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穆王陵(1)
“这什么猫?猫不是都怕水吗?怎么还有专门喜欢游泳的猫?”小曼好奇地回头问那咻。
“干嘛都这么看我呀?你们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啊?我……我养的是月影乌瞳兽,你们要让我说几次呀?”那咻一脸的无辜。
这时就听卡修拉说话了。“这叫渡水葫芦猫,在古猫经中有过记载,是从西域来的。”
古时候的确是有爱猫人士写过这门一本猫经,猫经中描述了全世界各种品类的猫儿。现在大多数猫都绝迹了,但在大宋年间,宋朝人最喜欢安逸的生活,不思进取,从皇亲国戚一直到寻常老百姓,几乎家家都养猫,就算是不养猫的,至少也不讨厌。
很多外国稀有种类的猫儿也在那个朝代通过陆运,或者早期的航海来到了中原安了家。据说,咱们现在最常见的身上有虎斑纹的狸猫,就是以前从西伯利亚过来的一个特殊品种与咱们中国猫杂交出来的。
渡水葫芦猫属于西域猫,在吉普赛人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以前大英博物馆里有一幅油画,油画中一个吉普赛女孩赤条条地在清澈的河水中洗澡,小河边是个树林子,树丛中躲着几个色眯眯的男人正在偷窥,吉普赛女孩一边洗澡,一边用小手抚摸着漂浮在河面上的猫儿,那猫儿头朝上,露着臃肿的白肚皮,被女孩抚摸的时分惬意。那幅油画叫“阿尼塔”,阿尼塔是吉普赛人心中的圣女,据说她国色天香,风骚至极,一辈子有过一百零八个男人,这一百零八个男人又分别代表了她曾经走过的一百零八个国度。可能也正是因为阿尼塔的原因,所有人对吉普赛女人的印象都不太好,觉得他们就是勾引男人的狐狸精。
话题有点扯远了……
“哇,这里还有一只,你看这个,骨瘦如柴的,但它那小爪子地下竟然压着一条那么粗的蟒蛇?”小曼又好奇地问卡修拉。
“这是来自于阿拉伯的剑虎猫。”
“这只呢?这个好看哎?”
“这是极地雪猫,跟现在生活在北极雪豹有血缘。”卡修拉博学,这上百幅石壁彩画上的猫儿它竟然全都认识,一一都被她说出了名字,而且连出处都知道。
她说吉普赛人都喜欢猫,以前她们的先祖一个人一辆大篷车,踏遍万水千山,陪伴她们的就只有一只猫儿。因为吉普赛人认为猫是天底下最有灵性的动物,吉普赛女人都有通灵的本领,她们认为,自己手中的水晶球很像是猫儿的眼睛一般神秘。
“你这么喜欢猫为什么不养只呢?”
“呵呵……我也想,可是他不喜欢。”卡修拉腼腆地笑了笑。
马程峰回头冲她说:“不好意思了,恐怕以后还得委屈下你,至少暂时你还不能养猫。”
“啊?为什么呀?你们?你们也不喜欢吗?”卡修拉有些委屈,好不容易才自由的。
小曼苦笑着回头看了看殿后的那咻说:“因为他家有黑子,黑子可不喜欢它的这些近亲们。除非……除非你想自己住?那可没人照顾你了哦。”
“哎?对了……”马程峰突然好想想到了什么,赶紧就问黑子呢?
“哥们你放心,咱都不是第一次跟无双那小子打交道了,我能不留后手吗?如果他们想在地面上跟咱们耍花样的话,到时候还有黑子呢,不光有黑子,黑子一声吼叫,灵州城的野猫家猫就全都为咱们所用。”那咻这次总算是精明了一次。
墓道幽深无比,头顶的照明灯都照不到尽头,左右时不时地就会出现纯金铸造的龙纹灯盏,但这些不是长明灯,早就没油了。一直顺着墓道走了能有五分钟,前边的路被一道石墙挡住了,这石墙上刻着一段段古老的祭文。
起初大伙觉得这应该是墓志铭吧,可墓志铭又有点大了,再仔细一看,这石墙上的字竟然都是恶毒的诅咒,说的无非就是盗墓者死无葬身之地,将遭到猫仙的诅咒。
绕过这道石墙,后边是厚重的铜门,铜门左右分别有门栓,门栓是猫脸形状,看的出,穆王当初是真的爱猫如命的人。
铜门厚重无比,上抵洞顶,下抵脚下,用手一敲是实心儿的,估计少说也得有个十来吨重了。古墓中的铜门一般都没有锁,但你推是推不开的,门后就是主墓了,后边盯着木杠呢,你就算千军万马也打不开。
机关应该就在铜门附近,不过墓主人肯定不是傻子,机关会有很多种,常人靠肉眼可无法分辨的出哪一个是正确的机关,就算是找到了开启铜门的机关,如何开启,有什么讲究也不是一般人能破解的了的。
盗墓四绝中的摸金校尉最擅长这个,他们博学多才,通晓古今异术。
这东西稍有闪失可就会触动了防盗的机关了,甭说什么水银,什么机关箭弩,就算是身后墓道里的断龙石下来了,那人也活不成。所以马程峰他们的机会只有一次。
“程峰,这玩应咱是不是不能随便碰啊?我可听说过,要是弄错了机关,咱都得交代了。”那咻围上来说道。
“机关对咱们来说太简单了,你们看看这是啥?”说着,马程峰就从袖子里把崔公留下的那张古老图纸拽了下来,那是一张展开足有两米多宽的丝绢,图纸上把整个庞大的穆王陵的通道全都做了详细标注。
图纸上现实,他们面前的这道铜门就是通向地下王陵的主门,而马程峰手里的王尊壁正是开启铜门的机关钥匙。
铜门左右分别有两个猫脸形状的门栓,门栓嵌入凹槽中,这个凹槽很不寻常,好像形状与王尊壁吻合。马程峰拿出王尊壁,掰开后发现,王尊壁可不是后来被人斩为两截的,人家原本就是分为一左一右,分别可以放入门栓凹槽中。
“怎么样?整不整?”马程峰把另外一块王尊壁扔给了那咻,二人一左一右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