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中意
“妙!果然是绝妙好棋!老夫冥思苦想,就没有想到这一招!”杨阁老赞道,抬眼打量纪晓棠。他长了一双狭长的眼睛,目光温温和和,和他的整个人一样。并非是天生如此,而是多年的历练,特意造就了这样的气质。
“晓棠县主方才真是谦虚了,亏得我一力相邀,否则就错过了晓棠县主这样一个难得的棋友。以棋会友,可是一件乐事。”杨阁老这样说着话,对纪晓棠的兴趣显然超过了棋局。
“阁老过奖。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许,晚辈也觉得无路可走,所以就随意走了这一步。只是在阁老这样的大家看来,就看出许多妙处来。”纪晓棠笑着对杨阁老做了个请的姿势。
“好一个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杨阁老点头赞许,“只是后面晓棠县主又谦逊了。这一招若是随便走出来的,那么老夫这几十年的棋也都白下了。”
杨阁老这才低头注视棋局,半晌方才拈起一枚棋子走了一步。
杨翩翩和杨玄让就在桌旁站着,关注棋局。杨阁老一边下棋,一边与纪晓棠说话。
“老夫对晓棠县主,是久闻大名,晓棠县主在任安府的事迹,老夫已经全部听闻。”
“传闻难免有些夸张,或有不实之处。流民困苦,但凡谁肯伸出援手,他们都会感恩戴德,将其视作恩人,看做是菩萨转生。晚辈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实在不值得什么。”
“晓棠县主在大灾来临之前,提前两年屯下大量的粮食,这才能够救助一方百姓。灾难之中,朝堂上下都束手无策。还是晓棠县主联络出海船队,往南洋运回救命的粮食,不仅救助了灾民,还保障了北边守军的军粮。这两件,已经是不世之功。满朝冠带,都不如晓棠县主一介裙钗!”
“这两件事都有,却不是晚辈一人之功。不世之功。是阁老太过厚爱晚辈了。”纪晓棠淡淡的。手里拈起棋子,又走了一步。
“除此之外,还能料敌先机。清远之围,若无晓棠与纪家,只怕任安一府早就落入反贼之手。”
“那全是祁大人和众将官的功劳。我们一家,也是被祁大人带兵救下的。”
“晓棠县主。老夫虽身在京师,且一介文官。对于军事却也不是毫无所知。清远城易守难攻,谢氏反贼在城内,一旦得势,就是祁大人英武不凡。领上两倍的兵马,也难以拿下。而若祁大人在清远与谢氏反贼久持不下,其余反贼就可趁势反扑……”
“拿下了清远。任安一府也就在掌握之中了。”
纪晓棠手里拈着一枚棋子,心中蓦地一动。
清远一役。朝堂上下赞誉颇多。这一役,祁佑年所得的功劳最大。朝堂上下都知道这一役的重要,然而将战局分析的如此犀利透彻,并真正了解纪家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的,却只有杨阁老一个人。
当然,知道这些的还有纪晓棠自己,以及祁佑年。然而出于某些心照不宣的原因,他们默契地将这个认知隐藏了起来。
“明知强敌环饲,独守清远,以自身为饵,不是大智慧、大勇气,实难为之!”杨阁老的语音轻缓,然而听在纪晓棠耳边却仿佛洪钟。“若非有大志向,……大不……得以,也难为之。”
纪晓棠心中翻江倒海,面上只微微一笑,轻轻落下一子:“晚辈还不知道,原来阁老也爱听书。”
