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族长被出族
父女两人也没有什么食不语的讲究,李静宜执壶为李远山跟自己一人斟了一杯酒,“女儿今儿过来,是有一事想问父亲。”
李静宜将从丁氏那里听来的消息说了,“三叔信上并没有写后来怎么样了,女儿想父亲一定是知道的。”李远山自然知道,为了永除后患,罗大陪着李远堂去通县的时候,已经得了李远山的吩咐了,“你是说那些苦主儿?自然是有冤伸冤,有仇报仇,这些年李氏族人仗着咱们京城这几房,可没少做缺德事儿,
通山的百姓是慑于侯府的威势,敢怒不敢言,而历任的地方官,又有几个会为了几个百姓,来得罪咱们侯府?百姓不敢告,告了没人敢管,竟然将那些人的胆子养的越来越肥了。”
所以这次李远山不单单是过去分宗去了,还要彻底将李侯村儿给整治了,李忠孝逼死人命不算,他与儿媳有染的事一出来,小儿媳立时就悬了梁了,身边的丫鬟出首,小儿媳是被李忠孝所逼,不得不从。李忠孝是李氏的族长,他给幼子娶的媳妇,娘家虽不是读书人家,但也是良田千倾,佃户无数的大户,这下女儿就这么没了,还被了个淫妇的名声,如何肯跟李家甘休,也不去衙门告状,直接带着家里的
长工佃户,杀气腾腾的闯到李侯村儿,连门都没敲,直接拿着锄头砸了进去!
一家之主李忠孝在县大牢里,长子从书院还没有赶回来,次子李远桥在任上,幼子嘛,媳妇死了,头上戴着亲爹送的绿帽子,人已经傻了,李家可不就只剩妇孺了?而李侯村儿因为分族产的事几个房头更跟仇人一样,甚至连李忠孝杀婢之事,都是堂兄弟捅出来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只关好自家门户,爬在墙头儿上看热闹,这种将族产恨不得都搂到自己家里的族长,
越倒霉族人才越高兴呢!等亲家心满意足的离去之时,李家已经被打被砸的一片狼藉,更不知道丢了多少财物,等李家人整理清点完之后,李忠孝的长子才从书院赶到了家里,而他也不必再回去了,他所就读的书院的山长,已经
听说了李家出的丑事,直接将他叫了过去,说是在消息没有传开之前,他还是最好离开书院,省得在士子中彻底坏了名声。
李忠孝这一房的未来李侯村儿已经没有人在意了,大家更在乎的是他们自己的将来。
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李忠孝落的如此下场,跟他觊觎安国侯府的爵位跟家产脱不了干系,李远海媳妇的娘家,这次不也没有躲过?几个房头商量之后,又请了李远堂,东府长子李永,还有罗大一并过来,直接开了祠堂将李忠孝除了族长之位,并将李忠孝这一房直接从族里除了名,毕竟李家世无犯法之男,再嫁之女,出了李忠孝这么
一位族长,将李侯村儿整个脸面都拉下来扔到了所有通山人面前,现在他们连李侯村儿都不敢出,生怕人家一听说他们是姓李的,就说是那个出了“爬灰”族长的人家。将李忠孝这一房出族,整个李侯村儿上下都没有意见,而且大家一致认定,李忠孝这一房已经不是李家人了,自然也无权再占有李家的一草一物,当然,有李远堂在,自然也不会叫李忠孝这一支净身出族
,要是饿死冻死在外头,毁的照样是李侯村儿的名声。
所以李远堂特意托了县里有头有脸的士绅一同到场,直接将李忠孝这一房从李氏族谱里划掉,并写出了罪名,及族里的处置办法,以儆后世之人。
但李忠孝一房所有女眷的嫁妆,李氏是不要的,叫他们全部带走,左右李忠孝这一房,娶的都是当地大户的女儿,她们带过来的嫁妆,也够一家子丰衣足食了。虽然李忠孝这一房最得意的李远桥还没有回来,但是有长子三子,当然,他们在宗族面前,也没有什么反抗之力,就李忠孝犯的错,都不一定能够活着出来,而且李远桥,族里已经从李远堂那里听到消息
,因为贪贿,已经被上官给告了,丢官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李静宜听的目眩神迷,“父亲,若依大周律,李忠孝(已经不能再叫他族长了)会是个什么下场?”
