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学术研讨会
站在讲台上的沈一一,有着同龄人不具备的沉稳与干练。各位专家只有在亲眼看到沈一一的本人的形象时,才能体会到李校长刚才说的所谓大惊喜是什么意思。眼前的这个秀丽与沉稳兼具的女生的形象,怎么也让众位专家无法与在阅读到那二篇堪称石破天惊的论文时自己想象的作者形象联系起来。这样的女生,不是正应该写些伤春悲秋的情感小品,而不会写这种逻辑缜密深刻又艰深的学术论文的吗?
可以说,沈一一的出现,完全打破了国内学界长久以来对于学术型青年人才的认知与理解。她是一个新时代的奇迹。
来宾中在吃惊之余最高兴的一个人就是杨市长了。撇开任何与她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因素,单纯地从她自己的好恶来说,沈一一是个女生这个事实最让她高兴了。她自己是沾了“无知少女”的光才能年纪轻轻就当了一个省会城市的副市长,但就她的认知而言,她认为女性的价值长期在社会中被忽视了。虽然政府一直刻意留出了名额给女干部,但讽刺的是,恰恰是这一举动,正突显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于男性的现状。因为,只有弱者才需要社会的特殊照顾。
杨市长其实潜意识里是个女权主义者。她非常希望能够看到女性的社会成就和社会地位能够向男性看齐。只可惜她的这个愿望一直似乎是个奢望。可是今天当她亲眼看到这个让各大名校的校长教授们抢得不亦乐乎的这个沈一一同学居然是一个女性时,她立刻觉得自己长久以来的愿望总算是找到了一个寄托对象了。她也有些隐隐后悔自己当时接到接待“考察团”的任务的时候,没有花时间去了解一下这个沈一一同学的背景。或者应该这样说,她关注的资料主要是沈一一同学曾经在学业上取得怎样的突破,如何是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但恰恰让她遗漏的是每张信息表上每个人都会填写,但她却没有特别关注的那一项信息:性别。
要是早一点知道沈一一同学是一个女生,那杨市长一定要动用手头所有的资源和关系,给沈一一同学突击强化,绝对不会让沈一一有一丝一毫的怯场或是发挥不佳的情况出现。就是编。她也要把沈一一同学给编成一个女神童来。只可惜,她觉悟得晚了一点,现在实在没有办法再帮助她弄虚作假,哦不,是突击提高了。
心里既有着希望又为沈一一发挥水平感到担忧的杨市长,还是很和蔼地对沈一一说:“一一同学,不要紧张,你就随便跟我们说一说你对于流体流动的理解好了,反正我们各位专家只是来看看我们沈阳基础教育方面对于这种科学常识的普及而已,不会有太高的期望。”
杨市长隐约知道这次组织了这么庞大的一个代表团。目的还是要了解沈一一同学之前曾经发表过的二篇文章。而且似乎还是流体力学方面的。
有着工程背景的她其实知道。流体力学对于任何一个大学生来讲,都是恶梦之一。而且流体力学是这么多年以来,连续介质力学里最复杂最艰深的学科之一。作为流体力学基础的七大方程组中,几乎每一组要不就以时间非线性。要不就以几何非线性,或者以载荷非线性而几乎很难以解析解作答。而如果有人能够发表一篇引起国内这么多的大专家们集体出动的论文,那这篇论文的水平一定是超出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预期的好啊。她对于沈一一确实是这样一篇论文的作者这件事情的态度,现在其实可以用一用话来概括,那就是“期待又怕受伤害”,但为了沈一一的面子和心灵健康考虑,杨市长巧妙地换了一个概念,把专们们来访的目的就干脆地换成台面上的对沈阳市基础教育中的流体力学科普程度的考察了。这样其实就明显降低了沈一一待会儿演讲的难度了。
她这么一说,马上引起了专家组的注意。他们心说。怎么回事呢?大家心里不是都清楚吗?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考察沈一一同学的学术水平,为此每个大学还都各出怪招。刚才在外面上演抢人大战的时候杨市长不是还亲自在场吗?怎么现在会冒出这么一句话呢?