“哦……哦?”杨阁老目光一直在纪晓棠的脸上,半晌才笑了出来。“老夫可不是听书,这还是听翩翩转述给老夫听的。”
“那天晓棠跟县主说的,我听的入了迷,回来就讲给祖父听。祖父也爱听,让我连讲了两遍,还嫌我讲的不清楚、不详尽,那时就说要请晓棠过府来,亲耳听晓棠讲一讲。”杨翩翩说道。
那天她是说了清远的事,然而说的全是祁佑年如何英武,何尝有一句说自己的功劳了。
“老夫正要听听晓棠县主与谢氏反贼斗智斗勇的故事。”杨阁老笑道,“谢氏反贼一直当做亲子养在身边的,竟然是大宋齐氏的后裔,这可比那些茶楼说书、话本里的故事更加曲折离奇,让人惊叹。”
“只是无常罢了,世事无常。”纪晓棠很淡然。
“好一个无常,世事无常。”杨阁老看着纪晓棠,“七杀、破军、贪狼三大匪首隐藏多年,蓄势待发,却一朝都在任安伏诛,也是无常,不,应该说是天意。无常,就是天意。”如果谢子谦那一伙还在,此刻应该是大秦国境内最大的反叛势力,蜀中的反贼与之相比,就有些不够看。
然而世事如此,这最强的一伙反贼,却是最先被剿灭的。
不是他们不够强,也不是他们算计的不到,而是他们一冒头就碰上了厉害的茬口。
所谓无常……
“阁老可是信佛?”纪晓棠突然问。
“颇读了几卷经文。”杨阁老答,“晓棠县主年纪轻轻,却能宠辱不惊,世事通透,可是……”
“这两年经历了些事情,所以多读了几卷经文。”纪晓棠立刻答道。
等钟姨娘再次端了新烹好的茶上来,桌上的棋局已经陷入了更胶着的局面。
杨阁老并未接茶,只示意钟姨娘将茶盅放在桌上,一面继续与纪晓棠说话、对弈。
“阁老棋艺老道,晚辈认输。”等杨阁老又下了一子,纪晓棠沉吟片刻,就不肯再拈棋子。
“怎么这就认输?”杨阁老吃惊地道,“老夫可还没有赢啊,晓棠县主可不要因为老夫的年纪,就让着老夫。那样,老夫可会不高兴的。”
“与阁老对弈,晚辈怎敢不用全力。只是棋局如此。晚辈也无可奈何。若阁老坚持,那么我只能请求援助了。”纪晓棠笑。
“哦?杨阁老显然被纪晓棠的话提起了兴趣,就问纪晓棠,“晓棠县主要找谁做外援。今天来的客人里,还有老夫不知道的棋艺高手?”
“就算真的有高手,也远不是阁老的对手。我要找援手,自然不会舍近求远。只在这亭子里找。也免得阁老等的着急。”
“就在这亭子里找啊……”杨阁老的目光四下看了看,离的最近就站在桌子边的,只有钟姨娘、杨翩翩和杨玄让。
纪晓棠并没有说会找哪一个。杨阁老却笑了。
“这一局,咱们和了。”
他话音落地,杨翩翩和杨玄让的脸上都露出了吃惊的表情。杨阁老在琴棋书画上浸淫多年,都颇有建树。且极为认真,或者说自视甚高。尤其是在棋道上。
与人对弈,杨阁老从来都是一是一,二是二。
纪晓棠的身份、年纪,别人或许要让着她。然而杨阁老却不必让。而且,杨阁老的样子,也不是让纪晓棠。而是这一局两个人真的下和了。
“阁老过谦,晚辈惭愧。”纪晓棠也没过多推让。而是一笑说道。
“晓棠,没想到,你棋艺也如此精湛,都没听你说过。”杨翩翩在一边就很高兴,“以后,我要跟你好好请教了。”
杨家其他人,即便是纪晓棠再三说过,称呼她的时候也要叫一声县主。然而杨翩翩却不同,纪晓棠说了两人还是以前的称呼,杨翩翩就答应了,依旧喊她的名字。
“我实并不喜着棋,可若是翩翩,自当奉陪。”纪晓棠就道。
“老夫这些孙子孙女中,最聪慧,最得老夫喜爱的,就是翩翩和玄让了。这两个孩子偏又跟晓棠县主投缘,好极,好极。”杨阁老大笑,“我早已经将晓棠县主引为知己,只是不知道晓棠县主是否嫌弃老夫老朽,肯结交老夫这一忘年之交!”
