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纵落泥淖又如何
听这直戳心窝的话被一个近似于陌生人的女子挑出来,秦如琛脸上风云变幻,再也带不下去云淡风轻的面具。
冷澄也是一惊,不过他觉得倚华不会贸贸然说无意义的话,所以干脆认认真真观察起秦如琛的反应来。
这个人对这个近乎荒诞的推测第一反应,不是愤怒,不立刻否认,反而有些惊愕?还有点被人看穿心事的窘迫?
电光火石之间,秦如琛已恢复了平静,还是那样可恶的笑容:“冷夫人何出此言?秦家是我安身立命之本,我为何要恨它?”
任倚华嘴唇翕动:“感觉,感觉在秦大人心里秦家并不怎么样,甚至还有点可恨。”
秦如琛瞬间换了一副面孔,拧起眉头,面若寒霜,身上透出一股狰狞来,冷声说:“笑话!天大的笑话!”
倚华一点也不为其威势所摄,她直视秦如琛,眼神坚定让一向骄傲的秦如琛都感觉到了细密的,无孔不入的压迫……。
“不恨秦家,为什么肆意而为,顶着秦家人的身份得罪遍文武官员,不留退路?不恨秦家,为什么放任自己成为秦家最大的危险?秦大人,世家大族的子弟行事倚华不才,也知道一点,出息的要出将入相为家族争光添彩,没用的斗鸡走狗,但是只花钱不惹麻烦。总之一切以家族为重。像秦大人这样既出息又麻烦的人,我还是第一次见呢?”
秦如琛见瞒不过,索性坦坦荡荡地承认了:“冷夫人说得对,我是恨秦家。”
不同于定远侯面前的浑不在意,这次是一个“恨”字说的掷地有声。
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哪次是敷衍哪次是利用?
倚华听到了想听的答案,面上浮现出一丝得意,但是转瞬即逝:“确定了这个,我们下面就更好谈了。左都御史大人,如果外子能让您顺利渡过考评,您能回报我们什么呢?”
秦如琛似乎有意拖延这个话题:“只是确定?夫人不好奇我恨秦家的原因?”
倚华轻叹一声:“大人知道我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吧,在那里好奇心越多死的就越快,更何况就算我问大人会一五一十告诉我吗?谈条件,做交易,诚意应该用在有用的地方,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还有一个原因没有说,如果不是创巨痛深,谁愿意去憎恨自己血脉所系?谁愿意在心上划上一道无所归依的伤痕?秦如琛啊秦如琛,枉你身为男子,身居高位,手段高超,说到底不过和我一样,是个无家可归,同病相怜的寥落人罢了。
我懒得揭你的伤疤。
一旁的冷澄见火候已经到了九分,舍了犹疑趁热打铁道:“是啊,来而不往非礼也,待秦大人再度执掌都察院,能给我们什么呢?”
秦如琛嘴角轻扬,像是在说什么有趣的事情:“那要看冷大人想要什么了?”
倚华大喜,刚要插话,看看冷澄胸有成竹的样子还是悻悻住了嘴。
她可不想再当着别人的面被他贬低了,哪怕错过了大赚一笔的好机会,也不愿意。
冷澄淡淡然开了腔:“各取所需,我帮你度过这次考评,你得保证都察院从此不跟我过不去,还有我可能会推过来一些案子,这些要由你亲自来查。”
这话一出口,倚华就心潮澎湃了,这条件提的太简洁,太顺了,没有那么多家国天下的唠唠叨叨,虚文假词,直切主题,大家和平相处,升官发财!
倚华一双妙目流露出敬佩,孺子可教啊孺子可教,真是官场上混的良才美质啊良才美质。
秦如琛冷哼:“冷大人要求的还真多。以前听说冷大人不畏权贵,坚持要查晋州一案,不惜立下了数罪并罚的军令状,当真是爱民如子,不计个人得失,今日一见,也不过如此?”
倚华很少在嘴上被别人占过便宜,更何况这回被嘲讽的是她夫君,立马就顶了回去:“是啊,刚才我还认为秦大人铁骨铮铮,一心为国呢,只不过说了几句话也清楚了,岂止不过如此,简直大相径庭啊。”
冷澄顺口接过话来:“秦大人,这个时候,何必还提那些没意义的事呢?我只是一句话,您到底答应不答应我的条件?若是不答应,我就当您没来过,说不定一会去雪花样的秦御史言行录就飞上我的桌子了,您三月没能实地掌控都察院,要冒出几个亲信说的话说不定更有说服力呢?”
秦如琛一张俊脸都快扭曲起来,近乎咬牙切齿:“好,我答应。”
冷澄胜券在握,笑的一派祥和,潇潇洒洒地做了一个揖:“如此,就多谢大人了。”
早就该清楚了,这官场上哪有几个真正干净的人?玉面铁心,说到底不过是一个跟家里闹翻,用雷霆手段来报复一切看不顺眼的东西的任性人罢了。
不过如此,曾经满腔热血,不撞南墙不回头,结果怎样?被乡亲躲避,被别人眉梢眼角的轻蔑,其实这些都不算可怕,他只是不想,再看到别人满怀着怨愤死在自己面前。
要想做多一点,就要爬到更高的位置上去。如果连自己的地位都朝不保夕,怎么才能保护其他人?如果晋州假金矿一案能够有秦如琛这样手段狠辣的人主管查案,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遗憾痛苦?
众生度尽,方正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要是能做些实事,污了这一身羽毛又如何?
至于秦如琛怎么看他,他以前或许在乎,现在,生死不过浮云事
历史小知识:
左都御史
中国古代官职。
明代设左、右都御史各一人,为都察院长官,正二品。负责监察、纠劾事务,兼管审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
清代改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都察院主官,右都御史及右副都御史都专作总督、巡抚的加衔。左都御史满、汉各一人。开始时满员级别设为一品,汉员级别为二品,顺治十六年(1659年),将满汉两员均设为二品。康熙六年(1667年)升满员为一品,到康熙九年(1670年)又改为二品。到雍正八年(1730年)将满汉御史俱升从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