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长沙3
孟昭英是一个着西装打领带的青年人,戴着有别于老教授的无框水晶眼镜,头发三七梳着,样子极为摩登。他刚从美国回来一年,言谈举止间依然有着一些英美做派,比如,握手的时候很有力,说话的时候肩膀会习惯性的耸肩,然后夹着几句英语。
在此前的打量中,钟前功就有这样的印象,感觉他很像英国人,那个在基尔被长官和自己所救的英国间谍。因为他年轻,所以让庄前鼎和顾毓瑔两位教授先说话,待张伯苓说到自己,他才开口道:“钟中尉,请问我能帮海军做些什么?”
“这个……”人太多钟前功不好直说要他做什么,他只能打开自己带着的带锁德式文件袋,从里面找出无线电项目的那份文件,其实也就是薄薄的几张纸,上面是李孔荣对雷达的简要描述,不但介绍了雷达的原理功能,还大致介绍了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天线转换开关、高频振荡器、调制器和同步器,指示器等雷达组成部分。
孟昭英一看就是十几分钟,大冷冬天的,他看的满脸通红,最后很不舍的将文件还给钟前功,他问道:“钟中尉,请问这是谁写的?如果此人明白原理结构,不难造出实物啊?”
“这个……这是李长官写的。”钟前功再一次感觉自己长官的无所不能,这种感觉不光在德国有,在国内也有。“长官还说这种机器英国、法国、美国、德国都已经造出了实物,有些已经投入了实际使用。他还说他们谁也不会透露给我们国家,全都藏的死死的,哪怕我们迫切需要这种机器。所以,这只能我们中国人自己研发、自己制造,他相信我们能造出来的,不但能造出来,还能造的比他们还好。孟教授,严教授、各位校长都推荐您,希望您能接手这个项目,早些把机器造出来。”
钟前功终于按李孔荣的教导表现了一回:用无往不利的民族自豪激励烈人。在他的激励下,不光是孟昭英,就连旁边三位校长、四位教授也大受刺激,他们都看着孟昭英,希望他立即答应下来。孟昭英不是不答应,他只是太激动了而已——日机肆虐中国,每次轰炸都死伤惨重,早一日开发出这种无线电对空探测仪,那就能早一日让百姓免受轰炸之苦,这可是十万火急的事情,他怎会不答应。
‘嚯’的一声孟昭英猛的站了起来,他紧紧握住钟前功的手道,“我接手!我愿意接手!我明天……、不,请让我安排完学生考试,安排完我马上就去欧洲!”
“整个无线电研究所一起去!”张伯苓擅作主张的道,他是怕孟昭英一个人成了事。
“这个……”清华校长梅贻琦倒是谨慎些,他补充道:“去欧洲船票昂贵,于欧生活也不易,还要大笔的研究经费,还是让昭英自己选人吧,尽量精干一些,能省一些是一些。”
“还是孟教授选人吧。”钟前功先是对张伯苓微笑,然后向梅贻琦点头。“无线电项目是大项目,海军部暂时将此项目的研究员定为三十名,其中一十五名给国内的研究人员,一十五名给海外的留学生和洋人。如果到时候还不够,那就再增加人员,一切以研究为中心。”
“这么多人?!”大家都吓了一跳,他们本以为就三五个人就了不起,不想海军财大气粗,一下子就要办三十人的研究所。几个人却不知道这其实是钟前功打折扣之后的产物,实际上无线电研究人员国内部分就给了三十个名额,加上国外部分,整个项目组超过五十人。
“无线电关系重大,是所有项目中最重要的。”钟前功说道。“孟教授也不要急于赴欧,还是请该先联络召集国内的有关人才,到时候大家一道赴欧为好。至于赴欧人员的家属,海军会想办法在一年之内让大家在欧洲团聚。李长官说一定要大家在欧洲吃得好、住的好,家庭和睦、生活舒心才能早日出成果,出好成果。”
“好,说的好。”少有说话的蒋梦麟赞叹道,他随即又哀叹,“可惜啊,我们都是学文的,不是学无线电,不然也可以放一次洋,吃吃面包牛油、法国大菜。”
“哈哈……”吴有训和庄前鼎、顾毓瑔抚掌而笑,同为物理学教授,这么多年几人甘苦自知。
“钟中尉,关于精密导航,我有个人要推荐的,”孟昭英从刚才激动中冷静了下来,想到了此前钟前功说需要精密导航方面的人才。“只是这个人还是个在读学生。”
“请说!”钟前功刚高兴无线电项目落实了,不想精密导航又有戏。
“是我在美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个留学生,他叫林士谔,上海交通大学毕业,麻省理工在读博士,他的导师是国际有名的陀螺仪专家德雷珀博士,前段时间我们还有通信,他的硕士论文无线电高度计已经通过,接下来可能是要读博。”孟昭英说着自己在留美留学生聚会上认识的一个人,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虽然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一东一西,可都是理工学校,又是华人,大家很容易谈在一起。
“林士谔……麻省理工学院……硕士论文……读博……”钟前功笔和纸已经在手上了,字写的奇大无比,他心中是有些激动的。来之前路上,与李孔荣和严济慈的讨论后他本来很担心国内没有这种人才,不想这里找到一个在读博士。
“好,哈哈,又解决了一个问题。”钟前功激动,严济慈则哈哈大笑,“现在就差发动机了!”
庄前鼎顾毓瑔可没想到连没毕业的人也算,这么说选择的范围就不局限于国内了,只是一时间他们也不知道在海外有多少留学生,也就没办法在这些人里面找学发动机专业的人。钟前功记完林士谔的情况,菜已经摆满了桌子,作为主人的张伯苓吩咐家人倒满酒之后举杯道:“各位,我先要欢迎德培莅临寒舍,可惜只能薄酒相待。在此,老朽要向李孔荣上校、向海军、向奋勇杀敌的一线国.军将士致礼,祝抗战早日胜利!”
