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打开局面
第三十八章打开局面
看到史道人如此郑重的向他们行了个大礼,屯民们登时哄然四散,不敢应承。当中有几位年长知礼的,赶忙上前向史道人还了礼。见礼毕,在史道人的招呼下,众人便在院中七零八落的坐下了。
随即,一干道士们端着一碗碗滚热的肉羹,摆到了众人面前的桌子上。而那几名长者的面前,更是有一盘腊鱼,一杯薄酒。史道人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口中谦逊道:“在下初来此地,还未曾来得及置办粮米蔬菜,只能用这些粗茶淡饭来款待诸位父老了,还请见谅。”
“哪里,哪里,如今天下大乱,民生困顿,五谷断绝,就算是糟糠,也成了美味,平日里欲求一饱而不得。如今仙师以肉羹款待我等,我等哪还敢嫌弃呢。”一名老者连连称谢道。
其余的屯民更不必说,众人一语不发,一个个捧着陶碗,哧溜哧溜的喝着肉羹,很快就喝了个底朝天,甚至有人在喝完肉羹之后,还意犹未尽的****着陶碗,直到将碗底舔得一干二净为之。
几名老者喝完了肉羹后,其中一人乍着胆子,问起了史道人的身份和来历。史道人先是笑而不答,只是举起了酒杯殷勤的劝酒,最后才含含混混的说,自己信奉的乃是正一道,与太平道同出一源,但是教义却并不相同,因不愿看到太平道妄解大道,贻误苍生,这才前来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似有不信之意。史道人见状,这才说道:“实不相瞒,大贤良师张角与我,同出自南华仙人门下。南华仙人者,庄子是也。昔日,慕名往投南华门下学道的弟子甚多,南华仙人欲却之而不得,只好削炭化为美妇数百人,散入弟子寝居之内,第二天一早查验,未被木炭污染者,仅有十数人而已。而那张角,身上虽然未曾沾染炭渍,但是右手的掌心,却有一块黑斑。当时,张角辩称是那是自己一早起来,生火造饭时不慎污染的,而南华仙人见状,只是微微叹息一声,最终还是勉强留下了张角。”
“再后来,我等俱从南华仙人修道,每日里静坐诵经,存神练气,时日一长,便未免觉得有些枯燥。那张角按耐不住性子,托言天下瘟疫流窜,祸害百姓,自请下山代天宣化,施符水以救民。南华仙人知他道心不坚,恐他下山之后,依仗道法,萌生异志,祸乱天下,便劝他留在山上多修炼几年之后,再下山普济世人。谁知那张角去心甚坚,执意要下山。南华仙人见挽留不住,只好放行,临行前,南华仙人告诫张角道‘你此番下山,若是代天宣化,普济世人,自然有莫大的功德;但若你敢萌生异志,依仗道法祸乱天下,我必亲手取你性命’。”
“张角下山之后,最初的几年,倒还算是诚心,四处施符水救治百姓,功德不浅。然而,随着太平道的声势越来越大,他便不再安心于普济世人了,而是想借着太平道的威势,起兵谋逆,篡夺皇位。殊不知,刀兵一起,令天下的百姓流离失所,陷入了水生火热当中,先前攒下的些许功德,由此全部付诸东流。而张角本人,也被南华仙人派遣护法神将,拘了他的神魂,用铁鞭日夜拷打。张角最终呕血而亡。这便叫明有王法,幽有神谴,任他是谁,即便能逃得了世间的王法,也决计躲不过幽冥之中的神谴……”
众人听史道人说得有模有样,活灵活现,再与当日张角的病状一印证,心里不由得便信了几分。正待继续追问下去的时候,却见史道人起身拱了拱手,道:“夜深了,诸位父老乡亲明日一早还要上工,我就不耽搁大家休息了。如果大家还想听我讲这些奇闻轶事的话,明晚可以继续过来。”
在场的屯民回到家中后,把晚上史道人所讲的故事跟家人一说,口口相传之下,张角的“逸闻”便迅速在屯民当中流传了开来,而随着逸闻的流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渐渐相信了史道人的说辞。
原因无他,对于大部分屯民而言,他们当日或是一时冲动,或是被人裹挟,这才加入了黄巾军。然而跟着张角造反之后,虽然也曾杀了几家大户,吃了几顿的饱饭,但是好景不长,他们便尝到了造反的苦头——血腥的厮杀,绝望的困守,整月的挨饿。而在这种困境之下,许多太平道的骨干,黄巾军的渠首,也纷纷露出了自己狰狞的面目。百姓们突然间发现,这些首领们,其实也并不比那些豪强大姓、贪官污吏好上多少。
最终,人们对于太平道,甚至是张角本人,都生出了一股或明或暗的怨恨。而今,黄巾军一败涂地,连张角本人都授首了,在成王败寇的心理的影响下,人们对于张角的评价,越发显得低了。
所以,当听到了史道人所讲的张角的来历和逸闻之后,人们纷纷“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大贤良师本就不是什么善类,枉我还曾经那么信任他、崇敬他,看来,我还是太年轻啊!
