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一章 最大的危机
相声是一种俗文化,以前一直是活跃在市井街头的,很接地气,也很受老百姓的喜欢。
新中国成立之后,以侯宝林先生为首的相声改进小组积极改进了传统相声的演出模式和演出段子,创作出了一批讴歌新时代的新作品。
也正是因为侯宝林先生等一批相声老前辈的努力,才把相声这门艺术带到了更高的舞台,从前那些臭说相声的也变成了相声艺术家。
侯宝林也因此成为了相声大师,他功德无量。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相声是登上更高的舞台了,相声演员们也成为艺术家了。
可相声本就是一门市井艺术啊,大家都高高在上了,相声也就失去了地气了啊。
从前那些从地上混起来的老先生还在的时候,这种情况尚且不明显,但自从他们过世之后,年轻一辈的演员接不了地气,再加上体制内的各种要求又多,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变多了,相声自然也就没落了。
何向东是重新把高高在上的相声又给拉回到了市井街头,所以他必然不容于主流相声界,无论是体制原因还是相声段子本身。
双方天然就有矛盾,这些年他们斗的太多了,现在何向东正在遭受非议,外面已然是天翻地覆了,主流相声界这时候不插一手,那反倒是怪事了。
老二匆匆忙忙跑进来,他要告诉何向东的就是主流相声界开始发力了。
何向东看了一眼,网上的消息已经出来了,主流相声界一众大腕在博客上公开指责何向东人品艺德有问题,还说向文社是三俗相声的典型代表。
房间里面坐着的是向文社的核心骨干,大家看了这消息之后,都吃了一惊。
何向东神色也有些凝重,说道:“我还以为他们会出什么招呢,原来是三俗,还是老一套啊,业务上干不过就从道德上找甜头。”
范文泉提醒道:“大意不得啊,我在体制内待了很多年了,很清楚这些。上面已经提了好几次要净化三俗娱乐,如果你被他们盖实了三俗的帽子,在加上现在外界的舆论压制,恐怕向文社真的要危险了。”
范文泉现在年纪已经很大了,八十好几了,他前两年都还会去管管研习社年轻孩子们的教学,这两年老的太快了,身体也不行了,就很少管了,甚至很少来向文社了。
张文海也是今年走的,向文社现在就剩他这一个大辈儿了,也就剩他一个能劝得住何向东的人,他是真怕何向东发疯啊,他知道何向东心里一直藏着一头猛虎,藏了很久了,也喂了很久了。
何向东对范文泉说道:“师叔,您放心吧,我有数的。”
范文泉微微颔首,老眼惺忪,也不再多言了。
老二问道:“师父,咱们该怎么办?”
何向东也很烦,这几年他就没有一天是不烦的,现在又出了这档子事情,他当时就没好气说道:“怎么办?有种就把我们向文社弄死,没了我们,我看他们还能支撑几年?”
范文泉睁开惺忪的眼睛,忧虑地看了一眼发火的何向东。
房间内众人神色也很沉重。
薛果又把烟摸出来了。
顾柏墨也在房间里面,他这些年也混的挺不错的,向文社发展的很快,他也水涨船高了,已经是相声界响当当的腕儿了。
顾柏墨皱眉提醒何向东:“向东啊,外面的事情要注意,班子里面也不能马虎。咱们现在内部正在进行大整改,外部的事情又多。郑大玉也走了,江一生已经把手伸进来了,恐怕这一次他要趁机挖走不少人啊,你得想个法子。”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忧色更甚。
如今的向文社真的是内忧外患啊,动辄就有倾覆之危。
何向东眉头锁的很紧,沉声说道:“愿意走就走吧,老二。”
“师父。”老二赶紧应了一声。
何向东对老二说道:“你们演出部门负责起来,所有没有签合同的演员,全部停掉演出,等合同签完了,演出再恢复。”
“啊?”老二吃了一惊。
范文泉也豁然抬头震惊地看着何向东。
“向东,不可啊。”顾柏墨忙劝。
郭庆也劝:“向东,不能操之过急啊,原本这件事情就得慢着来,现在江一生又把手伸进来了,你这样一弄,你……你这不是给了江一生插手的机会啊。”
薛果苦笑,他前面在阳台就知道何向东的想法了,可他也知道他们根本劝不住何向东。
何向东皱眉,不耐烦道:“愿意走就都走吧,现在不走,以后也得走,我已经仁至义尽了。向文社也不缺他们一个,我能捧起一个来,就能捧起第二个。”
众人无言,只能苦笑。
何向东真的是太强势了。
范文泉眸子中的担忧之色更甚。
何向东道:“好了,商量一下接下来怎么应对吧。”
……
主流相声界公开指责向文社的艺术是三俗艺术的事情,迅速传遍了整个相声界,还有社会各界。
向文社现在正在风口浪尖,媒体也闻风而动,一时间向文社三俗的消息传遍天下。
如果说陈军打人的事件是一堆篝火的话,那何向东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出来的话,就是往这堆篝火上狠狠浇上了一桶汽油,火势瞬间蔓延了出去,成了鼎沸之势。
而主流相声界一众名家大腕公开实名指责向文社是三俗代表的事件,无疑就是往已成鼎沸的火焰上扔了一整个加油站。
所以现在烧得已经不是火了,而是已经爆炸了,直接是一番狂炸,这种爆炸比任何炸弹都来的更猛烈一些。
向文社瞬间成为众矢之的,何向东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向文社内部人心惶惶。
也就是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何向东不仅不去稳定向文社内部演员的情绪,反而要强势推行合约制度,甚至要停掉不签合约的演员的演出。
内忧外患,这是真正的内忧外患啊。
向文社正在经历它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何向东也在经历他人生以来最险的一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