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大云经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个以身体为进阶资本的薛和尚,还不足以让一群佛门大德言听计从,纳头便拜,奉其为天下佛门都领袖。
在他们的眼里,像薛和尚这种改名换姓、数典忘祖,且以身伺候武后这样一个老妇的人,其形象还不如温柔坊中的乐子,都是钱财惹的祸,哪里谈不上半点敬重?
他们之所以听从了薛和尚的召唤,忍辱负重,纷纷赴赶神都,听一个野和尚吆三喝四,完全是看在武后的面子上,实则跟薛和尚一文钱关系都没有。
这些老家伙都是千年的老狐狸,看够了世间的风云变幻,其目的无非是想借此机会登堂入室,博得武后的欢心,从而换得武后对佛门的大力支持。
如今之中土,道与佛两立,其余的零零碎碎诸教派,诸如那摩尼、拜火之流不过是一小撮胡子的坚持,难入汉室苗裔的法眼,均为小道耳,不足道哉。
自佛门东渡、传入中土以来,天下就成了道与佛两立的局面,道消佛涨,道涨佛消,几经起伏,其间的心酸不足为外人言说。
昔日,释迦本出于道门,是海外道门传承一弟子,但却质疑道门传承的思想,于菩提树下枯坐数年,终究悟出了自己的法,从而自立门户,另立了佛门,并在其后传入了中土。
佛门东渡进入中土以来,虽不得士大夫之喜好,更加为世内世外诸传承所抵触,但却在机缘巧合之下,适逢其会,从而在某些奇葩的帝王扶持下,广为传播,大造庙宇,其后更是几度沉浮,沧桑阅尽,并拥有了无数的信众。
不过,佛门之兴盛看似繁华,实则也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声爆响,刹那间的绚烂以后,就是一切归零的时候,难以长久。
自大唐帝国建立以来,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皇家、朝堂和江湖,达成了某种默契,全都一门心思地在排挤佛门,恨不得将其连根拔起,尽皆铲除。
自高祖以将,历经太宗、高宗以及当今皇帝三朝,佛门一直都遭到大唐国教道教的打压,从而处境艰难,且难以为继。
而今,随着武后权利之心的膨胀,时刻都在想着欲取李唐而代之,建立一个新的王朝,那么,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可能继续尊崇道教。
而纵观历史,那个王朝都离不开宗教的支持,秦汉如此,前隋也如此,李唐天下就更加不要说了,那么,武后的新朝何能例外?
而今,武后欲破旧除新,扫清李唐遗留下的成规,就必须借助另一方大势力。
这样一来,佛门就有了中兴的机会,假以时日,卷土重来,也并非是痴人说梦。
佛门大德和武后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很快就心照不宣地达成了协议。
所谓的历史往往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巧合的累计和堆积,如同那大浪淘沙,一浪又一浪,待到风平浪静的时候,沙滩之上留下的那一星半点靓丽的贝壳就组成了一段段历史。
世事无常,难以预料!
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世上的事、往往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巧合堆积而成。
正如此番薛怀义为了自救,不甘心失去武后的宠幸,从而异想天开地召集天下大德高僧前来神都一样。
此番巧合的是,还真让他们给找到了依据,真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若是让那些已身居黄泉之下,亦或是被囚禁从而苟延残喘、心灰意冷的“北门学士”知道,不知其作何感谢、会不会突然发飙、如那屈子般愤而做出一曲《天问》?
这些和尚还真不简单,不仅断章取义凭空捏造出武后登基称帝的证据,并以此为根源生生泡制出了一本《大云经疏》,成了武后称帝最有力的证据。
根据这本经疏的记载,武后本是世界之主弥勒转世于东方世界,今世化为女身,当为天下主,以此身应对无量量劫。
武后这个新的身份可真够牛的,简直就是惊世骇俗,震惊了满朝的文武、天下的生民,以及古往今来的生魂。
你李唐不是号称为老子后裔、神灵子嗣吗?呵呵,算个毬?!老娘可是佛陀弥勒转世,真佛再生,降临当世,试问谁更牛?
神之子嗣对佛陀本人,其斑驳不堪的身份很明显是不够看。
先不管武后心中信不信佛门教义,只要是为了建立她心中的千秋大业,对于一切有利的因素,她都会捏着鼻子认可。
自此,道消佛涨,随着武后登基称帝,建立大周王朝,道教日渐式微,而佛门却因此大兴,引来了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就是接下来即将来临的大世,从某种意思来说,也是一个乱世。
武后的以周代唐,虽没有大兴刀兵,但是,其间的过程同样充满了血腥。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眼前如日中天的道门在大明的时候竟然衰落成那个样子,很可能就是此时节武后尊佛抑道、大肆打压道门所造成的。
甚至,在不久的将来,佛门借助武后的名头,同世间某种黑暗的力量勾结在一起,对道门实施雷霆一击,将道门大部分力量剿灭殆尽,从而造就了道门日渐式微,逐渐零落的结局。
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大世中,隐藏着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多少潜伏在阴暗之地的魑魅魍魉都将登场,演绎一个极度危险的大时代。
此情此景,已经颠覆了赵无敌的认知,超过了他记忆之中的历史记载。
面对接下来的这个陌生而又充满凶险的大时代,他茫然了,不知所措,也不知该如何应对,那么,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面对未知的大恐怖,他选择了低调和冷眼旁观。
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以及所在乎的人,他不想过早介入这段纷争之中,不想成为那出头鸟被人当作靶子打,也不想做弄潮儿,与那滔天巨浪压上整个身家。
“彼可取而代之!”
昔日,眼见着帝王出行之威严,项羽曾说过这几个字,据闻本朝故秦王李世民也曾如是想过,就连当今之武后,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