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辽东有了真正的教育体系
极为艰苦的神匠之路。
这话确实引起了许多人的深思。
胡雪梅又说道:“这条路极苦,极难,而且是一条不归路,可能纵其一生也无法达到。就拿蒸汽机来说,那并不是我夫君研究出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神匠研究,改良,最终成型的。”
“付出的,不止是时间、精力、金银。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可蒸汽机却能够造福亿万人。”
好多人都站了起来,这是一种敬意。
或许是打开了话题吧,胡雪梅帮着刘文研究过蒸汽机的历史。
“最初研究这蒸汽机的时候,可能不止一个人,天南地北的有数位神匠在研究着,有人失败了,有人成功了。成功者青史留名,失败的人呢,与爆炸的蒸汽机一起没入了历史的长河,他的名字永远不会出现。但……正是他们的付出,才会有了蒸汽机、神音机等等,无数的神器!”
胡雪梅用了神器一词,语气有些激动。
“史书上记载,造纸术是历经数代才有了现在的纸,世人只知道了蔡候,却不知他只是改进,纸出现的更早些。”方从哲不愧大儒之名,立即就明白了胡雪梅这翻话的意思。
一个很正式的,关于教育的会议从胡雪梅讲解教育体系后,开始了。
辽东已经有了半成型的体系,毕竟各村都有教小孩子识字的地方,而且也有州县的高一级学校。
眼下要作的,就是形成一个体系,并且改良。
胡雪梅提供了大量她自己从现代教科书中挑出来的知识,太过于超出大明这个时代的东西自然是要放弃的。
比如元素表、电学等这东西,眼下根本没有用。
刘文的学院停止大规模招生,但院子依然在建,眼下暂时只招收一个科,匠师再培训科,而后对年轻学生的征招工作,直接推后了一年。
这一年时间,就是给先让这些人学习一些基础知识。
官方给百姓们的解释是,先让年轻人多学一点基础的东西,然后给更多的人机会,可以去有机会成为匠宗的地方学习。
真正的原因呢。
不是招不够人,也是不是眼下招这么多人怕基础不够。
真正的原因是银子不够,人手不够。只能先暂时缓一部分,那么两相选择之外,刘文技工学校眼下就先缓一缓吧。
正式的公告发出之后。
方从哲在大评议会内部作了一次自我问责。
“冲动,没有认真的思考与分析,只看到了匠宗对辽东所带来的优势,心急着可以一夜之间让辽东拥有大量的匠宗。那么在决定上失去了冷静,差一点作出了失信与百姓的事情,更是严重到要让匠举出现断层,这个错误是本官犯下的,众当引以为戒。”
真的只是方从哲一个人的错误吗?
可以说,这是大半的人都过于激动了,只是方从哲为代表出来一次自责罢了。
方从哲的自责书通过电报传到刘澈这里的时候,刘澈只写了四个字,引以为戒。
事实上,刘澈自己也明白,换成自己估计也会失去冷静。毕竟工业所带来的震惊已经超出了这个时代所有人内心的承受力。
时间过得飞快,等刘澈到固原的时候,辽东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夏收。
在辽东百姓眼中,又是一个大丰收的年份。
可刘澈却是明白,小冰河期是多少可怕,这个收成会越来越低,甚至极北的那几块农区,一年只能半年时间里种些作物了。
“报,前面有迎接的队伍。”
三边总督杨鹤出迎三十里,以一位总督而言,这一迎也是极重的礼节了。
两人相见,面对面对沉默无语,身边的人都退到了远处,到了个级别的人物讲话,其余的人还是离远一些好。
杨鹤打量着刘澈。
年轻,皮肤白细,眼神之中平静,没有杀气。气质上算是静雅之人,却不是儒家书生那种感觉。这身打扮多少有些另类,不同于明式的长衫,更不是武者穿的短衣。
但也算是英武。
以一个年龄只有二十四岁的人来说,能一手打下辽东,并且严密的控制住,天纵奇才。
刘澈呢,也在打量着杨鹤。
根据史书记载,虽然没有详细的出生年龄,但可以推算出来。眼下杨嗣昌都已经三十六岁了,他的父亲应该是五十岁至六十岁的人。
可眼前的人,看起来比起后世七十多岁的人还老。
是儒将,史书上记载杨鹤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可眼前的人呢,脸上象是被刀刻画象树皮一样,颜色很重,眼神之中充满了忧郁。
“杨公!”刘澈先开口,长躬一礼。
“大司马!”杨鹤依样还了一礼。
两人重新站直了起身后,依然是刘澈先开口:“杨公出迎,晚辈惶恐。”
“唉……”杨鹤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转过身去望着东边的方向,这一声叹息带着他心中的无奈。
“记得本官曾经上书,说起萨尔浒之败,非战之罪呀。”
刘澈接口说道:“辽事之失,不料彼己,丧师辱国,误在经略;不谙机宜,马上催战,误在辅臣;调度不闻,束手无策,误在枢部。至尊优柔不断,又至尊自误。”
杨鹤很惊讶,这正是自己写给万岁的奏本,刘澈竟然知道。
不是惊讶刘澈能搞到这奏本的内容,而是惊讶刘澈能背得出来。
“萨尔浒,确实是非战之罪,错不在兵将而是中枢。已经有一年多了,我都没有去操心过后金的麻烦,因为有熊廷弼大人在镇守着各处防线,不需要操心。”
“是呀!”杨鹤这一声语气很重,再次重重叹了一口气之后:“马林将军就在我府上,有些事情,本将明白,明白!”
两人上马,并肩走在队伍之中。
原本刘澈是打算走在前面的,可杨鹤不让,杨鹤的理由是这里盗贼四起,很乱。
看着周边的村落,景物,杨鹤说道:
“西北贫瘠,让大司马见笑了。”
刘澈没接这个话题,而是说道:“总督大人有多大的决心为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