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再入绝境
上天保佑,宋相宜的眼眶红了,她一直坚信大哥不会死,而今上天终于垂怜。
王御医在连州的带领下匆匆进了文氏的院子。
王御医也是来过宋家的,知道这里是文氏的正房,于是很是诧异的问道:“连州姑娘,不是说你家五小姐重病,需要诊治吗?”
连州面色不变,只是做出一个请的姿态:“您进去就知道了。”
王御医进了内室之后,文氏和宋相宜心急地迎了上去。
咦,这宋家的五小姐不是好好的吗?怎么反倒是大公子病倒了,王御医还糊涂着呢,他说:“宋夫人这是怎么说的?”
文氏自然不知道宋相宜搞的鬼,她面上神色焦灼:“王御医快看看我儿吧,他昏迷不醒啊。”
迎着王御医的眼光,宋相宜歉意的说:“我大哥深受重伤,还请王御医先救人,事后我会向您解释的。”
医者仁心,王御医拿出诊脉用的小枕头,欲行诊治。因为要检查宋相承身上的伤口,宋相宜这个未出阁的大姑娘只能先行回避了,本来文氏多少也要回避一些的,只是宋相承的伤口太过深广,王御医担心医治过程中会出问题,导致自己惹上麻烦,于是才让文氏旁观。
左右无事,宋相宜想到袁湘湘现在也很担心,于是就让连州去请袁湘湘过来,就说自己有事要商谈,其他的不要多说。
内室里。
看着儿子胸口偌大的血口子,文氏心如刀割,捂着嘴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听得王御医也是心生不忍,他拿出工具对文氏说:“夫人,这伤口实在是太深,必须要缝合,我缝合的时候,您可千万不要插手,也别出声,万一我被吓,这手一歪……”
王御医没说下去,但那意思,文氏也是听懂了。
她哪里见识过在活人身上穿针引线的事情,尤其还是在自己儿子身上,只瞧了一眼,居然发出一声呻吟就晕倒了。
王御医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叫来宋相宜把文氏扶了出去。
大约过了五六分钟的样子,王御医走了出来,一边擦着手上的血,一边叹息说:“宋夫人,宋小姐本人已经尽力了,无奈大公子他失血实在是太多了,伤口虽然不曾伤到五脏六腑,但是津血既枯,人死不过是时间的长久罢了。”
说白了就是失血症,无论是在大良还是在古代的中国,这都是绝症,无药可治,并且因为是急性缺血,患者往往会在一两天之内就痛苦的死去。
文氏听完大喊一声再次晕倒了,宋相宜也是痛苦不堪,她连声问道:“真的没救了吗?就没有其他的办法把血补回来吗?”
美人如玉,梨花带泪,更见清丽。
实在是无能为力啊,王御医不敢看宋相宜,再次深深的觉得无力,他说:“我医术有限,实在是救不了大公子,另请高明吧。”
踏进正厅的袁湘湘和连州刚好听到了这句话,袁湘湘的脸当场就惨白如雪,她傻愣愣的站在那里,半天就像个木头一样,看着很是吓人。
连州也是痛苦不堪,她忍不住哭了,心中的弟弟就这样死了,还这么年轻,在她心里宋相承一直还是个孩子。
愁云惨淡万里飘霜,宋相宜哑着嗓子说:“连州别哭了,帮我送送王御医。”
随后又对着王御医说:“稍后诊金会送到您府上的,今日的事情还请保密,我们宋家还没做好准备,若是有人问起您就说是您是给宋家五小姐看诊的就好。”
说着端庄的行礼,可整个人都在不断的颤抖。
叹息一声,王御医点头说:“放心,这种事情我理解的,我不会多嘴乱说。”
大厅内一片宁静,连州扶着文氏去偏房休息,这里就剩下宋相宜和袁湘湘两个人,宋相宜一步一步走到袁湘湘的面前,扑通一下跪倒在她面前,悲恸痛哭:“湘湘,我对不起大哥,更对不起你,害的你年纪轻轻就要守寡。”
“我只问你,相承呢?”袁湘湘的声音空洞苍白。
宋相宜羞愧不已:“在内室,已经诊治过了,王御医说大哥他已经……一两天之内就会……”
袁湘湘却吃吃的笑了起来:“骗人,你们都骗人,相承怎么会死,我不相信的,我累了我要回去休息。”
说着一个人就要往回走,看她这样,宋相宜更加痛苦,她叫来丫环护送袁湘湘回去,吩咐道:“守着嫂嫂,直到杏儿回来。”
小丫头老老实实地扶着人走了。
宋相宜进了内室,拉住宋相承的胳膊轻轻摇晃着:“哥哥你醒醒好不好,求你了,相宜求你了。”
宋相承像是永远的沉睡了一样,一动不动,犹如泰山上最坚固的磐石,不管外界如何斗转星移,他永远都不会再动一动了。
“大哥,我对不起你。”宋相宜哭着哭着嗓子就哑了,“都是我害了你,如果不是我,你就不会去冯家,也就不会死。”
哭过之后,宋相宜的心神渐渐平静下来,她闭上眼睛,脑海里却掀起了风暴巨浪。
她前世的父母一个是法医一个是医生,因为从小就被灌输医学知识觉得很厌烦,后来才执意报了金融专业。
前世父母填塞给她的知识,她都还记得,失血症也叫作急性大失血,是指人在短时间内失去身体内的大量血液造成的急性休克,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输血就会缺氧或者脑萎缩死亡。
现在大哥还能自主呼吸,大事宋相宜很怕发生急性休克,一旦出现了必死无疑。
怎么办?如果实在现代,宋相宜完全可以根据宋相承失血的程度和血红蛋白的含量,输入相应的血量,可问题是这里是大良朝,连西医、血型都不知道的大良朝。
又是清泪涟涟,大哥我知道救你的方法,却没有救你的工具和条件,该如何是好?
难道真的只能眼睁睁的看你死去吗?
宋相宜在这边肝肠寸断,王御医回到家后却长吁短叹,弄的七八岁的儿子很是不解,问道:“爹爹您为何闷闷不乐呢?不如给织儿讲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