打破了人们对张角的崇敬心理之后,史道人便开始细雨润物,无孔不入的渗透进了屯民的生活当中。
每一天,当青壮男子出去干活的时候,留守的老者们,便在闲暇的时候,过来跟史道人闲聊几句,顺便也蹭两碗茶汤喝。
而屯营里的妇女们,虽然不方便到里社来,但是,很快,史道人带来的两名姬妾,便迅速的融入到了她们当中。
这两名姬妾,是史道人新近才收的,论相貌,自然是比不上史道人原先搜罗来的用于“双修”的那几位,但是胜在吃苦耐劳,而且平易近人,很容易就能与普通百姓家沟通得来。
之所以非要将这两名女道士收为姬妾,主要是史道人考虑到,眼下的女性道士毕竟还是十分稀少的,即便有,也大多是男性道士的妻妾。如果让这两名女道士一直单身着的话,那么处在一大堆男性信徒当中,自然有些尴尬,所以还是让她们早点身有所属为好。
史道人自知有些年纪了,家里先前养着的那几名祸水,就已经让他时不时的要服一些丹药,才能应付得过来了。而这两名女道士,颜色平常,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不如赐给门下的男性弟子为妻,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然而,当史道人为这两名女弟子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看着女弟子那扑闪扑闪,充满了崇拜之情的眼睛,史道人不由得有些心猿意马,最终没能把持得住,当即把道场翻作了风月场,将两名女弟子变成了自家的姬妾。
不过,虽然从此史道人的腰更酸了,背更驼了,但是好处在于,这两名女弟子的确很能干,比起原先那几名只知道怎么侍奉男人的姬妾,这两名女弟子却在传教一事上,给予了史道人不小的臂助。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迷信各种宗教,而一旦攻陷了某家的女眷,那么这家人全家信奉正一道的日子,也就没多远了。
而今在屯营当中,史道人打着的,差不多也是同样的主意。两名女道士为人乖巧,善于察言观色,又能说会道,还跟着太医署的医工,学了几手妇科的妙招,因此,她们可快就和屯里的妇女们打成了一片。
而屯营里的汉子们回家之后,突然发现自家的婆娘口中,三句话当中有两句话离不开正一道这个话题。并且,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有人发现自家的婆娘悄悄钻进了自己的被窝,羞答答的暗示,她的痼疾已经被治好了,今晚可以行房了,或者她刚从仙姑那里求来了灵方,可以为夫家添一个企盼已久的男丁了。
虽说白天做工累的要死——在大冬天兴建水渠,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在缺乏娱乐的古代,夫妻之间那点鱼水之欢,也算是人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手段之一了,所以,汉子们自然不会推拒妻子的要求,阴阳协调之后,到了第二天,夫妻双方都发现,自己的心情似乎好了很多,无论是繁重的劳动,还是严厉的管制,在这一刹那间,似乎都不再让自己烦心了。
在各家的妇女的影响下,每晚来史道人这里听奇闻轶事,顺带蹭点吃喝的人,便越来越多了。
贤良里甲字号屯营的宵禁,已经被推迟到了子时以后,也就是说,在每天散工,吃完晚饭之后,屯民们可以大摇大摆的去里社那边,听史道人传道,而不用怕违反规矩了。
史道人每天宣讲的,自然不是《易》、《老》、《庄》三玄经,又或是初步完善了的《正一经》,他知道,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些大部头、文字繁复、经义艰涩的经书,他们是一点兴趣都没有的。
然而,新道教的教义又不能不宣讲,所以,史道人照例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从元始天尊开天辟地的故事讲起,逐渐的将新道教所创立的,崭新的世界观,宣传给屯民。
对此,屯民听得十分入迷,每天晚上,里社的内内外外,挤满了前来听讲的屯民,而史道人则跟后世的说书演员一样,站在台上,全靠着一张嘴,从太古时期,混沌之气孕育元炁精华,形成了元始天尊,到元始天尊开天辟地后,元炁四散漂流,化生天地万物,到中古时代黄帝大战蚩尤,近古时代大禹是怎么变身为一头小德,哦不对,是黄熊,疏浚通了黄河的河道等等一些列故事讲下来,顺便将新道教的各种理论,比如元炁化生说,善恶报应说,轮回说,夹带在故事情节当中,宣讲给屯民听。
这些故事,基本都是由刘照写出提纲,定下基调之后,再由史道人丰润情节而成的。整个故事,从元始天尊开天辟地,到二十八宿星神下凡,帮助光武帝光复汉室,前后差不多将近有四十万言。四十万言,对于一部现代小说来说,差不多刚刚好,而对于网络小说来说,故事才刚刚展开,起了个头而已。但是对于一字一金的古人而言,四十万言,那可是一部了不起的长篇巨著,须知,《老子》也不过五千言,整部《史记》也才五十余万字。要不是这些神话故事的创作,基本不用怎么咬文嚼字,修改删减,刘照和史道人是决计不可能在一两年之内,就把这四十万字搞定的。
当然,即便是如此,刘照为了写故事提纲,还是牺牲了大量的课余时间,特别是放弃了很多次带着两个萝莉姐姐去池边看金鱼的机会。有时候,就连刘照自己也忍不住吐槽,我这穿越回来,是当皇子享福来了,还是来做网络写手来了?
