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名
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名
御书房中,孟晔的手顿了顿,吩咐陈奇道:“去拿进来。”他听见外面连翘的声音了,都不用细想,就知道这丫头为了什么事情而来。
陈奇弯着腰应了,转身便出了御书房,脸上却带着笑意,他刚刚可是听清楚了,外头是皇后娘娘身边的连翘姑娘,看来这冰,怕是要破了,皇上也忍得够久了的。
“劳烦公公将这个送个陛下,娘娘还等着。”连翘跟陈奇的关系虽然算不上有多好,但是绝对也不坏,毕竟一个是皇上跟前伺候的,一个是皇后身边伺候的,要说两人同气连枝,那也没有到那个地步。
陈奇笑着接了,见连翘明显地松了一口气,便又道:“姑娘放心,若是有事,奴家自会派人给娘娘送信。”这宫里头伺候的人,都是人精,此时卖个好,到时候等皇后娘娘又复宠了,那面子可大着呢!
连翘哪里会不知道陈奇的意思呢,不过皇上面前的总管太监都这样说了,她便也笑着应了,摸出个不大不小的如意模样的金珠子塞给陈奇,道:“那就谢谢公公了。”
陈奇笑着进了御书房,见了孟晔扫过来的眼神,忙不迭地将手中的宣纸给递了上去。
见这奴才恭敬的模样,孟晔笑了一声,意味不明,陈奇的冷汗却立马就上来了,俗话都说,伴君如伴虎,他陈奇伺候在皇上的身边,更是处在水深火热的漩涡中心,生怕主子一个不满意,他这脑袋就要落地了。
难道,他刚刚和连翘姑娘说话的声音太大了,让主子听到了?陈奇心思电转,明明刻意压低了声音的啊。
陈奇哪里知道,孟晔这个主子本身内家功夫就不低,即便他压低了声音,他和连翘的对话还是一字不漏地进了孟晔的耳朵里。
“不过是一个金如意,也值得你这样紧张。”孟晔淡淡地出声,陈奇额头上的冷汗就冒出来了,主子真是手眼通天,这金如意不过从连翘的手里露了一下,便进了他的荷包,这都被主子爷知道了。
既然没有追究,这事儿算是过去了。不过陈奇的心里到底多留了一个心眼儿,在他看来,这次自己没有受罚,多半是沾了皇后娘娘的光,若是换了一个人送东西过来,他这脑袋多半此时已经血肉模糊了。
孟晔摊开宣旨,便见着熟悉的清秀自己跃然纸上,都是一些寓意极好的名字,想来是慕容安想了许久的,如今拿过来,不过是来征求他的同意罢了。
略微思索了一下,孟晔便提起朱砂笔,圈了两个合适的名字,却又挥斥方遒,加上了另外一个名字,这样一看,三个孩子的名字便齐全了。
“来看看,这几个名字怎么样?”孟晔眼角一扫,便见着努力降低自己存在感的陈奇,真是游侠怀念那个天天跟他杠的青四啊,不过如今被他派出去了,他也舍不得让青四来宫里做一辈子的阉奴。
陈奇哪里敢说不好呢,变着法子夸赞皇后娘娘兰心蕙质,几个小主子更是聪明伶俐,陛下更是英明,这几个名字完全就是皇室风范,不胜枚举,夸得孟晔这张千年冰山脸都有了笑意。
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那张洁白的宣纸便又回到了慕容安的凤仪宫中,见着上面朱砂的笔迹,笔锋饱满却又暗藏凌厉之气,慕容安突然有些怀念和孟晔一起在书房里练字的场景。
孟海清、孟晏清、孟河清,三个哥儿的名字就这么定了下来,虽然说不上有多好听,却是一个帝王对于这天下苍生的期望寄予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就连慕容安都没有发现,一开始她所取的海清和晏清两个名字,再加上孟晔所加的河清两字,便成了海晏河清这么美好的向往之意。
名字定了下来之后,又拿去给太后和老佛爷那儿过了一遭,她们自然都是没有异议的。至于太上皇那儿,如今他一个人在园子里头,不知道过的有多开心呢,要是有人以政事为由去见他,多半是被轰出来的,剩下的,则是被打出来的。
慕容安笑了笑,太上皇这老头儿,原来在帝王之位上,看着还有些糊涂,如今人脱离了这个漩涡的中心,倒也没有给孟晔添堵,虽说在园子里过的很欢快,到底还是变相地圈禁了自己,不涉朝政,让孟晔更加好大施拳脚。
就这样,三个小皇子,直到快周岁了,名字终于定了下来,就是孟洛宁听了这名字之后,吐槽了好久这名字实在不怎么好听,跟眼前三个软萌萌的孩子一点钩都挂不上。
慕容安笑了笑,她可没有忘记,想当初,孟晔还给太子孟瑾言取了个小名叫虎子,不过这名儿实在是太惨不忍睹了,不过喊了一阵子,众人便下意识将这个名字给忽视了。
就连孟瑾言自己,一提到虎子这个名字,都会立马黑了脸。
眼见着天气越来越热,京城已经一个月没有下过雨了,其他的城市也不知道旱情怎么样,御书房中的孟晔也是忙得焦头烂额的。
民为国本,除了京城,其他省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灾,若是老天爷再不下雨,接下来的日子里,说不定大楚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流民了,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
可是偏偏事与愿违,就在三胞胎的周岁越来越近的时候,天仍旧没有下一滴雨,就连处在深宫之中的慕容安,也从进宫的大夫人处听说了外头的情况。
官宦之家的情况还好一些,总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可就是苦了那些种地的平民老百姓了,土地都已经裂开了,若是今年没有收成,那这些靠天吃饭的平民,就真的要变成贫民了。
京中的气氛,一时间紧绷了起来,本来歌舞升平的花楼生意都冷落了许多,众位大臣们天天守在御书房中,就连孟洛宁也多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皇,都因为孟晔一直在忙着各地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