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军镇5
李燧一听,自己真想试一下古代弓箭,看看能拉开多少石的。三人来到训练场,秦琼介绍了临海镇兵士常用的三种长弓:六斗(相当于现在的六十四斤)、八斗(相当于现在的八十五斤)、一石(相当于现在的百零六斤)。
李燧从未使用过弓箭,先拿起一把六斗弓,试着拉了一次,还不错,轻松就拉开了。
接着又分别试了另外两种弓,八斗弓,也可拉开,不过最后一石弓,他反复试了好几次,也只能拉开九分。
他解嘲道:“让秦兄见笑了,某以前从未拉弓,这一石弓,某是拉不开的,更别提射箭了!”
不料秦琼却大加赞赏道:“好极!二郎第一次就勉强能拉开一石弓,也非常不易。只要稍加锻炼,不出一月,使用这一石弓就轻而易举。二郎再试一试射箭如何?”
“好!我就用这六斗弓试射一下吧!”李燧说道。
箭是竹箭,看着制作工艺还不错。他在靶子一百步(约150m)之外站定,张弓搭箭朝那箭靶射去。
射完,十箭倒是只中了两箭,而且到最后几乎没有力气了。
哎!这弓箭难度增大,比开枪可是大多了,难怪一个合格的弓箭手要训练三、四年呢!开弓需要很大的力气,更别提准度了。
看来一个人发三十支箭件确实足够了。因为要把这一袋三十全部射完,估计弓箭手已经累得没有力气了。
如果还要要求准度,这可是巨大的体力劳动。看来拉弓容易,要连续拉弓射箭可就非常不易。
李燧射完以后,自己感觉非常不理想。这弓箭的弹道和子弹弹道完全不同,弓箭的弹道是弯曲的,而子弹的弹道是直线的。相比来说,弓箭要难得多。
尽管李燧觉得自己献丑了,不过秦琼和宋小富二人对于李燧的表现依然赞口不绝。
他们说,能在一百步之外只用十箭射中靶标的,整个军营里面,最多十个人可以中三箭以上,不超过三十个人只能中两箭,其他人能中一箭就不错了。
秦琼说道:“二郎有射箭的天分,只要二郎勤加练习,三个月之后,超过我多矣!”
他觉得李燧这弓箭技艺还不错,定然与他飞刀技术高超有莫大关系。
李燧又向秦琼请教了一些射箭之法。正当三人在闲聊之时,忽然有士兵跑过来对宋小富禀报:
“启禀宋长史,刚才朱镇将在爬梯子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下来,扭伤了腰,现在躺在床上,伤势是有些重!”
三人一听,赶紧往朱宽的住处跑来!
……
朱宽躺在床上,神情不太好,不停地揉搓着腰部,似乎病得很重。若干兵将先后到来,围在旁边,问寒问暖。
朱宽叹了口气:“真是万事不顺,鄙人正张罗着要围剿海盗呢,如今不小心受了伤,真是晦气。
张镇副,这临海镇的训练,你就暂时抓一下。一定要加强巡逻和防范,要与附近几个乡的乡正和封县令多多联系,兵民结合,才能搞好治安嘛……”
他倒是安排起工作来。众人神情也有些严肃,张镇副答应着,称一定把事情办好,请朱镇家放心……
最后,朱镇将把工作安排完,只是把宋小富、秦琼、李燧三个人留了下来,其余的人都赶了出去。
待众人走后,朱宽突然笑了出来,一下从床上跳了起来。这突然间的举动,倒是把秦琼吓得不轻,满脸惊疑之色。
李燧一看,这朱宽戏演得真好,自己还担心他掌握不好力度呢!因为朱宽受伤,也是自己计划中的一环。
引蛇出洞,向敌示弱是必须的!
随后宋小富把李燧的计划详细地给秦琼讲了一下,却把秦琼听得不住点头。
听完以后他说道:“二郎这计划的确好。我虽然来此地不久,不过也听说了前几次失败的行动,多半与事先泄密有关。
卑职从前在来大将军帐下时,来大将军办事就非常谨慎,极少有泄露军情之事发生。”
“秦队正之言很有道理,宋长史,你把我的命令说一下。”朱宽说道。
随后宋长史介绍了人事安排:秦琼担任牙帐副职,宋长史自己担任与李燧的联络人,赵瑜队副负责管理借给李燧的兵器、盔甲。
最后,朱宽特地送了一把弓一把大横刀给李燧。他是乡长,是衙门办事人员,是准许可配刀办案防身的。
……
在军营里面吃了午饭,李燧又与秦琼和宋小富一起查看了海上的训练,收获极大。
他大致了解了古代士兵训练的大致流程,也略微向他二人提了一些训练的看法,倒是令他二人非常吃惊。
离别军营,到了一片荒地,他又把那一米多长的大横刀拔出来使劲挥舞了一遍。
刀大约有五六斤重,比从青龙帮龙大那里缴获的弯刀要长五寸,他感觉似乎要顺手些。
这东西也要好生训练,刀法也是生存之必须技能。
不过他感觉这刀的质量并非上乘,肯定是钢铁的质量还不尽如人意,今后自己得单独打造一把好刀。
随后他用一些荒草扎成绳子,来到海边捡了不少贝壳带回去,听说这东西成分是碳酸钙,也就是石灰石。
……
第二天上午,他又找到封县令,把自己的计划说了个大概。当然,具体行动方案也没细说,主要是怕人知道多了泄露。
封德文一听大喜,想不到这个李燧,刚刚当上乡正,就有了一个宏伟的计划,而且得到了朱镇将的大力支持。
看来此人办事能力的确非凡,自己没有看走眼。
他说道:“二郎,此事就全交给你,需要县衙帮忙的,你来找我就是。对了,你杀掉的那两个海盗。
奖励的文案我已经批阅,有一个人是百人长,所以一共奖励二十二贯七百文,二郎可以立即到仓曹那里去领。”
二十二贯多?李燧一听,县里的办事效率还蛮高,这可是相当于自己当乡长两年多的收入。
他叩首致谢:“多谢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