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各让一步
第一百九十三章各让一步
这几日裴府中颇为忙碌,再过三天便是裴俊五十五岁的寿辰,一般而言,逢五逢十的寿辰都是大寿,上一次五十岁的寿辰裴俊就是去邺郡度过,接受族人的祝贺,但今年形势严峻,裴俊早早就发下话来,今年的寿辰就不要办了。
不过几个儿子却不肯答应,就算不去邺郡过大寿,那自己家人小聚一处,为父亲举办一个简单的寿宴也是必须的。
从一大早起,裴府上下便开始忙碌起来,张灯结彩、清扫府邸,一辆辆送货的马车挤满了裴府侧门,有的是从长安附近的田庄送来新鲜果蔬、山珍野味之类,有的是长安名店送来的名点佳酿,一直忙到天近黄昏,侧门外还停着十几辆马车。
这时,一辆数百骑士护卫的马车远远向大门处驰来,一名站在门口装灯的管家认出了这辆马车,当下飞奔进府去禀报了。
裴俊下午从朝房回府后便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和崔圆一样,他对蜀郡的局势忧心忡忡,朱泚进成都后令人发指的暴行使他心中无比愤慨,所被灭门的数百家大户中,有一户就是他次妻韩氏的娘家,一家近三百多口人没有一个活口。
这次屠杀使朱泚野兽般的本性暴露无疑,而以后他开仓放粮、安抚民心之类的‘善举’,已无法掩饰此人将来会给大唐带来的灾难。
在对待关系到大唐生死存亡这种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上,裴俊和崔圆的意见是一致的,尽管朱泚后来打出了清君侧、还政于帝的政治口号,似乎暗合了裴俊想削弱世家朝政的某种想法,但裴俊并不买帐,道不同,不与之谋。
不过蜀中的大乱,使裴俊不得不佩服自己女婿的远见,上次金城郡一见,张焕便告诉他,蜀中必有大乱,而他的机会就在等待之中,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裴俊自嘲地笑了笑,这个女婿对自己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几个儿子。
这时,屋外传来了管家焦急的声音,“老爷,崔相国来了,大公子已将他迎到客厅等候。”
裴俊一怔,他随即微微地笑了,崔圆此来,必定带来了他想要的东西。
“请崔相国稍候,我更衣便来。”
.......
客堂中灯火通明,裴明凯正恭敬地陪崔圆聊天,这次父亲寿辰正是裴明凯极力主办,他将几个在京中为官的弟弟都叫来,向他们宣布了一定要给父亲过寿的想法,自从金城郡回来后,他已明显感到了父亲对他的冷淡,以前每年都是让他去给各位叔父通报父亲寿辰的情况,而今年父亲却让二弟裴明耀去,这让裴明凯的心中生出了一丝不安。
崔圆一边喝茶,一边仔细地打量客堂里的布置,一个斗大的寿字已经放在桌案上,每个角落都已擦拭得干干净净,他一路进来,只见府内府外都张灯结成彩,一幅喜气洋洋的景象,但崔圆却知道这可是裴俊五十五岁的寿辰,他却如此简办,这又是何故?
“贤侄,不是老夫说你们,你们父亲五十五岁的寿辰难道就如此简办吗?传出去,你们几兄弟可要背上不孝的名声啊!”崔圆语气中显得十分痛心,可他的目光却异常敏锐,裴明凯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裴明凯叹了一口气,“世伯有所不知,蜀中大乱,父亲忧心如焚,他怎么还有心思过寿,所以他早就打过招呼,这次五十五岁的寿辰就不办了,现在这次简单的贺寿还是我们几个兄弟坚持要办,只是家里人聚会一下。”
“原来如此!”崔圆微微点头,他心中暗自得意,看来裴俊也是很在意朱泚造反一事,真是这样的话,事情就好办得多了,他仰头呵呵一笑,“老夫本来还想登门拜寿,这下我只能送份寿礼了。”
这时,堂外传来轻快的脚步声,穿着一身宽禅衣的裴俊出现在门口,“裴某待客不周,让崔相久等了!”
“是我不请自来,该道歉的应该是我才对。”崔圆站起来快步迎了上去,笑道:“听说再过三日便是贤弟寿辰,这就是你不对了,竟不告诉愚兄一声。”
裴俊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迅速瞥了裴明凯一眼,见他已经退下去了,便打了个哈哈笑道:“我才五十五岁就要过寿,是不是太早了一点,我觉得自己还年轻得很啊!所以就把这件繁琐之事取消了。”
“贤弟当是年轻,可我老了。”
“那是崔兄心虑天下太多,有些事该让后辈去做。”
“贤弟说的是!”
两人边说边走,便来到了裴俊的书房,分宾主坐下,两名俏婢分别给两人上了茶,崔圆端起茶,轻轻呷了一口,便微微叹道:“实不瞒贤弟,我是为蜀郡朱泚造反一事而来,这件事让我寝食不安啊!”
裴俊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却笑而不言,等待崔圆继续向下说,崔圆知道其意,便将手中杯盖一合,肃然说道:“朱泚是个什么样的人,若姑息养奸会有什么后果,我不说,裴相国也应该很清楚,所以我力即刻主发兵剿灭他,不给他任何机会。”
“不知崔兄想怎么用兵?”裴俊依然不露声色问道。
崔圆站了起来,负手在房内走了几步,忽然回头道:“这件事我已深思熟虑,朝廷没有余兵,只能从崔、裴、韦三大世家中派兵,我可调河东及关中的八万,而裴相国和韦尚书则每人出兵六万,另外王尚书出兵二万从山南进发,至于其他不出兵的世家就出钱出粮,以资军用,这样决定,裴相国是否同意?”
