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
张角说:“你的担心不无道理。我们在冀州接受整编后,兄弟们还是在一起。只不过叫生产建设兵团,由朝廷划拨耕地,作为军屯之用。大家忙时种地,闲时军事训练。朝廷言而有信,咱们就安安心心种地。朝廷言而无信,我们也不能任由他们宰割。”
杨彪说:“这样的话倒是可以考虑。”
张角说:“要是大伙儿都有意和谈,我就联络卢植将军。请他尽快入城,跟皇甫嵩、朱俊两位将军商谈相关事宜。”
张角此话一出口,众人的眼光都集中在波才身上。波才感觉到目光灼灼,不觉悲从心起。“你们都打算做软蛋,去投降了吗?你们对得起那些英勇战死的兄弟吗?”
张角说:“波才,想不到你如此固执。对得起那些兄弟,难道就是让这些活着的兄弟步他们的后尘,也战死沙场?波才,因为那些死去的兄弟,我们更应该为活着的兄弟多想想。想想让活着的兄弟怎样获得更好的生活。我们发起战争,不是为了战争本身,而是为了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如果你有更好的计划,我不刻意反对战争,可是你有更好的计划吗?还是只凭你的一腔义气,为战而战?”
“你们都是懦夫!背叛兄弟,背叛自己誓言的懦夫!”波才大喊。
张角说:“波才,你这么说就过分了。既然你不能冷静的看待问题,我们也没有继续讨论下去的必要。是战是和,大家表态吧。”
短暂的冷场后,彭脱开口说:“朝廷真能给我们耕地,不打就不打了。我相信师尊。”
有一个带头的,众人随即也都纷纷发言,最终只剩下波才一个坚定的主战派。在最后一名副将发言之后,波才的心似乎被掏空了,一瞬间心里似乎失去所有的力量。“罢了。希望那些权贵们真能饶过你们一命。多年兄弟,虽然最终分道扬镳,但是,我还是会祝福你们的。”说完这句,波才突然抽出腰刀,迅速从脖子上抹过去。
“波才!”张角大惊,连忙扑上去。众人也连忙围上去。“明阳,快救他!”张角大喊。
这位波大将军的性子真够刚烈的!赵光为眼前的一幕愣住了,听到张角呼喊,连忙上前。波才的这一刀够狠。刀口有大量鲜血迅速涌出,呼吸也显得十分费力,看来这一刀不仅切破了血管,也切断了气管。要是在时光5号跟前,这种级别的伤势也许还有救。可是此时此刻只有祈祷神仙降临了。
波才的生命很快逝去。本来即将迎来停战是件好事,却因为波才突然离世,给大家头上都蒙上一层阴影。沉默了好久,张角说:“事已至此,伤心无益。明阳,就拜托你尽快联络卢将军,入城会见皇甫嵩、朱儁二位将军,早点完成和谈事宜。我暂时在此坐镇,约束部队,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好!我这就去请卢将军。”赵光回答。
……
卢植对赵光带来的消息既喜且惊。长社波才部是剩下最大的一股黄巾军,解决了这支黄巾军,相信其他散布各地的黄巾军也会很快消亡。这次规模巨大的灾民暴动可以说雷声大雨点小。以这种方式结束战争,不伤及社稷筋骨,大量减少战争伤亡,也算是一大善举。波才的烈性也让卢植大感意外。要是多些波才这样的家伙,这场战争真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吩咐宗员率军原地驻扎,卢植带着赵光迅速赶往长社。围城的黄巾军早已收到消息,丝毫不加阻拦,卢植一行顺利抵达城下。
围城有些日子,城内与外界消息不通。对于卢植的突然到访,皇甫嵩、朱儁都深感意外。城外黄巾军未见异常,卢植是怎么堂而皇之的到来,让人大感费解。见黄巾军离城门尚远,便打开城门,将卢植一行迎入城内。
三人互相打了招呼,皇甫嵩、朱儁将卢植引到城中府衙,随后才问起外界情况。得知张角已经投降,二人大感惊讶。朝廷对叛乱向来是最痛恨的。此次,张角引发如此大规模的叛乱,朝廷竟然还接受他投降,这无异于一个奇闻。“子干兄,你立下如此奇功,古今罕有。实在可喜可贺。
听了皇甫嵩的话,卢植摆手说:“义真兄误会了,这不是我的功劳。功劳大半是赵光赵明阳的,就是随我前来的那个小子。”
“是他?”朱儁难以置信的说:“这小子什么来头?年纪轻轻竟然能办成的此等大事?”
