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陈削大婚
………………
冀州,魏郡!
眼看大战来临,一场浩劫再所难免,可是,偏僻在这个时候,陈削却大张旗鼓,举行了大婚。
对于,娶蔡琰,陈削是穿越人,没那么多的偏见,至于非处不收,对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农民来说,还不至于有这等偏见,何况,蔡琰品貌绝佳,琴瑟一绝,更是个可怜的苦命人。
我想,若是换了别人穿越,碰上貂蝉大乔小乔蔡琰这样的女人,就算人家结过婚,若有机会,也决然不会拒绝的,何况,这件事,陈削原本是有顾虑的,不过,张宁白雀一番劝慰,陈削的心结也就解开了。
怕两位夫人吃醋?这亲事是张宁白雀张罗的,自然不会有怨言。
怕蔡琰会受到牵连?蔡琰心甘情愿。
除此之外,大张旗鼓举行婚礼,也是为了给二十万义军将士鼓舞士气。
陈削仅仅是个普通人,又不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既然两位夫人都愿意,还能鼓舞三军将士,也就答应了下来。
何况,本身,陈削也很同情蔡琰的遭遇,这样的女人,就应该被男人呵护宠爱。
酒宴以后,在众兵将的哄笑声中,陈削被送进了洞房,烛火摇曳,红帐漫舞,一对新人,相对而坐,一身红妆的蔡琰,人比花娇,貌若西子,白嫩的脸蛋,含羞带俏,透着迷人的晕红,蔡琰生的娇俏,身材纤细瘦弱,但是,凹凸玲珑,挺挺的胸,翘翘的臀,细细的腰…身段一点也不输给习武的张宁,尤其是那一双含情脉脉,宛如春水的眸子,深邃闪亮,清澈迷人,透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文雅。
“琰儿,你不后悔吗?”马上就要打仗,一对新人,也许,过了今天,还不知道有没有再次相逢的机会,毕竟,谁都不知道这次战局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但是,任何人都知道,这必将是一场空前惨烈的恶战。
“琰儿无悔!”
蔡琰紧咬朱唇,一脸的坚定,虽然羞的脸蛋通红,还是主动起身给陈削解下了披在肩上的披风,“相公,时候不早了,我们早些…歇了吧。”
虽然很害羞,可是,蔡琰深明大义,她也明白战争是何等的残酷,不过,她不后悔,一想到虎头虎脑的陈真,蔡琰也想给陈削生个儿子,越是出征在即,蔡琰的这种念头越是强烈。
陈削心中感动,本就躁动的心,再无估计,一把将蔡琰抱在怀里,俯身用力吻上了蔡琰的嘴唇,抚摸她柔若无骨的香肩,用尽他的热情、力气,蔡琰娇躯抖颤,不片晌,嘴唇已变得灼热柔软,抽出玉手搂上陈削的脖子,沉醉在他的热吻中。
天旋地转,陈削忘情的迷失在这爱的甜梦之中,体验着紧拥怀内实在而真切、充满血肉的感觉,踏实的幸福,心中的野性肆意释放,心中溢满的幸福感动让他不由双手一紧,恨不得将怀中的娇女融入自己整个心湖。
不几时,蔡琰娇躯变得火热,玉颜娇红,银牙微咬,樱唇中无意识的吐出几声娇呤。
这更助长了陈削的决心,他一双手开始不安分起来,同时嘴唇也从新娘子光洁的额头开始渐次而下,经过蔡琰的双眼、鼻尖、双颊一路势如破竹的侵袭了下去。
随着陈削霸道而又强力的吻,蔡琰的身体也发生了异样的变化,一阵阵酥麻油然而生,面上渐渐泛起了醉人的红晕,不住的娇声喘喘,娇躯不停的扭动着,火热的身子主动的更加贴紧陈削壮硕的身躯。
等裙装从蔡琰那一片雪白晶莹的身上脱落,陈削整个人也彻底变得沸腾了起来。
怀中的蔡琰的确是个无以伦比的绝色佳人,冰肌玉骨,俏脸上的肌肤晶莹剔透,既有艳丽娇羞的粉红,又有圣洁高华的纯真,还有掩饰不住的出尘仙气,万种风情在伊人身上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简直是天界仙子下凡,九天玄女临尘,实在是男人眼中至宝之恩物。
这一夜,只恨良宵苦短,两人忘情痴缠,恨不能将对方彻底融入自己的身体。
转过天来,蔡琰还在睡梦之中,陈削就不顾昨夜的乏累轻轻的起身下了床。
穿戴整齐之后,陈削径直迈步去了校军场,那里,十余万兵将,正齐刷刷的列立在阳光下,随时等待开拔的军令,一眼望去,黄巾漫舞,遮天蔽日,先头部队已经在徐晃贾诩的带领下赶赴了虎牢关,剩下的近十五万精兵,也都做好了出兵的准备。
偌大的校军场上,鸦雀无声,弥漫着冲天的肃杀之气,大家都以为陈削吃过早晚才赶来跟大伙汇合,想不到,天刚变亮,陈削已经来了。
“我等参见少帅!”众义军将士,全都单腿跪地,高声相迎,一时间,甲叶铿锵,刀光闪耀。
“请道尊法相!”随着徐庶一声令下,几个头裹黄巾的将士恭恭敬敬,将黄老道尊的法相请了出来,陈削并没有登上高台,而是来到众人身前,一抖衣袍,陈削手举黄金圣仗,也跪了下去。
徐庶冲一旁哨楼上的令旗手一摆手,校场四周的守卫,自觉的将路让开,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忽然潮水般涌进无数身穿粗布麻衣的百姓,这些人,都是自愿从各地赶来魏郡参战的,其中,不少人都是太平道的外围弟子,人数不多,十余万,在黎阳白马等地,也聚集了不下十余万赶来支援的百姓。
虽然这些人穿的乱七八糟,但是,每个人,头顶上都裹着闪亮的黄巾,心中,都怀着一腔热血。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起身之后,高举太平道的圣物黄金九节杖,陈削扫视四周,先振臂高呼了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谣。
众义军将士,连同十余万赶来的百姓,顿时眼眶红润,都跟着齐声吟唱了起来。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