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护驾
“此事就不劳将军费心,到了雒阳,宫室由曹将军重新修缮便可。”杨彪看着颜良,心里不断判断袁绍的意图。
颜良见杨彪站在曹操一方,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还请颜将军放行。”正在颜良犹豫间,杨彪继续说道。
“这……”颜良没有多少急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索性直接说道:“杨太尉,吾只是奉主公之命前来迎驾,这某回去也不好交代,不如这样,太尉先与陛下先在此等候半天,待主公见过圣驾后再离开如何?”
“将军稍等,此时需要陛下来做决定。”杨彪见颜良明显不会让路,只能回去与献帝先商议对策。
很快,献帝、杨彪为首的几个重要朝臣以及杨奉为首的将领,连带着夏侯惇齐聚车架旁。
“陛下,如今看颜良的架势,肯定不会轻易放咱们过去了,接下来该怎么做,还请陛下决定。”杨彪将颜良的话尽数转达。
献帝听后额头上浮现出青筋,咬着牙,说道:“他真的是这样说的?”
杨彪也没有想到,堂堂四世三公之后,竟然会行如此大逆之举,阻拦圣驾前往雒阳,足以他袁本初之心。
一旁的夏侯惇是时候插话道:“陛下,末将已经派人前去通知主公,若是他袁绍想要强行带陛下前往冀州,末将等愿意拼死一战,以护陛下龙体无恙。”
夏侯惇身后的李典、乐进两人,也是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
献帝看着满脸坚定的三人,心生感慨,难得还能遇到这样的忠臣,此行回到雒阳定然要好好奖励他们。
“汉室有你们这样的忠臣,朕心甚慰。”献帝叹道:“若是与袁绍一战,诸位能否拼死杀来一条血路?”
对面的颜良大约有五万人马,而他们满打满算也有四万人,除了夏侯惇所带来的两万人,其他两万人无论是训练还是装备都比不上袁绍的军队,况且还有皇帝和百官需要他们保护,一旦开战,恐怕吉凶难料。
夏侯惇迟疑了,他手下两万人虽然可以开一条路,但是却没法保证献帝的安全,毕竟兵荒马乱,刀剑无眼,若是不小心被人伤到了,那他也难辞其咎。
其实他最希望现在在这里等候,等他的主公曹操到来后,再做决定。
“陛下,这一旦开战,刀剑无眼,末将等恐怕无法分心照顾陛下,若是陛下出什么意外,末将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献帝也听出了夏侯惇嘴中的推脱之辞,但他说的是事实,他经历过战场的残酷,不到万不得已,他还真不希望在乱军中逗留。
“唉,那就由太尉前去回复颜良,咱们就地扎营。”此刻献帝总算是感受到了兵权的重要性。
若他有数万精锐大军,恐怕都不用理会颜良,只要有人敢拦路,直接一波冲锋,谁能阻拦。
“诺!”
众人齐齐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身在后方的袁绍和曹操,同时接到己方的汇报,于是马不停蹄地赶向帝驾处。
不过两个时辰,袁绍和曹操先后到达了平津,而随着两人的到达,黄河岸边的气氛也开始变得更加令人躁动。
“本初,多年不见,最近可好?”曹操看着对面的袁绍,心中多少有些复杂。
他与袁绍乃是发小,年轻时,两人没少做过荒唐事,没想到如今竟然会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不过,这一切在两人割据一方之时,就已经确定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这一天回来的这么快。
袁绍也是一脸复杂,他与曹操的私交甚好,自从他占据了冀州之后,他的野心也就开始膨胀,也明白自己有一天会与曹操对立。
“有劳孟德挂念,不知孟德前来何事?”袁绍收起心中的复杂心思,既然两人对立已经成为定局,那就只能搏上一搏了。
“本初又何必明知故问。”曹操幽幽看着袁绍,随后哂然一笑。
“哦,孟德也是前来面见陛下的?”袁绍开始装起了糊涂。
曹操双眼一眯,没想到几年没见,这袁绍的道行见长,这装糊涂的本事越来越大了。
若是放在以前,袁绍恐怕会直接说出来意,然后仗着身份强行将自己赶走,现在竟然当着他的面作起了戏。
曹操嘴角勾起了一抹微笑,既然你袁本初有此雅兴,那操奉陪便是。
“既然本初也是前来见驾,那不如咱们一同前往可好?”曹操面带微笑,看着袁绍,就真的如同看着多年未见的好友,然后下了战马,毫无防备地走到袁绍身前数丈处。
袁绍身边的几人看到曹操的举动,瞳孔一缩,心中开始重视起曹操。
袁绍也不甘示弱,跳下战马,迎向曹操,说道:“固所愿也。”
随后,两人携手进入献帝大营。
“陛下,冀州牧袁绍与镇东将军曹操前来拜见。”
大帐内,献帝正端坐在桌旁,眼神闪烁,不知道在想什么,听到两人同时到来,定了定神,微不可查地对着杨彪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请他们进来。”
“臣冀州牧(镇东将军)袁绍(曹操),恭迎陛下圣驾。”两人进入帐中,同时拜道。
“不必多礼,两位爱卿远道而来,估计也累了。”献帝指着侧面空置的坐垫说道:“两位座。”
“谢陛下。”
待两人坐定,献帝继续说道:“朕东归雒阳,二位能来护驾,足以见两位忠臣之心,接下来的事情还要两位多多配合。”
献帝一句话,直接堵死了两人想要单独护送他的道路,都说苦恼能够锻炼人,献帝年幼时被董卓挟持,有经历了李郭之乱,加上之前张载的事情,现在他一点也不像上个十三四岁的孩子。
其实这还要归功于张载,若非是之前与张载闹出的矛盾,加上一路上杨彪的教导,他还真不会成长的如此之快,若真是能够有忠臣良将辅佐,说不得他还真能兴复汉室。
曹操与袁绍两人对视一眼,口中应诺,但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心思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