“虽然是主殴婢,但是那夏家丫鬟并不是签了死契的,而且当时夏家丫鬟年纪不过十四,李忠孝逼奸致死,是要杖一百,判流徙千里的,但是李忠孝已经过了六十了,”
想到那把年纪了还如此好色,李远山厌弃的皱皱眉,“官府考虑到他的年纪,流徙改成监押了,三年!至于那一百杖,就由几个儿子一人分三十,自己受十杖。”
这个还真不错,李静宜差差点儿没笑出来,“县大人明镜高悬,判的极是公道,这样也全了孩子们的孝心了。”
李忠孝真受了一百杖,只怕立时就一命归了西,那他所犯的罪名,人死账消,没多久就会被人遗忘,倒不如叫他在县牢里好好活着,也警醒一下李侯村儿的那起子贪心不足的小人。
“那现在的族长是哪一房的?”李远山可没有想过叫李侯村儿再拧成一股儿绳儿,“这李忠孝一收监,跟他同辈的几个族老各不相让,为免以后争执,你三叔将我的意思说了,除了族学还留着,当初咱们给族里添的几百亩地,由各房头轮
流掌管,若是哪一年少了族学的银子,便取消这一房掌管这祭田的资格,”
这个好,不管什么时候,一个家族想要真正兴旺立身于世,还得有读书人,“读书才能明礼,不如还是父亲出面,帮着族里寻几位真正的士子过去教书,学问倒在其次,关键是人品,”
便是不回通山,就看李忠孝带过来的那起子族人,李静宜也能看出来这些人的心术是坏了的,底下的小辈若不找个心思正,规矩严的先生来教着,只怕一代比一代不成材。
李远山欣慰的点点头,“你说的对,放心吧,这不才春闱没多久,许多士子还没归乡,我找人打听一下看可有咱们通山籍的士子,便是请不到他们,也可以借着打听一下,当地可有风评好的先生。”说完先生的事,李静宜再问族长,才知道如今通山李侯村儿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族长就是李忠孝这一枝所谓的嫡房代代传了,而是由每一辈共公推,听到李远山说什么“嫡房”,李静宜笑了半天,“原来咱
们侯府,在他们眼里,还不是正经李侯村儿的人,我看这李侯村儿的名字也去了罢。”“咱们李忠孝这一房,确实是当年最大的房头,不然你高祖也不会被赶出村子,细说起来,李忠孝那一支,还是侯府这支的仇人,结果却附在侯府身上,吸了这么多年的血,也是他们还的时候了。”搁在以前,李远山根本不在乎李侯村儿的人到底做过什么事,反正他们再折腾,也不敢闹到京城来,可是现在李远山想的不一样了,就像他要帮女儿讨公道一样,对李侯村儿,他也一样不能饶过,不但这样,以
后李远山也会定下这样的家规,但凡伤害到侯府的人,不论是谁,侯府都不会放过!
族长轮流做这个好,李侯村儿所谓的族人只怕以后休想团结起来了,而且各房头以后还有的是求到京城这几房的时候。“至于罗大收到的状子,你也不必担心,罗大那个人最是嫉恶如仇,怎么可能不了了之?族里其他房头儿,别看告李忠孝的时候那么起劲,其实这些年仗着侯府的名头,也没少做恶事,这次你罗大叔没将那
些人料理干净了,是不会回来的,也算是奉我这个安国侯之命清理门户了。”
这一番清算下来,李侯村的人只怕得老实上几十年,至于以后的事,李远山相信女儿的魄力,是不会再叫通山族人欺上门来的。父女两个边说边用膳,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下来,两人净了手漱口从花厅出来,李静宜并不着急回长公主府,而是像在侯府时一样,陪着李远山在园子里漫步消食,她将今天秦家两位舅母往王通政府上探
病的事跟李远山说了,“看来女儿又得再出回名了。”
“你在乎这个?”李远山被女儿“无奈”的口气给逗笑了,可不么,若是秦王两家因为儿女亲事撕破了脸,只怕王家也只会想着秦家是借了锦阳长公主府的势,才敢做的决绝,女儿怎么可能不被迁怒?
李静宜摇摇头,“茜娘腹中不只是王家的孩子,也是秦家的外孙,若是秦王两家都赞成不要的话,女儿只能感叹世人无情,但是只要茜娘要保住她的骨肉,女儿就会帮她,名声什么的,”李静宜斜睨了父亲一眼,“左右早都没有了,而且父亲更不会因为这个不疼爱女儿,那我还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