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中苏战舰军售
第二更,又被屏蔽了一章,照例章节丢在读者群里。,
苏联和中国之间交换了一下各自的意见,在日本问题上,中方将对苏联所做的决定表示支持,而在台湾问题上,苏联方面将无条件的支持中方所有举措,在亚太问题上实现共同进退。换句话来讲现在两个国家在台湾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的共识,最大限度的维护各自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这样一来在弹丸之地想着独立发展的岩里政男成为了三个超级大国发泄的对象,首相是马里奥总统在白宫新闻记者招待会中强调美国将不会纵容岩里政男的独立行为,并且敦促各方回归到和平谈判的局面下,围护亚太地区的平稳。
听到自己最后一张保命王牌果断的舍弃了自己,岩里政男的脸色变得灰白且难看,之前岩里政男敢任性是因为马里奥站在自己身边,现在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果断抛弃了台湾,就意味着他要独自面对早就跃跃欲试的人民解放军,任谁作为领导人都没有这样的勇气。
接下来亚纳耶夫也是时候站出来,表示在台湾问题上苏联将支持中方的行为,并且对于岩里政男分裂国家的行为表示谴责,同时还强调中方应该增强海军力量,才能为亚太地区的和平作出贡献。
弦外之音是,是不是该继续买我们的驱逐舰了?
在多方的压力之下,岩里政男只能选择投降,他重申了九二共识,并且宣称将会积极的推动汪辜会谈,实现海峡两岸平稳发展。不过现在中方依旧对台湾采取冷处理的态度,继续压迫对方的心理防线,与此同时,中方还高调的宣布,将与苏联进行新一轮的军事项目合作,采购新型战舰迅速补充东海舰队的实力。
这则消息放出来之后,岩里政男吓得差点跑到美国去申请政-治-避-难,当然被美国断然拒绝。只有经过三方会议的国家才知道,这是苏联威慑台湾的一种手段。不过在台海危机中尝到甜头的中方的确有了加快现代化海军的建设,尤其是东海舰队的建设,但是有一个问题摆在了中方的面前。
海军建设的周期比陆军还要漫长,往往需要几十年的底蕴积攒才能造就一支强大的东海舰队,所以现成的模式就是向苏联购买二手舰艇,从而迅速的建立起一支可以应付任何情况的东海舰队。
当然亚纳耶夫也非常喜欢这种双赢互利的模式,考虑到中方没有任何的大型舰艇,所以苏联这次特地为中方准备了一份大礼物,比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还要大四倍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仅次于航母的海上钢铁巨浪。
或许是伏龙芝号在台海冲击中为中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所以中方代表也对1144型舰艇念念不忘,尤其是在了解到苏联取消了一艘“捷尔任斯基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建造计划之后,就像现代级驱逐舰的后续建造计划一样,他们迫切的希望在没有正式航母情况下,可以用一艘1144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和基辅级航母(基辅级苏联称为重型载机巡洋舰)形成震慑敌人的战斗力。
1144型巡洋舰带给人的冲击力是震撼的,它作为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舰,舰满载排水量超过2.5万吨,仅次于航空母舰,舰上装载超过400枚导弹,因此有武库舰的称号,是世界上唯一排水量超过两万吨及使用核动力的现役巡洋舰。在中苏联合演习中,1144型的防空拦截让中方军队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如果在价格适合的情况下,中方会率先考虑购买1144型巡洋舰。
反正苏联又不会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出售给中方,所以考虑未建造完成的捷尔任斯基号才是中方的重点。
“我们对苏联方面的1144型巡洋舰的表现非常满意,但是不知道除了1144型之外,苏联还有什么舰艇可以供中方参考吗?”
这次的中方代表团不再像第一次交易时的小心谨慎,一上来就指名道姓的要参观苏联的退役舰艇,虽然1144型巡洋舰可以形成战斗群,但是对于中方来讲,他们的海岸线太过漫长,需要一定程度的1144型巡洋舰才能完成部署。
不过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造价和维护价格都有些高昂,中方希望能够有一种作战能力与它类似,但是吨位稍稍比较小的巡洋舰。
这样一来苏联的光荣级巡洋舰就可能成为中方批量购买的舰艇。
黑海造船厂的厂长马卡洛夫全程陪同着中方代表团,作为对舰艇有着深刻认知的黑海造船厂厂长,他可以说对苏联大多数舰艇了如指掌,“相比之下,光荣级常规动力巡洋舰虽然排水量相对较小,仅为基洛夫级的一半,但却配备有与基洛夫级大致相同的武器,具有相似的攻防能力,且造价更加适中。”
马卡洛夫看穿了中方只是想让基洛夫级当做基辅号来使用,反而是光荣级很可能作为中方大规模采用。现在仅有的三艘光荣级分别隶属黑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和北方舰队,而且作为舰队核心战斗力特征非常明显,苏联红海军出场基本都是以光荣级为核心组成分舰队行动,因只有光荣级或者基洛夫级能提供较为完善的区域防空能力,掩护其他战舰。
中方应该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财大气粗的提出光荣级和基洛夫级的参观。
在中方代表团参观完毕之后,马卡洛夫就此事向斯米尔叶夫报告说道,“我想中方代表团相中了我们的光荣级和基洛夫级,具体会购买哪一艘,就得看最后的谈判了。”
斯米尔叶夫点点头,这次的军售令红海军和黑海造船厂都精神一震,对于苏联红海军来讲,意味着舰艇换代的时候到了,对于黑海造船厂来讲,他们将获得一大笔的订单,来维持造船厂的生计。
就用这次的亚太危机,来挽救苏联岌岌可危的造船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