“祝抗战早日胜利!”钟前功连同在座的教授一起高声附和,一口就把杯中酒给干了。这顿饭吃的是畅快淋漓,有些醉意的钟前功更在几个人的要求下讲了当初李孔荣舌辩德国将军戈林的事情,这种真实的经历叙述,自然好过外面的道听途说。
钟前功说完,在法国深受共产主义教育的严济慈问道:“李上校真的崇敬希特勒?”
“当然不是。”钟前功说道。“长官只是觉得学德语必须大声背咏,德国现在是纳粹党****,背咏《我的奋斗》自然要比被其他东西好,这样行事也方便一些。”
“纳粹思想要不得,这是****独.裁的思想。李上校应该多看一些共产主义的进步书籍,那才是自由民主的金光大道。”严济慈再一次好心相劝,让蒋梦麟梅贻琦频频摇头。好在钟前功道:“长官已经在德国海军学校上课了,他每天都抱着航海专业书,根本没空看其他书。”
菜肴美酒一扫而空,钟前功见时间差不多了,咳嗽了一声道:“张先生,各位校长、教授,我还要去电信局向长官汇报眼下的情况,看是不是真的要请中新工程的支先生赴欧;再有严教授和我一下飞机就到了临大,还没有在长沙城找个旅馆……”
住宿的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反正钟前功在长沙呆不了两天就要走,关键是发动机的研究人才太少,刚才在饭桌上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还是觉得应该去请支秉渊,这人虽然学历不高(只是个电机学士),可动手能力颇强,如果找不到其他人才,海军大可以试一试。
当天下午,钟前功的电报当天就发往德国弗伦斯堡,却不想李孔荣还没有回弗伦斯堡,他还在柏林。
“米斯特李,伦敦并不认为希特勒有撤换国防部长的举动,或许你的担心仅仅是一种担心。”英国驻德国大使馆外的动物园里,军情六处柏林站负责人弗兰克·福利坐在一张长椅上说话,这是应李孔荣之邀他第一次出来接头。
“婚礼的请柬已经发出来了。”李孔荣沉声回应,“一旦举行婚礼,冯·勃洛姆堡就要下台,而他下台就是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开始。”
“这是真的?你确定?”李孔荣这段时间在柏林的活动福利一直在注意着,让他出来与李孔荣亲自接头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李孔荣在圣诞节当天去了戈林在柏林郊区的城堡——德国是一个宗教氛围非常浓厚的国家,正因如此,圣诞节是家人团聚感恩上帝的日子,正常情况下不会邀请外人在这一天到自己家。李孔荣能被纳粹二号人物邀请,那自然是和戈林的关系又近了一步,而且是近了一大步。
“当然真的。”李孔荣此前只说制服国防军后希特勒讲发动战争,从来没有说过德国要吞并奥地利。“冯·勃洛姆堡元帅一旦下台,纳粹就会吞并奥地利,现在他们唯一的阻碍就是国防军将领的反对,他们担心引起欧洲战争,而德国此时还没有准备好。”
“你确定纳粹有这样的计划?”福利想到了自己的另外一个特工,代号821的威廉·德罗普男爵。他和纳粹党的关系也非浅,可在他口中,希特勒并未下定决心要吞并奥地利。
“这还要计划吗?”李孔荣哑然失笑,“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德国必须吞并奥地利,不管是迫于大德意志民族意志的压力,还是德国本身的经济问题。我可以和你打赌,一旦冯·勃洛姆堡下台,两个月之内德国必定吞并奥地利。”
“李,但这必须有计划!”福利也知道德奥合并是趋势,可从去年到今年,这样的消息实在是太多了,他必须拿出可信的证据才能说服国内。
“我想想……”李孔荣痛苦的点头,在他看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居然要想证据来证明,这不是要他证明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吗?好在他记忆力不错,沉默片刻,他终于想起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那个计划——名字太好记了,叫做奥托计划。
“我听说到了奥托计划,就是吞并奥地利的计划。”李孔荣道:“到时候大约有二十万德军向奥地利进军。如果奥地利现政府不同意,那就将发生战争。”
“奥托计划……二十万德军……”弗兰克·福利用心详记,“还有其他的吗?”
“没有了,当时是一个纳粹党人喝醉了在吹牛,”李孔荣扯谎道。“他们或许认为这件事已成定局,吞并奥地利轻而易举。”
“我会马上向国内汇报的。”福利看了李孔荣一眼,他不相信这是李孔荣胡扯的。
“所以我说动作一定要快!”李孔荣强调道,“别忘记了现在离婚礼只有一个星期,我们的时间很有限。另外请让辛克莱上将转告贵国首相:能阻止战争的不是绥靖,而是让德国陷入内斗,我们必须拉住国防军,让希特勒永远也征服不了国防军。”
李孔荣说着类似水中捞月的建议,自己心里都很没底。英法每每绥靖希特勒一次,就让希特勒在国防军心中树下更高的威望,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元首无所不能,这就使希特勒离征服国防军又近一步。这其中似乎折射出一个至理:聪明的选择大多是最糟糕的选择,也许上当吃亏的不是当事者本人,但总有人因此而中雷。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报应吗?
“李,你什么时候可以去一次伦敦?”李孔荣在想报应的时候,福利再次催促李孔荣去伦敦一次,这是局里明确要求的。
“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去的,但肯定不是现在。”李孔荣不以为意的道,他说罢就起身,远处,是奥迪厢车和他的新司机兼小跟班,不满十八岁的犹太人斯特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