“实所愿,不敢请耳。”纪晓棠道。
“如此就更好了。以后老夫就又多了一个下棋、谈诗的小友了,人生快事,莫过于此,当浮一大白!”杨阁老显然发作了才子的脾性。
钟姨娘站在杨阁老身后笑意盈盈的,听杨阁老这样说,她又多看了纪晓棠好几眼,眼神又与方才有了微妙的不同。
纪晓棠终于知道,在秦氏跟前与在杨阁老跟前的钟姨娘究竟哪里不同。在杨阁老跟前,钟姨娘不仅身姿更加舒展,眼神也更加灵活。
时辰不早,就有人来传话,说是已经安排好了宴席。
杨阁老和纪晓棠都站起身离开石桌,杨阁老走出一步,就转头叮嘱钟姨娘,“收好棋局。”
钟姨娘轻轻地答应了一声。
也恰是在这个时候,纪晓棠迈步中衣袖下垂,不经意地拂过桌面,等她的袖子离开,桌上的棋局已经不是方才的模样,而是乱了。
钟姨娘看见了,飞快抬眼看向纪晓棠。
纪晓棠却恍若未觉,与杨阁老在杨翩翩和杨玄让的陪同下,出了亭子下山去了。
钟姨娘只得收回视线,一双手抚摸着桌子上的棋子,认真回想,方才这些棋子所在的位子。
出了梅林,走出不远,纪晓棠一行人就遇到了杨绍陪同的纪大老爷和纪二老爷等人。
看见纪晓棠与杨阁老在一起,几个人脸上神情都微微有些变化。
“……让人去取年前太后赐下的那瓶御酒来,”杨阁老春风满面地吩咐杨绍,“庆祝老夫刚结实了一位小友,忘年之交。”
杨阁老告诉众人,他方才与纪晓棠下棋,两个人下和了。
“说起来惭愧,只怕还是晓棠县主暗中让着老夫了,哈哈。”
“……比平常女孩子多念了几卷书,只是年纪尚幼,且又被她娘宠溺惯了,有冒犯之处,还请阁老不要放在心上……”纪二老爷立刻就对杨阁老抱拳。
“文敏啊,你还是从前的脾气,太过谦逊啦。”杨阁老直接叫纪二老爷的名字。
纪二老爷当年进京赶考,因为纪大老爷的关系,曾经与杨阁老见过面。当时杨阁老还曾提出,可以安排纪二老爷在京任职。
如果纪二老爷当年留京。进的必定是翰林院。
可纪二老爷因为有纪老太爷和纪老太太的嘱咐,就没有接受,而是跟大多数其他进士一样,做了外任。
杨府设宴,宴席设了两处,一处在前面的戏楼,招待男客。另一处就在花园的暖阁。招待女客。
大家站在园中,略说了几处话,就分作两路。杨翩翩和纪晓棠一路。往花园暖阁来赴宴。
秦氏本来说体弱,并不打算坐席,却也出现在了宴席上,虽精神看着确实不济。然而心情却是不错。杨翩翩、杨珊珊几个对纪晓棠自不必说,就是杨家大太太。对纪晓棠的态度也更为温和、亲热。
纪晓棠感觉到杨家诸女眷态度的变化,心中有数,面上礼节一毫不差,却并不亲热。
……
过了晌午。馨华堂众人才离开杨府,却是由纪晓慕带着人前后围随,纪大老爷和纪二老爷都被杨阁老留在杨府说话。将近傍晚,杨阁老才放了兄弟二人回府。
杨府书房
“父亲。县主……”杨绍在椅子上正襟危坐,看向书案后的杨阁老。
“你和你媳妇今天都见了她,觉得如何?”杨阁老知道杨绍要问什么,没有回答,反而先问杨绍。
然而这个问题,对于杨绍来说也不那么好回答。他们觉得纪晓棠如何呢?不论是他,还是杨大太太,对于纪晓棠的评价,都只有一个好字。
这位安乐县主行动坐卧,言谈举止,都让人挑不出一丝一毫的错处来。这样的女子,别说是给他们小儿子玄让做媳妇,就是做杨家的宗妇,那也是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杨绍偏偏又有些不愿意说这个好字。
