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年关将至
第五十三章 年关将至
苏雨薇给他们分别配置了一套器皿,把实验室也分给他们一半,三个人也按着苏雨薇的吩咐,没日没夜的训练。
接连过了一个月左右,宋宇的口才越来越好,已经单独拉了一门生意,现在正用素素的香膏和人家谈判呢,苏雨薇估摸着最后最少能赚上,五百多两银子,可见宋宇的本事不一般。
而素素最近的手艺越来越好了,不管苏雨薇教她制药,还是教她调配香料,总是能在一天之内学会,做出来的成品也是在上品。
现在的货物,基本上都是苏雨薇做一半素素做另一半,所以显得格外的轻松,孙玲珑是最小的,苏雨薇不指望她能做什么,到时看现在她读书的劲头十足,保不准以后会变成以为才女呢。
时间运转飞快,看这样子没有多长时间就要到年关了,苏雨薇抱着一杯香茶,坐在窗前赏雪,旁边放着不少的暖炉。
屋子里面也熏得暖洋洋的,让她不想动弹,祁氏又给苏晴山做了一件衣服,自从上一次接到苏晴山的家书之后,祁氏就越来越想念儿子了,但是信中写着,严雷要带着苏晴山去边塞,暂时没有办法回来,这件事儿让祁氏十分失望。
苏雨薇也时不时的安慰几句,“娘亲又在想哥哥了?我也想哥哥,我和娘亲一起给哥哥做衣衫吧。”
苏雨薇说着就要拿起针线,刚要上手就被祁氏拦住了,“你还是别给我添乱了,之前你训练人家,娘亲还想训练一下你呢!你看看你,过了年就及笄了,就连基本针线活都不会,以后让玲珑看见都羞羞脸。”
一说起来针线活儿,苏雨薇脸上别扭起来,之前的苏雨薇身体不好,只能躺在床上,什么事儿都做不了,好了之后她也忙着赚钱养家,现在想起来昨天没事儿,绣的一只像是苦瓜的百合花,还真是太难看了。
祁氏看女儿低着头,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心中惦记儿子的心,松了松。这个女儿总是这样逗她,想让她开心,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但是女儿说再多,该思念的人还是会思念的吧。
祁氏转身眼泪连连的,偷偷摸了一把眼角,觉得心中怅然若失,总有一些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似的。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了马车声音,宋宇带着素素到城中采购了一圈,快要过年了,村里人的习俗是在年前,把所有的东西都买回来,等着过年的时候绝对不出门。
苏雨薇就让两个人送出去货物,连带着告诉人家一声,年前她不再送货物了。
宋宇下了车,把素素接下来,两个人配合默契的开始卸货,苏雨薇看着两个人时不时眉眼之间带着一丝情愫,也就不说明白了,看着身边的宋妈妈和娘亲相视一笑,想必都已经看出来了。
要是极力撮合,说不定两个人的感情没有那么好了呢,索性让他们自由发展的好,再看素素已经十四了,过了年之后就及笄了。
要是两个人真的情投意合,在素素及笄之后,苏雨薇一定不吝啬的,给他们置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孙玲珑和宋妈妈看着货物比较多,准备过去搭把手,这车上放满了鸡鸭鱼肉,面粉还有腊肉,还带着瓜子花生,小点心各种零食。
不得不说宋宇心思细腻,所有的东西都想的齐全了,就差等到过年了,苏雨薇看着东西多,想起来之前厨房里面的地窖了。
把东西放在那,不容易坏,就安排着宋妈妈把所有的东西运到厨房里面,忙活了一大通,三个人坐在一边看着雪愣神。
孙玲珑想起来去年的今天,她和奶奶住在破房子里面,吃不饱穿不暖的,就连过年也没吃上一顿饺子,还是吃的苞米面粥,肚子饿的咕咕叫,十分难受。
现在看着这一大家子开开心心,有肉吃,还能读书,她嘴上虽然不说,心中还是非常感激姐姐和娘亲的。
看着满天的大雪,将小小的山村银装素裹上,百里之内只能看见矮矮的房屋,时不时的冒出一些炊烟来,十分惬意。
一想到要过年了,村子里面还有许多吃不上饭的人家,苏雨薇心中就十分感慨,吃不上饭的感觉她也知道,所以更不想让村子里的小孩儿,和她一样的忍饥挨饿。
看着后面的一大堆好吃的,苏雨薇突然冒出来一个念想,于是她转身带上宋宇,素素拎着一大堆东西出去给村里人送年货。
祁氏听了苏雨薇的想法,十分欣慰,笑着拉起女儿的手,“你快去快回千万别冻着,你这样做,娘亲心中十分开心。”
苏雨薇听了话,微微一笑,“娘亲担心哥哥,我也担心哥哥,这么做就算是给哥哥积福,以后哥哥在外面都会顺利平安的。”
祁氏听着连连点头,目送女儿走到别人家去。
当初大夫人将他们赶到这个村子,就是因为这个村子比别的村子更加贫穷,现在一看果然如此,苏雨薇给各家各户送去了好的肉块,还有一些大米。
每一个小孩儿都送去一匹布料,看着众人感恩戴德的模样,苏雨薇心中不是滋味,还是接着分发东西。
小孩儿的手脚都生了冻疮,看着十分让人心疼,有一些是因为吃不饱,面黄肌瘦的,苏雨薇给他们把脉,抓药。
甚至最后再给他们一些碎银子,让他们好好调养,一连串下去竟然花了整整八百多两银子,但是苏雨薇并没有心疼过,这些钱没了就没了,她还能接着赚钱。
回去之后宋妈妈听着素素说,小姐做的事情,她长叹一口气,双手合十,“阿弥陀佛,素素,我们可是遇上活菩萨了,你看看小姐的做派,要不是菩萨转世,谁能这样帮人啊。”
素素点点头,想起来之前遇上的地主少爷,各个都是冷血无情的人,哪里有像小姐这样的大善人啊。
这些天苏雨薇的做法,他们都有目共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