殒
双井胡同的采薇院外,几名小丫鬟一脸惊讶地站在门外,敞开的院门里,传来老妇铿镪有力的斥责声。
“你个老不死的,把只破靴子摆到百宝阁上,你是皮子痒了,想让老娘收拾你了吗?”
“这是做肉燕用的家伙事儿,你们要给拿到哪里去?”
“放下,把这个给我放下!”
......
双井胡同人口简单,以前住的是霍大娘子和九爷,九爷不在了,这里就只有霍大娘子一位主子。
霍大娘子生性豁达,整日忙于生意上的事,反倒比九爷还好侍候,就是当年混世小魔王似的九爷,只要万事顺着他,也是好侍候的。
这几年九爷不在了,府里也跟着冷清了,忽然有一天,多出两位老人家,男的那位倒也罢了,女的这位却是个火爆脾气,从她老人家搬进来,这嘴就没有停过,不过她对霍家的人倒还是和颜悦色的,她的坏脾气全发在那位老爷子身上。
司空大娘骂累了,看一眼依然摆在百宝阁上的破靴子,狠狠瞪一眼闷头偷乐的桂伯,拂袖走了出去。
她一出门,正好撞上迎面而来的采芹,司空大娘紧绷着的脸部线条立刻便缓合下来:“丫头,你怎么过来了,你家小毛头呢?”
采芹忙道:“今天府里事多,我嫌那小子闹腾,让他跟着他爹在铺子里,您老想看他,明儿我就把他带过来。”
说着,采芹便虚扶着司空大娘进屋,看看四下的摆设,又仔细询问还缺什么东西,方才还诸多不满的司空大娘就像换了个人:“没有什么可添置的了,什么也不缺,你就替我问问五夫人,什么时候让我去找她吧,别看我上了年纪,这些年手上的功夫可没有放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别的不说,杀他个十个八个还不在话下。”
说完,她瞟一眼坐在一旁的桂伯:“不像那个老东西,当伙夫都嫌添乱。”
采芹忍着笑,对司空大娘道:“五夫人捎信过来,让您先在这儿住着,她最不放心的就是大娘子和这满府上下,有您在这儿她就放心了。”
司空大娘怔了怔,五夫人不用她去上阵杀敌,而是让她留在京城保护霍大娘子啊。
她有些失落,可是一转眼又精神抖擞起来,霍大娘子是没有出阁的大姑娘,当然只能让她来保护了,至于桂伯那个老不死的,可没有这个机会。
她拉着采芹的手,千叮咛万嘱咐,明天一定要把小毛头带过来,唉,她还想抱抱阿裳小姐呢,现在阿裳小姐抱不到,抱抱别人家的孩子也行啊。
送走采芹,司空大娘看看一旁的沙漏,问桂伯:“也不知三丫头在哪里落脚,史家都给抄家了,她该不会没地方住了吧。”
以前花三娘曾经在双井胡同住过,司空大娘还以为史家抄家后,花三娘会回到这里来,可是却没有见到,依着花三娘的脾气,若是住在这儿,一定会跑来看他们的。
桂伯眼皮都没抬一下,瓮声瓮气地道:“三丫头的事儿,那是你能管的?你快闭嘴吧,整天吵吵,也不怕丢了五爷的脸。”
司空大娘瞪他一眼,但却真的闭上嘴了。
花三娘正在城外的一座小田庄里。
这是霍九的庄子,庄子不大,但却有菜地有池塘,池塘里有鱼有虾,菜地种的菜只供京城里的状元楼。
当年霍九在京城时,冬日里曾和展怀一起来这里烤肉,野猪肉,那是展怀打来的。
花三娘拧了帕子,给炕上的女子擦了脸,女子叹了口气,道:“下次还是我自己来吧,一看你就不是服侍人的。”
花三娘噗的笑了,对那女子道:“二太太这是笑话我呐,别说,我这杀鱼卖鱼的一双手,做惯了粗活,可还真没有服侍过人呢。”
炕上的二太太用胳膊撑着坐了起来,问道:“有没有京城里的消息?”
花三娘道:“京城里的消息多着呢,李侍郎的小妾跟人跑了,张大人的儿子又打架了,二太太要听哪个?”
二太太的嘴角挑了挑,却没有笑出来,她问道:“玉龄有消息吗?”
花三娘拂拂鬓角,眼珠子转了转,正想把她编好的一套话说出来,炕上的二太太幽幽地道:“你别给我编故事了,她是死了吧?”
花三娘叹了口气,转过身来,挨着炕沿坐下,对二太太道:“宫里那位派了寿王爷和羽林军统领李智去抄家,大长公主和玉龄师傅都不在了,是寿王妃给装殓的,如今两口棺材停在原先的公主府里,等着宫里下旨才能下葬。”
芳仪还是大长公主的身份,可她和展家沾边儿,展家已是反臣,芳仪是否还能按大长公主的葬仪下葬,都要看宫里那位如何下旨了。
宫里一日不下旨,没人敢给她下葬,更谈不上入土为安了。
两行清泪潸然而下,虽然早就猜到会是这个结果,二太太还是痛不欲生。
“为什么要把我换出来,玉龄能凛然而去,我也能。”
展怀起事的消息传到京城,她就做好了去死的准备,她不再进食,连水也不喝了。
那天她独自在佛堂里颂经,郭玉龄走进来,在她身后的蒲团上跪下,她以为郭玉龄也是来做功课,并没有在意,可是郭玉龄却忽然用帕子掩住了她的口鼻,这两天她都没有进食,早就没了力气,根本没有挣扎便倒了下去。
等到她醒过来时,已经到了这里。
她看到花三娘的脸,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展怀身边有个花四娘,她是曾经见过的,这个花三娘有一张和花四娘一模一样的脸,只是两个人的气质并不一样,花四娘冷艳刚健,花三娘却妩媚动人,开口便带三分笑。
“你是展怀的人?是他让你来的?”她问道。
花三娘收起嘴角的笑容,正色道:“我是五夫人的人,是五夫人让我想办法留你一条性命。”
“五夫人?谢氏?”西安城楼上谢氏的一番话早已传遍天下,就连在深宅大院里的她,也看过从外面抄来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