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卫戈深谋(上)
那斥候一听夏川所言便已经信了七八分,却是因为自家元帅藏兵于此,知之甚少,这青年一语道出卫戈元帅和无心将军,却是自家人不假。有看了看夏川的令牌,心中更是无疑。而若他真为细作,自己在此处很可能被杀,若是到了军营,也不怕夏川翻出什么浪花来。
斥候便赶忙道:“将军何出此言,是不是我国军卒,在下瞬间便可瞧出来,将军是魏国之人无疑。如此,我便领将军去卫元帅那处。将军请!”
“请!”
话说两人所走的尽是些偏僻小路,左拐右拐,良久之后,夏川才看到前方一个个简易帐篷。还没等两人走到跟前,却是立马窜出三四个手持长矛的巡逻军卒,把他们喝住。
“你二人是何人,还不报上名来!”其中一个军卒冷脸沉声道。带着夏川的那斥候赶忙道:“六哥,我是黄三啊,怎的今天不认得小的?”
夏川听这黄三所说,似乎与这军卒颇为熟悉。只听得那军卒冷面未改,眼睛一眯,似乎有些怒气:“哼!你黄三我是认得,那他是何人?你为何带他来此?我军行踪谨慎小心,巡逻之人甚多,这便是怕有敌人浑水摸鱼,你今日却带生人而回,黄三,难道你想吃板子不成?”
夏川瞬间便清楚那军卒所说的意思,他正是暗暗点明自己身份不知,很有可能是细作之人,表面上是向黄三讲道理,实际透出的信息是此地巡逻之人多,叫夏川不要轻举妄动。
夏川一步抢前,双手一拱:“这位小哥,在下乃无心将军任命的运粮官,并不是细作之人,此次从前线赶回,却是有重要事情向卫元帅禀报,此事关我魏国前线能否守住,以及卫元帅的性命,还望小哥通融。”
那军卒眼睛一眯,夏川这是告诉他此时危机事关重大,若是耽误了军情他是万万承受不起的。虽然心中有些不快,但还是低首抱拳说道:“不知将军身份,是属下冒昧了,得罪之处还望将军海涵。既然此事至关重要,还请将军速速面见元帅。”
这军卒也有些小智,仍是怕夏川打探到军中细节,直接便要引他去卫戈那里。若是细作之人定是不敢前往;若真是魏国将领,自然是欣然而往。
夏川点了点头:“烦劳小哥带路!”
夏川便随着这军卒走近简易军营之中,这军卒在军中好似颇有地位,没有一个人人阻拦身穿粗麻衣的夏川,不多时,两人便到了卫戈临时搭起的帅帐。
“元帅就在里面,属下先去通禀一声。”那军卒一拱手,便进入帅帐。片刻之后,军卒闪身出帐对夏川道:“元帅有请!”
夏川点了点头,拉开营帐的门帘,这简易营帐当真是简易,只有一张床,一堆书籍,以及一个军演沙盘,卫戈看到一见来人是夏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缓缓地合上了所看的书籍。
此时的卫戈脸上满是疲惫,也是被这几日的行军谋划搞得憔悴了几分,但他的眼神仍旧是神采奕奕。夏川朝着卫戈一拱手:“见过元帅。”
卫戈看着夏川的眼神透出深邃,随口应了个“嗯”,却没有发问的意思。卫戈心里很清楚夏川的实力以及能力,若是没有重要的事情他定是不会寻到军队藏匿之处,所以便等夏川自己回答。
对于卫戈的想法,夏川也心知肚明,缓声道:“元帅可知无心将军派遣前线的粮草遭遇伏击?”卫戈点了点头:“此事是我一手谋划,想必你也猜得出来,我的目的便是让羌人误以为我上丘和前线无粮可用,趁其奇袭上丘之时,我便将他们一网打尽。”
卫戈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计划,他也是心底喜爱眼前的年轻人,说的就不免多了些,这也是证实夏川的猜测。
夏川心想果然是卫戈之计策,之前全凭自己猜测,此时卫戈确定自己想法,眼前也是豁然开朗,继续道:“元帅可知羌王彻里吉想谋得姜岑的兵权?”卫戈微微一笑:“却是猜到了几分。”
夏川本想以此消息惊住卫戈,自己的谏言也有足够的分量,更是方便说服卫戈防备一些事情。没曾想这卫戈竟是隐隐看出一些苗头!而卫戈却是越看眼前的年轻人越喜欢,心道夏川能问道此处,那定然是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此子不仅行军有法,而且政治眼光毒辣,如此隐晦之事也能猜出几分,此子将来成就定是不可限量!但他如何猜出此事,这却让卫戈毫无头绪。却说这卫戈如何能想到夏川与姜岑之女定情,而且两人早已开诚布公,这才把此间事情猜得通透。
夏川只听得卫戈缓缓道:“根据我国于羌族的间谍禀报,那羌王彻里吉虽然表面安抚奖赏姜岑,但私下里却是安排自己心腹之人跻身羌军之中,这便是已经在防备姜岑。而我与那姜岑对立交手这么多年,照我看来,那姜岑定是清楚彻里吉的目的,为了使羌王放心自己能独自掌兵在外,却对此事置之不理。这姜岑也是一个忠心之人!”
虽然夏川各个方面已经远超同龄人,但卫戈还是希望夏川的政治眼光更成熟一些,告诫夏川必须搜罗到足够的信息条件,再根据信息猜测,只有如此,他猜测之事才有强大的支撑。而他猜测之事,基本都是重大之事,若是没有根据仅凭猜测,稍有失误便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而卫戈已经从卫无心那里知晓了夏川与卫无忌的关系,向夏川解释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他相信夏川一定能听明白自己话中意思,这便是拉进彼此感情,以后在卫无忌有难之时能拉他一把。
不出卫戈所料,夏川当真听出了他话中意思,也对卫戈的告诫心存感激。但是即便没有卫戈的告诫,单凭夏川的性格,在卫无忌,或者说是卫家出了事情的时候夏川也绝对是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