如果深究其原因,或许只能是因为纪晓棠太好了。
“县主无可挑剔,配玄让,只怕……齐大非偶。”杨绍想了半晌,才说出这样一句来。
杨阁老面色微微一动,心中却有些欣慰。他自诩才华过人,然后生的儿子却都天资普通,他始终觉得这是他人生一处缺憾。
然而,今天杨绍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就足以证明,他这个儿子还是有超出平常人许多的聪敏。或许杨绍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他毕竟感觉到了。
可也正是这个说不出所以然来,同时证明了,杨绍并非是聪明绝顶之人。
普通的聪明人,与天才还是有差别的。虽说勤能补拙,然而大多数时候,这点差别,就决定了一切。
“玄让也是这么想吗?”杨阁老又问杨绍。
杨绍顿时沉默下来。
杨玄让年纪虽小,然而心气儿颇高。一开始家里给他说纪晓棠的时候,他还有些不愿意,因为他还根本就没想过定亲成亲这件事,且从来没见过纪晓棠。
还是杨翩翩在旁说了许多纪晓棠的好处,杨玄让才没有咧拒绝。
后来见到了纪晓棠……
“那傻小子……”杨绍叹气。杨玄让现在一颗心都系在了纪晓棠的身上了,若是就去告诉他亲事不成,只怕杨玄让一时还接受不了。
“齐大非偶,你只看到了一面,没有看到其他面。杨家与纪家,杨家的门第匹配纪家的门第,还是纪家高攀了。晓棠县主确实人才出众,又有县主的封号。她若不进宫,匹配我们这样的人家为婚,也是上上之选。”
“晓棠县主比玄让聪慧,然而她毕竟年长了两岁,玄让以后未必就不能赶上来。”
“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她不想进宫,那么纵观京城上下,敢娶她的人家可没有几户。咱们家,又是上上之选。”
所以这么综合考虑来看,这门亲事还是很匹配的。
“这是天赐良机,而且玄让还这么喜欢她。我们做长辈的,自然要成全。”如果没有宫里要选女官这件事,纪晓棠的亲事不会仓促决定,到时候未必就会选中杨家,选中杨玄让。
以杨阁老对纪家和纪二老爷的了解,纪晓棠的亲事,最可能是选新科进士。
杨玄让要中进士,那可还不知道是哪一年的事了。
“父亲,这门亲事,于宫里头,没有妨碍吗?”杨绍见杨阁老一心做成这门亲事,当下也不再反对,只是有些担心地问道。
“孩子们你情我愿。何况,为父在朝中效力数十年,太后和陛下那里,总要给为父一些颜面。”杨阁老对此似乎胸有成竹。
父子俩又说了两句话,杨阁老就打发了杨绍出去,他随后也才从书房中出来,走到后面小书房中坐了,打发人去叫钟姨娘。
钟姨娘从外面走进小书房的时候,杨阁老正靠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
钟姨娘也不出声,伸出一双手,在熏笼上熏热了,这才轻手轻脚地走到杨阁老伸手,在杨阁老的头上轻轻地按摩起来。
杨阁老舒服地唔了一声,抬手握住了钟姨娘的手。
“阿瑶,来了怎么不说一声?”
“我见宇哥累了,不忍打搅。”钟姨娘轻笑,随即关切地问杨阁老,“这么多年了,我还是第一次见宇哥这么累。宇哥,遇到了什么烦难事,是玄让和纪晓棠的亲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