有心和杨市长分辩几句,可是台上的沈一一已经在李校长的示意下开始演讲了。
“谢谢杨市长的鼓励。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沈阳市第十一中学热诚欢迎各位能够莅临我校参观。根据学校布置的任务,我在此想就在流体力学的科普活动中。我们的一些发现,做一个专题发言,请各位专家斧正。”
沈一一开口后,杨市长的心就稍微定了一些了。她发现这个小女生完全没有一般女生的那种怯场的表现。相反,那场面话开场白是说得得体又礼貌。杨市长暗暗地觉得,这个女生确实和其他女生不一样。也许,她真的能给自己一个惊喜也不一定。
沈一一用那在后世听得耳朵都出茧了,而且在网上一搜一大片的空话加套话说了几分钟之后,才开始切入正题,演讲关于在场专家们都非常关心的话题,也就是她那两篇论文。
“首先想要跟各位专家打个招呼的是,专题讲座,如果按英文来理解,也就是lecture,可是我不认为我有这个资格来向各位专家做lecture,所以我想把今天的讲座以seminar的形式进行,中文是学术研讨会。我希望能够和各位专家就学术的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除了一些在外语方面有些欠缺的专家以外,在场的专家都是学界的大牛。而中国学界的大牛们没有人是不跟踪西方的研究成果的。所以当沈一一把lecture和seminar这二个单词一说出口,马上就震住了一大批专家,包括翁校长和谭院长亦然。
翁院士看了看谭院长。二人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所以语言对于二人完全没有问题,甚至这二个词对于二人还有某种特殊的记忆。翁院士对谭院长说:“小谭,看来这沈一一真有点意思啊。”
谭院长点了点头。他其实心想沈一一这句话就算是不讲,那一定最后这个专题讲座也是会变成seminar的形式的。因为在座的专家一定会特别关注沈一一的演讲内容,一旦发现她有任何的疏漏,在座的专家是不会对她客气的,随便会对她发起责难。今天的这堂讲座,其实可谓是沈一一同学的毕业论文答辩。一旦她答辩通过,那么在座的每一个大牛都期待着能够把她给收入麾下,成为自己的传业弟子呢。
沈一一和在场的众位约定好了今天讲座的形式以后,就以一句唠家常的方式开始了今天的演讲。
“事情还要从我的一个课外实验谈起。我一直在想,有没有一种方式能手工制造一款简易飞行器,随时能够随身携带,但在需要时又能顺利把我带上蓝天呢?”
“也许有人直观的反应就是,这不可能。因为在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的一百多年后,我们的飞机从来没有过能够随身携带的纪录。因此经验主义者会说,此路不通。”
“可是,我们的科学发现不正是从一个个前人认为的不可能处发生的转拆吗?历史经验主义者犯的一个巨大的错误是,他们忽视了现在人类材料科学上取得的成就已经足够让人们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了。”
沈一一夹带了一些私货,首先要塑造自己是一个勇于创新又懂得创新的人才。要让自己成为人人争抢的抢手货,那她自己就要开始包装自己。果然,有不少的专家已经被她的这番言论所打动。他们仿佛回忆起了自己在初出茅庐的时候,似乎也是像沈一一同学这样,对于未知世界充满了热情,时刻以探索未知和发现新知为己任。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也许是科研路上工作之中的挫折让自己早已出去了当初的那份锐气了。现在看到沈一一这样一个年轻的同学,正好又让大家回忆起了自己的当年,心里不由对于沈一一同学多了几分好感。
……
“非常凑巧的是,正当我为了自己的这个创造目标查阅资料的时候,我发现了这样一件东西,也就是动力伞早已在西方的运动界得到了运用。而这种装备恰巧具备了我希望达到的功能。于是,我就决定了研究动力伞。”
“大家关注的那二篇论文里的那些公式,其实就诞生了我为动力伞的设计绞尽脑汁的过程中。正当我为了让我的伞的起飞速度更低,操纵稳定性更好而尝试找到一些计算工具的过程中,我发现现有的公式精度不够,离散化计算的代价又太高。找到一个既有足够精度同时又有尽量简单的形式的计算公式很自然地就成了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