裴俊低头沉思,良久,他才淡淡道:“此事最好召集内阁商议一下,要大家都同意才行,听说韦谔明天下午便可抵达长安,不如时间就定在后日一早,再让各部、寺、监的主要官员都参加,崔相国以为如何?”
崔圆没有说话,他一直仰头望着房顶,过了一会儿,他微微一合双眼道:“我今天还有一事想告诉裴相,有人弹劾崔庆功纵子在长安设赌放贷,品行不端,所以我已决定不考虑其入阁一事,那就依裴相国的提议,由剑南节度使李勉入阁。”
裴俊等的就是这一句话,他缓缓地点了点头,“那后天的内阁会议,我们就商量一下如何调集钱粮和战备物资,尽早出兵剑南。”
.......
武威郡春蕾堂,这就是崔宁所创办的女童学堂,随着学生越来越多,原来的两间校舍已经太小,张焕便出资又扩建的校舍,现在已有三十几间光线通明的房间,还有了师生住宿的地方,崔宁又让张焕去金城郡高薪聘请了十几名知书识礼的女先生来任教。
再由新创办的武威军院院正辛云京亲笔题写校名:春蕾堂。
自从张焕主政河西以后,他首先创办了五十所学堂,由西来报国的士子们教授,并下了严令,武威郡凡六岁以上男童必须入学读书识字,而且无论汉人还是其他民族的孩子,都一样要入学,尤其对于党项人,凡是入学的孩子一概免除奴籍,并且所有孩子都免除费用,并由学堂提供食宿,另外凡不肯送孩子入学的父母,一旦查到,杖责一百,并罚去流沙河服苦役半年,再不肯改正者,将没为官奴。
在宽严相济的的政令下,武威郡掀起了一股送子读书的热潮,在这股热潮下,一些开明的父母还把女孩送到崔宁所创办的女童学堂读书,仅仅半年时间,崔宁的女童学堂便从二三十人增加到了二百七十人,她索性也正式成立学童,专收女童读书。
崔宁这一两个月忙得手脚不停,她既要登记学童、分编先生,又要督造房舍、购买纸笔,每一件事都要她亲力亲为,渐渐地,武威郡人人都知道春蕾堂有个极美丽的女先生,却没有人知道,这个女先生竟然就是堂堂的清河郡主,大唐右相唯一的女儿。
一大早,十几个年轻的女先生便开始布置新落成的学堂,她们大多数人都十分年轻,充满了活力,唐朝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普通人家的女子也男人一样抛头露面,她们积极从事各项社会活动,骑马射箭、吟诗作赋,甚至还有女子骑驴进行马球比赛,就连武威这样偏远的边疆州郡,大街上也随处可见女子骑马奔行。
这群美丽而青春的女先生的到来,使春蕾堂中充满了生机,大群孩子们也来回奔跑,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崔宁正在和几个女先生安装窗帘,忽然见裴莹挺着个大肚子,两手撑腰慢慢地走来,后面一个丫鬟小心翼翼扶着她,崔宁连忙将手中窗帘递给旁人,迎上前埋怨她道:“产婆不是说你这两天就要生了吗?不去躺着跑来做什么?”
裴莹给几个女先生笑着打了招呼,又找了个圈椅吃力地坐下笑道:“整天躺在床榻上太无聊了,老远便听见你们这里欢声笑语,我便过来找你们说说话。”
说着,她抬头打量一下学堂内,见学堂里布置得清新淡雅,便点点头对崔宁道:“小时候你就说长大后想做个教书的女先生,当时我们还笑话你,说你肯定第一个嫁掉,没想到你真的做了女先生,而且还是在武威。”
“那你呢?”崔宁抿嘴笑道:“你说你要象男儿一样去西域打仗,倒是来河西了,却变成了两个人。”
裴莹轻轻抚摸着肚子笑道:“当娘的打战不成,就让肚子里的孩儿去实现吧!”
这时,窗帘已经挂好了,裴莹忽然见窗帘一角似乎没缝好,有些毛边,便吃力地站起来,伸手过去拉了拉,就在这时,几个躲在窗帘后的女童忽然一下跳了出来,措不及防,一下子正好撞在裴莹的肚子上。
眼看裴莹要摔到,崔宁手疾眼快,一把扶住了她,回头斥责几个调皮的小孩道:“都给我坐到位子上,每人罚写一百个字。”
几个小孩见似乎闯祸了,都低下头偷偷溜走,崔宁忽然感觉到裴莹猛得地抓住了自己的手,连忙向她看去,只见她脸色惨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流下,牙齿紧咬着嘴唇,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崔宁吓了一大跳,“你怎么了?”
“快....扶我回去,这个小冤家...要出来了!”
“我知道了,你忍住点!”崔宁紧紧扶住裴莹,小心翼翼向门外走,她又急忙对手足无措的小丫鬟道:“别发呆!你快去叫产婆。”
小丫鬟转身慌慌张张地跑了,崔宁扶着裴莹刚走到门口,裴莹就已经痛得几乎晕厥过去。
“大家快来帮忙!”崔宁见她已经不能走了,连声呼唤几个女先生来帮忙,众人一起上前,七手八脚地用床榻将裴莹抬回了府中。
这时,几个产婆都赶到了,大家手脚麻利地开始准备热水等生产必备之品。
裴莹已经是云鬓纷乱,满头大汗,她死死抓住崔宁的手,短促地喘着气道:“崔宁...你不要走开,陪陪我!”
“我不会走开,就在你身边,你放心吧!”崔宁一边轻轻拍着裴莹的手安慰她,一边焦急地回头张望,焕郎怎么还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