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太后的忧虑
就在独孤信被逼自杀的短短数月后,功高勋重的李远家族,便再次因密谋反对宇文护而遭到残酷清洗。
李远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此时已升任柱国,早年长期追随独孤信征战沙场,是独孤信手下的得力干将。
独孤信死时,李远正坐镇弘农,远离朝廷,原本是不会轻易被宇文护瞄上的,可不幸的是,他有个儿子叫李植,几年来一直在宫中担任机要职务,属于皇帝近臣。而在宇文护正大力铲除异己的时候,置身于权力中枢无异于置身屠刀之下-李远的家族之祸,便是因李植而起。
宇文护总揽大权,少帝宇文觉只是个傀儡,这样的局面令李植无法容忍。因为皇帝无权,像他这样的年轻侍臣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因此常愤愤不平。终于有一天,李植及同僚再也按捺不住,便一起向少帝进言,要求除去宇文护。
少帝宇文觉虽然是被宇文护拥立的,但生性刚烈,不愿受人摆布,对宇文护的专权也心怀愤懑,一听此言正中下怀,遂命李植等人暗中部署,准备找机会除掉宇文护。
李植为了加强政变集团的力量,又把计划透露给了冯迁,打算拉他入伙。可李植万万没想到,冯迁其实是宇文护的眼线。
很快,宇文护得到密报,立刻采取措施,将李植等人外放为地方刺史。
李植被贬后,同谋者大为恐惧,遂仓促制订了一个政变计划,准备以少帝名义召集全体高官入宫赴宴,然后在宴会上一举诛杀宇文护。
可是,计划刚刚定下来,冯迁就第一时间报告了宇文护。宇文护随即命令禁军统领,以开会为由将密谋者召集起来,然后悉数逮捕,关进宇文护私宅。
同日,宇文护派兵入宫,胁迫宇文觉逊位,并迎请宇文毓入京即位。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发表异议。
数日后,密谋者全被诛杀,宇文护征召李远、李植父子回京。
宇文护当着李远的面,命李植与宇文觉当廷对质,于是政变密谋就此公之于众。
李远本来以为儿子是被冤枉的,至此才知他不但不冤,而且还是政变主谋,顿时绝望。
宇文护当即下令,将李植和三个成年的弟弟全部处死,逼李远自尽,又将李远兄弟及其子嗣的官爵一律免除,贬为庶民。
同年九月下旬,宇文护诛杀废帝宇文觉,拥立宇文毓登基,是为周明帝。
宇文毓登基之时,已经二十四岁了,他从十八岁起,在多地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因此,完全可以亲手打理周帝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文毓越来越年长,宇文护的“辅政”遭到质疑。
宇文毓即位的第三年,朝野上下“还政于君”的呼声渐起,宇文护迫于时势,不得不“上表归政”,把大部分权力还给了宇文毓,但仍把军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宇文毓亲政不久,便遵秦、汉旧制,称皇帝,建年号,颁布诏书,晋封周宗室成员和元勋重臣的爵位,意在巩固皇权,彰显皇恩,提升其个人威望。
对此,宇文护当然感到了莫大的恐惧。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并重新夺回执政大权,宇文护授意在宫中负责膳食的心腹,将毒药投进糖饼呈给了皇帝。
宇文毓吃下后,立刻病倒。
弥留之际,宇文毓料定是宇文护下了黑手,遂口授遗诏,宣布把皇位传给弟弟宇文邕。
宇文毓没有把皇位传给儿子,显然是希望宇文邕有朝一日能够铲除权臣,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
宇文毓驾崩后,十八岁的宇文邕登基,是为周武帝。
对于宇文护的弑君之举,周朝群臣嘴上不说,可人人心知肚明。
宇文护久处要职,欺上蒙下,毫无顾忌。
周朝共设军队左右十二军,全部都受宇文护节制,凡是军队的征调,没有宇文护的手令就不能行动。
宇文护在自己的府邸屯兵防卫,比皇宫防范得还要严密。无论大事小事,宇文护都是先行决断再上报皇帝。
宇文护的做法,不管谁做皇帝都是无法容忍的。
这些年来,叱奴太后一直劝戒儿子要忍,万万不可轻举妄动送了自己的性命。
宇文邕也的确沉得住气,整整十二年没有任何异动。
可现在宇文邕已经三十岁了,叱奴太后发现儿子似乎在暗自准备,有所行动。
一想起曾经死于宇文护之手的三个皇帝,叱奴太后就有些不寒而栗。
除了大儿子宇文邕,小儿子宇文直也不让叱奴太后省心。
宇文邕从小被送到原州由大臣李贤家抚养,宇文直则由叱奴太后抚养长大,二人虽是一母同胞,可从小没有生活在一起,感情平平。
这些年来,宇文直始终是宇文护的亲信,从不与兄长宇文邕亲近。
一旦大儿子与宇文护反目,因阵营不同,兄弟二人自相残杀在所难免。
叱奴太后整日为两个儿子操心,身子骨怎么会好?
想想心中的不快,叱奴太后叹了口气感慨道:“姚爱卿,这些年来若不是你精心照顾,恐怕我早就去见先帝了!”
“太后说笑了,这是微臣该做的!”姚僧垣谦逊道。
叱奴太后突然道:“姚爱卿,今晚邕儿宴请我与襄阳长公主,你也一道去吧!”
宇文邕请母亲与姐姐聚餐,这是皇帝的家宴,叱奴太后让姚僧垣同去,是将他当作自己的家人,这可是莫大的荣耀。
姚僧垣听罢,跪倒在地:“太后恩宠,微臣感激不尽,微臣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太后恩准!”
“你且说来!”
“梁主萧岿应诏前来晋见皇帝陛下,可一直没有得到陛下的训示,明日梁主将返回江陵。微臣曾为梁朝臣子,今晚本当为梁主饯行,既然太后让微臣随同赴宴,可否恩准让梁主一同前往,也好让回去日后安心。”
听了姚僧垣的请求,叱奴太后隐隐觉得有些不妥,可这些年来姚僧垣从未向自己求过什么事,她又不好拒绝。
稍作思虑,叱奴太后便答应了姚僧垣的请求,大不了到时候自己向儿子解释一番便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