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5) 五省联道
“可是,”段老三说:“这样一来,如果皖系阴谋得逞,战火又要重燃,百性又要受苦了。”
“哈哈,”裴义笑道:“当然,军阀嘛,为了一己之利,哪里会管百姓死活?你看这个计划,通篇都是如何争抢地盘,抢了小地盘,他们做小皇帝,抢了大地盘,他们做大皇帝,这样的计划,水平越高,越得警惕,它会在战争中损毁国家元气,陷人民于无尽的痛苦。”
何原点点头,“这话说对了,就象欧洲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各个参战国,死伤人员数百万,无论胜方还是败方,双方都是非正义的,战争的起因,只是因为争夺利益,受苦受难的,其实还是普通老百姓。这份‘五省联道计划’,正象老裴说的,水平越高,危害越大,咱们能及时得到它,非常好,正好可以进行研究,加以应对。”
“难道咱们能阻止他们战争吗?”周平在一旁问道。
“不能阻止,但咱们也要有所准备,发动民众,反对战争,分化战争,减少战争损失,在斗争中壮大自己的力量,努力使这种非正义的战争早日破产。”
康先生望着何原,“老何,如果你能留在这里,多好啊。”
“我没意见。”
“啊?”石锁、大凤和段老三听何原这么说,都吃了一惊,“老何,你刚刚脱险,咱们得回长沙啊。”
“要说危险,长沙就不危险吗?老三,石锁,大风,你们千里迢迢赶来救我,其实并不是单单救我这个人,而是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斗军阀,争民生,现在我脱险了,就要更好地朝这个目标努力。眼下,长沙那边,有盖把头你们操持,满可以应对各种局面,老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既有知识,又有谋略,独当一面绰绰有余,再加上江鱼娘的细心与智慧,更加没有问题。而武昌这边,老康他们需要帮助,咱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我在这里呆一段时间,争取把杜如淮等人召过来,那时再回长沙也不迟。”
“对,我们又短浅了,”段老三首先赞同,“老何,要不我也留下来吧。”
“不,”何原不同意,“长沙那边的武装小队,还需要你来带,因为张敬尧是个凶残暴戾的家伙,必要的时候,就得武装抗争,不过,你可以派一些从前熟识的叫花子,把武昌这边的乞丐们,也组织起来。”
“好。”
石锁拿出来的这几张抄写“五省联道计划”的纸张下面,是那本商成给他的书,小王拿过来,那书封面上两个曲里拐弯的大字,却是不认识。
“这念什么啊?”小王问康先生。
康先生也不认识,而且,何原、裴义也不认识,这一下,石锁吃了一惊,这几个人都是大儒,个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怎么会不认识这两个字?他挠挠脑袋说:“不会吧,这本书就是那个易山,也就是仙人会那个二当家,拿了就跑的那本什么来着……周平你知道,就是那本叫什么来着,归……什么?”
“归藏?”周平也大吃一惊。
“啊?”这回是裴义、何原和康先生吃惊了,齐声问道:“什么,《归藏》,真的吗?”
3
看着这三个知识分子齐刷刷一副吃惊的模样,段老三和石锁、大凤都一是愣,刚开始听周平讲《归藏》的时候,他们都没往心里去,现在开始觉得,这本书一定有点名堂。
段老三有些疑惑地问:“这本……《归藏》,很有名气吗?是本古书?”
裴义点点头,“是本古书。不过,论名气,也许算不上,因为知道这本书的人并不太多。这样说吧,《易经》你们都听说过吧?”
《易经》家喻户晓,三个人当然都知道,裴义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易经》原本分三部分,现在咱们所熟知的这一本,叫做《周易》,还有另外两部分,分别叫做《连山》和《归藏》,可惜的是,后两本,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失传。石锁带来的这书,如果真的就是那本失传了几千年的古书,那可就非同小可了啊。”
几个人拿着这本书仔细翻看,书是用粗毛头纸装订的,非常粗劣,封面上两个大字,奇形怪状,谁都不认识,而翻开书页里面,字也全不认识,每个字的比划结构,和大龙那本《班策木甲》有些相仿,有点象汉字,也有的象是写错了的汉字,从头翻到尾,一个不识,裴义摇摇头说:“奇怪。”
何原又点着一锅烟,慢条斯理地说:“关于《易经》,不懂行的人,常常把它作为算卦的卦书,其实这是大错而特错。”
段老三说:“哦,原来是这样,《易经》据我的了解,它内容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它差不多是咱们国家道德与文化的起源。”
“对极了,”康先生一拍手,“尤其是自从孔子作《易传》以后,《易经》就已经成为儒门对典,它是咱们眼下所遵守的自然哲学和人文思想的理论根源,可以这么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遵从的大多都是儒家文化,而这些文化的起源,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易经》的思想,可以不夸张地说,它就是咱们尊崇的‘大道之源’,是咱们中华文明的源头,它所阐释的关于道理法则,关于世界规律,咱们所惯常应用的阴阳互应、刚柔相济,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种种理念,以及后来老子的的《道德经》,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些理论,全都来自于易经,可以说,它奠定了咱们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是群经之首,文明源头。”
石锁和大凤听得目瞪口呆,康先生这些话,很多内容他们似懂非懂,但对于这本怪书,再也不敢等闲视之了,石锁拿起书用手掂了掂,似乎在试它的份量。
段老三说:“这书的纸都是新的,是新抄的吧?”
“估计是,易山还有一本真的,那确实是本古书,纸都黄了,我见过,这一本,是他抄来献给商怀庆的。”
大凤问:“康先生,既然易经已经是大道……之源了,那这个丢失了的《连山》、《归藏》又是怎么一回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