卢植说:“公伟兄听说过信都那个天降神物吗?明阳就是随此物来到世间的。他自称来自未来。他所说是不是真的,无从考证。可是,他的确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让临淄显现了不少新气象。”
皇甫嵩说:“原来是他!康成先生给我的书信里提到过他。也说了一些很新颖的观点,据说都是来自这小子。他是怎么说服朝廷,让朝廷同意张让投降的?”
卢植说:“细节我也不清楚。但是在促成此事的过程中,张让、赵忠等人出力甚多。”
朱儁不屑的说:“原来是个阿谀奉承,结交阉人的无节之士。子干兄向来不屑与宵小之辈为伍,怎么在官场混了几年也耐不住寂寞了?”
卢植并不着恼,微笑着说:“公伟兄还是这么刚正不阿啊!不过要说明阳是阿谀奉承之人,我看未必。至于与这小子为伍,倒有小半的原因是被他逼的。”
皇甫嵩惊讶的说:“这小子用了什么手段,竟能逼迫子干兄?”
卢植将赵光对付左丰的事原原本本告诉二位老友。
“这小子当真是胆大妄为!”皇甫嵩听完震惊的说。“子干兄,这小子毕竟是代表你前去迎接钦差,竟然做出这种事来,又有许多人亲眼目睹,只怕将来会对你不利啊。”
卢植说:“此事的确留有隐患。可是,如果没有至高无上的皇权,这件事于我而言大概也没有什么不利的隐患。相反,即便没有这件事,至高无上的皇权想对我不利的时候,甚至无需理由,便会对我不利。这大概才是最大的隐患吧。”
皇甫嵩和朱儁对望一眼,沉静的说:“子干兄,你这话有点儿大不敬啊!要是被不相干的人听了去,怕会引起轩然大波啊!”
卢植说:“义真兄,公伟兄,我们都是多年的老友,二位的人品我还能信不过?真正让我愿意和阴阳共伍的,是置皇权于法律之下的制度。二位仁兄试想,如果我们的皇帝陛下也受到法律的约束,怎么会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皇甫嵩说:“子干兄,你的话过了。到此为止吧。”
卢植笑着说:“义真兄,看来你不复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了。是啊!如今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整个家族的命运,怎么能不谨慎行事呢!这样做没什么错,我曾经也是这么想的。可是,现在我想明白了,真正能保护我们的,不是我们谨小慎微的行为,而是有效的法律制度。当法律赋予了我们表达自我的权利,我们何须太多顾虑?”
皇甫嵩说:“康成兄的书信里也提到过限制皇权,自由民主的观念。你们不愧是师兄弟,接受的观念也相同。可是这种观念直接对抗皇权,子干兄若是有意推行这种制度,只怕在朝廷眼里,是个比张角更危险的乱臣贼子。”
卢植说:“义真兄曾经驻守边关,让胡虏闻风丧胆。要是有一天,我大汉国力衰微,致使胡虏长驱直入,牧马中原,将我大汉子民当做牛羊驱使,甚至随意宰割。义真兄有何感想?”
“不可能。”皇甫嵩斩钉截铁的说。“胡虏岂是我大汉将士的对手!”
卢植说:“义真兄很自信啊!可是,如果大汉吏治愈发败坏,内乱不断,民不聊生,军队失去粮饷供应。义真兄还有这番自信吗?”
朱儁说:“有我们在,岂能让江山社稷破败至此?子干兄杞人忧天了吧!”
卢植说:“党锢之祸犹在,公伟兄何来自信?能制止张让之流祸国殃民?寄希望于陛下经此祸乱,翻然悔悟吗?我们都不再年少。有生之年能否拨乱反正,尚未可知。又怎么保护我们身后大汉的江山社稷?”
朱儁哑口无言。的确,朱儁对张让之流没什么办法。党锢之祸为害已久,趁着黄巾军为祸天下的机会,才劝服刘宏解除党禁,赦免天下党人。对刘宏而言,此举无异于借机要挟。一旦黄巾军平定,刘宏又过上安稳日子,依着这位陛下的性子,受张让之流蛊惑,再起祸端大有可能。
皇甫嵩说:“听子干兄之言,是铁了心要反叛朝廷?”
卢植说:“义真兄理解错了。我不是要反叛。亚圣公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是当今的事实是皇权失去控制。江山社稷、天下万民只能寄希望于皇上自己约束自己的喜好行为。皇上心怀天下,老百姓才有希望过上好日子。皇上宠信奸佞,无心朝政,便人人自危,天无宁日。远的不说,就说我等在外拼死搏杀,力保江山社稷,可是皇上身边一个小太监一句话就能抹尽我们的功劳,甚至让我们身首异处。且不说这样的制度到底合不合理。我就问义真兄一句,面对这样的情况,你心里憋屈不憋屈?你有没有什么时候能够全情投入一件事,而不用顾虑你的行为会不会受到皇上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