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中
转过并排的三栋楼,就来到二中的操场。说实话,二中的操场是相当大的,比H市的所有中学操场都要大,这和农场地大是有直接关系的。
第五十五农场是由原SY军区的戍边军人垦荒建成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广人少。所以从农场党委到二中等下属单位,都养成一个习惯,无论是建设什么,首先占地面积一定要大,而二中就是最鲜明的代表。
在二中广阔的操场上,设有一个足球训练场和八个篮球训练场。由于二中一向是注重篮球训练,设有专门的校队,每年都从新入学的学生中,选出篮球天赋出色的好苗子加以正规训练。
因此二中的篮球队,一向在农场乃至管局都是赫赫有名的,据说还参加过全省的篮球比赛,成绩还很靠前。
在篮球场的前面是一大片空地,夏天的时候,学校会组织学生种菜,说是为了补助学生伙食。但在王永桓看来,实际上就是免费使用学生劳动力。
在农场学校里,一直有个“光荣”传统,那就是每到农忙季节,学校会及时、应季的组织学生义务劳动,美其名曰是锻炼学生农作劳动技能,不是割水稻就是收麦子,有时还收土豆、甜菜什么的。
在这种义务劳动中,学校不但不给工钱,学生还得自己搭钱带饭,王永桓在初中的时候就经常参加这种劳动。而据老生讲,二中这种义务劳动更是严重。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这是学校自己搞创收,免费使用劳动力。有时学校善心大发,会留给每个班级三头二百的,当做班费,至于剩下的大量资金就不知道哪儿去了?
进入学校,王永桓哥仨直接奔教学楼走去。
来到一楼,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有三米左右高、两米左右宽,这是二中著名的正衣镜。寓意是照镜子、正衣冠,让每天上课经过的学生,时刻想着自己来学校的使命,不要整天的碌碌而为。
正衣镜上方的墙壁上刻有八个大字——“刻苦、好学、勤劳、有为”,这是二中的校训,但真正能做到的是少之又少。
这里面的“刻苦、勤劳”基本和王永桓无关。至于“好学”,那得是看什么了,学习武侠小说这类的还能和这小子搭上点边,其他的,也只剩下“哼、哼”了。
而最后一个“有为”,王永桓自认为还是同自己蛮贴切的,这小子从小就经常的自夸自擂,说自己是一个有为之人,至于别人眼中和其所说的是否一致那就不得而知了。
正衣镜后面是上二楼的楼梯。当然,王永桓他们现在是不需要上二楼的,因为二楼及其以上的都属于高年级教室。
教学楼年级、楼层的分布与别的学校大同小异,新入学的大部分班级在一楼,一小部分在二楼;而二年级主要在二楼、三楼;三年级与补习班则分布在四楼、五楼。
今年新入学的有八个班级,一班至六班在一楼,七班、八班在二楼。王永桓和李大超、白晓峰分到一年五班,班级所在位置是一楼从东往西数第五个教室。
来到一年五班门口,但见教室里已经来了能有三十多个学生,交谈声、叫喊声吵成一片。除了没有打闹的,和初中时班级没有什么区别。
王永桓自己内心里明镜似的,这也就是大家刚到一个新环境,彼此还不是特别熟悉。等以后大家熟悉后,打闹百分百会出现的,只有比初中甚而不会比初中少。毕竟大家都是十六七岁的花样年华,整天的精力充分,不打打闹闹那还叫花样年龄么?你见过几个花样年华的学生不打闹嬉笑的?
王永桓三人一走进教室,就发现了几个初中的几个同班同学,王强、李小军、刘耀文就是其中的三个代表。看见王永桓哥仨进到班级,王强等几个男同学“哗啦”一下子就围了上来,拍肩的拍肩、搂脖的搂脖,亲热的不得了。
正在这帮淘小子拍拍打打的笑谈时候,一位能有四十多岁的男老师走进教室,大步流星的直接走到讲台上,带有威严的咳嗽了一声。
大家一看有老师来了,迅速的安静下来。不用问,在这个时间来的老师,百分百的是班主任大人。
只见这位男老师,一米七的个子,身材略显消瘦,穿着一套藏青色的西服,雪白的衬衣上扎了一条暗红色的领带,着装很是正式。老师的脸色很红润,一双不算大的眼睛烁烁有神,显得精神异常。
这位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眼环顾了教室所有学生一遍,嘴角翘起和薰的笑容。他的声音不大但很有穿透力,“同学们,你们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叫刘佩琦,是你们一年五班的班主任。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我将与你们一同度过高中这美好而又激动的三年学习生涯。”
“在这三年里,你们完全可以把我当成你们得长辈、兄长。我也会把你们当成我的孩子、弟弟妹妹,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度过美好的高中三年,等你们考上大学的那一天,老师我亲自为你们做菜敬酒。”
刘老师的这一番简短而又温馨的话语,一下子就拉近了教室里师生之间的距离。大家互相看了看,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就这样,王永桓的高中生涯就在这温馨而又热烈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接下来,刘佩琦老师也没多说什么废话,让大家都站在走廊上,大致的按大小个排了一下座位顺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是临时座位顺序,以后还会随时调换座位的。
同学们也都知道,以后的座位顺序一定是和学习成绩相关联的,这几乎是所有学校的惯例。李大超个子小,不出意料的排在了第一排靠门的位置。
王永桓在第四排,属于中间的位置。白晓峰么,以他那么高的个子,不出所料的在班级最后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