不过,令刘照和史道人欣慰的是,他们的功夫的确没有白费。神话故事,鬼怪轶闻,这些东西百姓们平时也接触过不少,然而,能够将整个历史都串联起来,并且说得有根有据,前后没有太大矛盾,可以自圆其说的神话体系,他们还是头一次见到。
理据服人,古今皆然。在听过了如此缜密,煞有介事的神话故事之后,屯民们对于正一道和元始天尊的信仰,顿时热情了许多,每天前来拜祭元始天尊的人,骆驿不绝。见此情形,史道人得意之余,也算是稍稍安心了,广宗传教的局面,终于被他给打开了。
史道人虽然缺乏在乡里当中传教的经历,但是,同行们的经验,他多少也有所耳闻。在乡里之间传教,入手虽然很难——中国农民虽然淳朴善良(rongyiqipian),但是对于陌生事务,他们的戒心也往往很强,就像鲁迅在《孔乙己》里描写的那样,“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有水没有,又亲看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才放心”,所以说,不亲眼看到实处,不亲身领略到好处,他们也绝不会就那么爽快的信仰某位神灵的。
然而,一旦打开局面,便往往能很快的席卷乡里,甚至是整个县。所以,史道人对于自己传教的第一个屯营,很是看重,并把它当成向其他屯营传播信仰的“种子”。而今,这个种子已经初现端倪,怎能不让史道人喜逐颜开?
正一道除了“李菊福”之外,还佐以施舍医药的策略,虽然包括史道人在内,一干道士全都是半路出家的庸医,但是,还是那句话,有一点医药,就已经比长期没有医药,或者看不起医吃不起药的状况,要好上很多了。
看到局面一片大好,史道人适时的让屯营司马宣布了一条命令——新年来临之后,贤良里甲字号营的屯民们,可以外出探访亲友,当然,每一家要去哪,去多长时间,这都是要登记的。
消息一经传出后,整个屯营都沸腾了起来。屯民们在欢呼之余,也隐隐猜测到了,自己之所以能得到出入特殊的待遇,大概跟自己信奉正一道和元始天尊有关。因此,屯民们一个个打定注意,回头去了亲戚朋友家后,一定要劝他们也皈依正一道,彻底与“遭天谴”的黄巾道,划清关系。
其实,用不着贤良里甲字号营的屯民出去宣扬,周围的几个屯营,早就眼巴巴的盼着史道人能去他们那里传教了。这些天以来,他们每晚都能看到甲字号营里火光冲天,一群人围在一处,热热闹闹的讲着什么,仅仅是这一项,便足以让周围的屯营羡煞了。
而且,每日里一起做工的时候,他们也发现,甲字号营里的屯民,精神明显比其他人更放松,也更振奋,干起活来更加积极,而且,由于他们的积极能干,官府已经数次奖励过他们了。虽然奖励不过是一顿麦饭,但是,那好歹是一碗实实在在的干饭啊,而不是几泡尿就撒没了的稀粥。
在史道人去被的屯营传教之前,便已经有很多人,在上工的时候,借各种机会接近贤良里甲字号营的屯民,向他们打探消息。而甲字号营的屯民们,则带着神气的表情,向他们宣讲自己听来的神话故事。
自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文化程度又不高的屯民,是没法将这么一个体系庞杂,内容繁浩的神话故事给讲完全的,而且每天工地上的工作量很大,屯民们也没有多少闲余的时间,可以用来宣讲或者聆听。其他的屯民在听了个一头雾水,半知半解后,对故事的原貌,便更加的好奇了。
史道人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准备在新年正日过完之后,便将传教的活动,扩大到贤良里甲字号营周围的几个屯营里去。
而且,利用新年走亲访友的机会,甲字号营的屯民们,本身就可以将正一道的影响,零零星星的洒向各个屯营。火种一旦埋下,就只需静静的等待春日里的第一股东风,悄悄的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