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星云假说纯粹理性批判人类学
康德的一生可以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
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xìng的伟大着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xìng批判》、《实践理xìng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三大批判分别探讨了认识论、伦理学以及美学。
政治上康德是一名zì yóu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在1795年他还出版过《论永久和平》一书,提出议制zhèng fǔ与世界联邦的构想。
生前最后一代表xìng的着作是《人类学》,一般认为其是对其整个学说的概括和总结。
康德晚年已经以一名出sè的哲学家闻名於世。康德终身未婚。
康德哲学涵盖范围很广,从美学、伦理学到形上学。其学说参照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实验加数学,经验与理xìng的结合,批判理xìng主义所坚持的不与经验相结合的旧式形上学,同时批判否定必然真理的经验主义。
康德在《纯粹理xìng批判》的第一版序中,阐明了对理xìng进行批判的必要xìng首先在於确定一般形上学是可能还是不可能,以及规定源流、范围和界限。
但是康德於第二版序中,反而不是着重於进行理xìng批判的条件,而是改变了知识与对象的关系:「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这一新概念。导致康德发动了哲学界中的「哥白尼式革命」。
在导言中,康德提出了全书的总纲:纯粹理xìng的总任务是要解决「先天的综合判断」、即具有普遍xìng和必然xìng而又扩展了知识内容的真正科学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并按这总问题细分了以下的四个问题:
数学如何可能?自然科学如何可能?形上学作为自然的倾向如何可能?形上学作为科学如何可能?
全书大致的分为了五部份:「1先验感xìng论,2先验逻辑论,3先验分析论,4先验辩证论,5先验方法论」
「先验感xìng论」主要是阐明,只有通过人的感xìng知识(接受能力)所先天具有的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两大要素去整理自在之物(的表象即现象界)刺激感官的感觉材料,才能获得确定的感xìng知识。同时,空间和时间也是数学知识的先天直观形式。
「先验逻辑论」的阐明「感xìng必须与知xìng结合,直观必须与思维结合,才能产生自然科学的知识」,因而必须有一门不同於形式逻辑的先验逻辑来探讨知xìng的结构及其运用於经验对象时的各种原理。
先验逻辑立足於知识与对象的关系。即知识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思维形式,这标着辩证逻辑在近代的萌芽。
「先验分析论」(真理的逻辑)阐明了知xìng的先天概念和先天原理是自然科学之所以可能的根据和条件。
在概念分析论中,通过对知xìng判断中的逻辑机能的分析。而先验分析论当中的原理分析论主要阐明了知xìng指导判断力把范畴运用於现象的法规。
「先验辩证论」(幻相的逻辑)主要阐明了理xìng不可避免地要超越现象去认识的体,由此产生的作为自然倾向的形上学只不过是一些先验的幻相,而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学。
康德在先验辩证论的导言之中指出,理xìng这种推广能力由於要从有条件者出发通过推论去认识无条件者。
「先验方法论」首先阐明。纯粹理xìng的经验使用虽然有正确的使用法规(知xìng的先更原理),但其理论的(思辨的、先验的)奥用却没有法规可言,因而必须对其先验使用方法(从定义出发的独断论、从正反两方争辩并互相证伪怀疑论方法、还有假设和证明的的方法等四个方面)加以训练,确立一些「消极的」规则。以限制纯粹理xìng的扩充到可能经验之外的倾向,从而为建立一种有关经验的形上学准备了方法论的原则。
知识论要义与其他,虽然康德使用的是批判哲学,他人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
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有两种重要理论:由约翰、洛克、大卫、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以及笛卡儿等人的理xìng主义。
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於人的经验。而理xìng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於人自身的理xìng。
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xìng得到的。
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xìng(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xìng称为「范畴」),而理xìng则是天赋的。
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
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而时间和空间在康德看来是两个先天特殊的概念。在《纯粹理xìng批判》一书中康德指出,没有人可以想像一个存在於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因此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於一切经验。
此外康德也认为经验必需来自於心灵以外。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围的世界,但永远无法感知、理解自己身,因为知识的产生需要时间、空间与范畴三个要件。
在因果律方面,康德也推翻了休谟的观点。休谟认为因果律并不存在,人类只是由於习惯才认为两个现象之间有关联。
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感知白球与黑球的运动,但却无法感知白球导致黑球移动的肇因。
正是因为我们无法感知因果律身,所以休谟认为我们无法证明因果律的存在。但是康德认为因果律是人类理xìng的结果,康德赞同休谟认为因果律不来自於经验,但他相信可以证明自然法则,因为自然法则就是人类认知的法则。因果律其实就是人类理xìng的表现。
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xìng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
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
《实践理xìng批判》的哲学要义伦理学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
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於所有情况,是普遍xìng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於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
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於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
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zì yóu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zì yóu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其学说用其自己的说法乃是主要回答四个问题:我能认知什麽?我应该做什麽?我希望什麽?人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