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农田水利
午后太阳西斜,正是易犯“春困”之时。 而京师畅春园内的清溪书屋中,却是气氛活跃,朱由检卢象升陈子龙三个人一君一臣一民,正对如何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展开热烈的讨论。
朱由检首先让陈子龙讲述见解。陈子龙便道:“京畿一带河流密布,凡有河处,春季冰雪消融,甚至会形成春汛。但河道多淤塞,甚至被辟为农田种树建房,一旦汛来,必然泛滥;待汛去以后,河床渐渐干涸,又无水可用。因此当务之急,便是疏浚河道,尤其是清理在河道内种田种树建房等现象。如此则大河中常有水,小河亦可充分利用。”
卢象升听罢道:“疏浚河道当然是应有之义。不过一来工程浩大,二来河道通畅则水流迅速,水来得快去得也快。并且仅有临河之田得享水利较多,较远或根本无河处,还是无水可用。”
陈子龙忙道:“治河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灌溉,这才是农田水利的关键。北方旱田占绝大多数,过去大多靠天吃饭,等天下雨,这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大力修建沟渠,从河道湖泊中引水灌溉。实在离河湖太远,或因地势关系而无法引水者,亦应多凿水井,用井水灌溉。”
卢象升听罢沉思道:“北方农田的沟渠倒是有一些的,不过用作泄水的较多,引水的很少。而且沟渠也要占用土地,沟渠多则田少,因此谁也不愿意占用自家田地来让沟渠经过。”
“这正是急需改变的现状。”陈子龙急切地道,“草民恩师徐尚书大人对农政颇有研究,当年在松江时,曾带着草民在田间反复实地研讨,认为沟渠面积占到农田总面积的一成最为适宜。田多渠少,则水利不够;渠多田少,则白白浪费。但要让农户相信这一点很难,因为他们不懂计算,又不肯先损地耗力去实践。”
朱由检马上道:“这一点你放心,朕在京畿一带有这么多皇庄,只要拿出合理可行的方案,这些皇庄全是你的试验田,你想怎么开沟渠就怎么开。你也可以去找顺天府尹顾炎武,在顺天府内,只要他说话,农户是会听的。但必须要见效,只要确实有效,有皇庄和顺天府的示范,朝廷就可以向其他地区推广。子龙,有没有信心?”
敌远仇不方后学接阳酷敌我
陈子龙万没想到朱由检竟会答应得这么痛快,给的支持这么大,一时竟愣住了。他的恩师徐光启这些年来呕心沥血研究农政,也曾多次向朝廷建言。可朝中大臣忙着争权夺利,前面的几个皇帝更是耽于酒色嬉戏,谁有闲心管种地的事?
徐光启无奈,又向一些拥有良田千顷的大地主建言。可这些人一听说要让自己出钱兴修水利设施,全都一口回绝。在他们修水利可是朝廷的事,自家掏钱让别人沾光,这种事怎么能做?因此徐光启陈子龙等人空有满腔热情和专业知识,竟是一事无成。
孙仇地科情孙学陌孤太冷星
见陈子龙还在发愣,卢象升不得不提醒道:“陈子龙,圣上正问你话呢。”
孙仇地科情孙学陌孤太冷星 “这个嘛,按理说是要你自己想法子的,毕竟工程是你来负责嘛。”朱由检先是慢吞吞地说了这么一句,见陈子龙的脸腾地红了,简直手足无措,这才微笑道,“不过朕也知道你年纪尚轻,所有研究都是停留在纸上,从未实际做过。这样吧,朕再给你派个帮手,让他先协助你安排食宿之类的具体事务。这个人就是普通农户出身,没正经读过书,但你可不要瞧不起他,而是要互相学习,能做到么?”
陈子龙这才反应过来,当即激动地跪倒在地,对朱由检连连叩头道:“草民遵旨!只要工程进展顺利,到今年秋收时如不见成效,请圣上治草民欺君之罪...”
朱由检赶紧打断他道:“没那么严重,朕也知道这里面事很多,甚至会有掣肘之处。你且放心大胆去做事,朕为你做主,不要有任何的思想包袱。说说都需要些什么?”
陈子龙赶紧道:“兴修水利,无非是地工银三项。现在地有了,尚缺人工和资金。无论是疏浚河道还是开渠凿井,均是费工费料的大工程。因去年京畿被建奴蹂躏,朝廷免除相应府县赋役三年,这当然是皇恩浩荡的大善政,但无役工可用,这工程...”
“工人你不用担心。”朱由检自信地道,“顺天府朕不管,你去找顾炎武,他自会有办法。至于皇庄,朕给你派工人。这样吧,你先找离京师最近的十处皇庄开工,拨给你一万人,每处庄子一千人,够不够?”
“够了够了!”陈子龙哪想到皇帝会有如此大手笔,“只是这么多人,食宿安排也很麻烦...”
“这个嘛,按理说是要你自己想法子的,毕竟工程是你来负责嘛。”朱由检先是慢吞吞地说了这么一句,见陈子龙的脸腾地红了,简直手足无措,这才微笑道,“不过朕也知道你年纪尚轻,所有研究都是停留在纸上,从未实际做过。这样吧,朕再给你派个帮手,让他先协助你安排食宿之类的具体事务。这个人就是普通农户出身,没正经读过书,但你可不要瞧不起他,而是要互相学习,能做到么?”
陈子龙当然是喏喏连声。朱由检又道:“至于银子,顺天府那方面,你还是去找顾炎武。皇庄这边,其实用不了多少银子,具体一干你就知道了。总之以工程尽快完工,投入使用为重,需要什么尽管提,朕尽量满足就是。”
陈子龙忙叩头谢恩,卢象升心中却想:河工是最费银两的,可皇帝却并未给陈子龙承诺一个具体的数目。现在只是嘴上答应了,可如今到处都在用银子,朝廷财政捉襟见肘,万一实际所需的银两数目惊人,拿不出这么多怎么办?那岂不是成了半拉子工程,不但前功尽弃,反而更加浪费?
其实朱由检已经卢象升的担心,却是不动声色,话锋一转,问陈子龙道:“朕听徐先生说,除了农田水利之外,你对各种作物也很有研究。听说你还试种了一种来自海外的作物?”
陈子龙赶紧道:“回圣上,正是!此物名为甘薯。其实是恩师对此物极为喜爱,研究亦很深入,草民只是遵师命实种而已。恩师还著有《甘薯疏》一文,言甘薯有‘十三胜’。此文亦收入《农政全书》,只是不知何时可付梓。”
“哦?”朱由检喜道,“你可记得是哪十三胜?给朕和先生讲一讲!”
本书来自/bo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