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朽木难雕有无诗
一帮士子们跃跃欲试,李少峰实在懒得搭理,心里想:共襄不共襄的,关他鸟事,眼前有这么多好吃的,敞开肚子好好吃一顿才是正事。有些士子看着李少峰粗鄙的吃相,都有点想远离他,免得污了他们的形象,有人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也有人说:“烂泥扶不上墙。”反正没有一句是夸他的。
长史韩昭宣布开始之后故意顿了一下,说道:“诸位,刺史大人为了图个气氛,今天可是添了彩头的,在座的,拔得头筹者,有品级的,愿赠玉如意一个,无品级者愿推荐任职正九品官职,诸位可听清了,这是名利双收的好事啊,下面,不知哪位先来抛砖引玉啊?”
李少峰一听作首诗还有官可做,也停了下来,用袖子擦了一下嘴,观望着场上人的举动,他可没有抱着想当官的心态,就是想当,他也知道自己的水平,做首诗对他来说实在太困难,就是想看看戏,看一看人家古代人是怎么作诗的。前面一帮士子们跃跃欲试,这会儿都有点儿观望了,都且等着别人先开第一炮。在中国人传统的处世哲学里面,都认为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内心跃跃欲试想做一些事,又装作不想,总要看看别人,寻找一个参照物,一方面不吃亏,另一方面又有面子。
长史韩昭一看有点冷场,适时地转圜一下气氛,说道:“诸位今天可是够谦虚的,诗歌唱和本就是雅趣之事,达者为先,不分先来后到的,已经有腹稿的可以先吟出来供大家一同欣赏嘛。”
这下,终于有人忍不住了,一个穿着胥吏衣服的中年人站出来,先是向大家拱拱手,然后说道:“我朱某才疏学浅,诗歌一道也不甚了了,暂且先来一首,给大家增增乐趣。”说完后,慢慢地在园子里踱步前行,摇头吟道:“得悉君家有璋喜……满园共贺得麟子……他日定属栋梁器……一飞冲天似龙石。”吟完之后,满园一片笑声,有人笑得前俯后仰,笑着说道:“这哪是诗啊,简直乱弹琴。”有人说道:“嗯,好诗,不过是打油诗。”说完,依然哈哈大笑。这首诗做的确实不怎么样,正像姓朱的自己说的充分体现了才疏学浅,也给大家增了增乐趣。这姓朱的本来是想露露脸,借着机会巴结一下与他八竿子打不着的上司,可没想到被大家嘲笑的体无完肤,灰溜溜的回到后面去了。
有人出来引头,虽然诗做的不怎么样,好在给一群人打了气,前面跃跃欲试的士子们这下可准备大露脸面了,有前面的这位给他们做铺垫,作的诗再不济也会比这个强个三五里的。
一个士子站出来,说道:“高某不才,献丑了。前日,我与朋友游行,偶得一首,在这里与诸位一同分享。”转身吟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吟完,笑着向大家拱了拱手,志得意满。
这首诗确实不错,将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水色与天光相辉映的景象表达的淋漓尽致。“子规声里雨如烟”更是传神之笔,后面两句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了他的一颗赤子之心,确实算得起上上之作。
有了这首诗,就是再高傲的人也得服气,一个穿着六品官服的人出来夸赞道:“高公子不愧是大才,司马大人家的公子就是不一样,这首诗一开场,恐怕大家都不敢再作诗了。”
高公子回道:“那里,那里,献丑了。”话虽然说得谦虚,可举止上就显得没有那么谦虚了。
李少峰听懂了,原来这位高公子是房州司马高大人家的公子。诗是好诗,不过在李少峰看来,这个人实在不咋地,看他的举止,心里就不是很爽,前恭而后倨,有点目空一切的感觉,好像就他作诗天下第一的样子。
接下来,不断地有人作了几首诗,可都不尽人意,还是属高公子的诗做的最好。在这过程中,高公子不停地用扇子扇着,嘴角里不时还展现出轻蔑的笑容。看在李少峰眼里,就是那么的不得劲,你他娘的就会做一首破诗,有什么好得瑟的,这天又不热,还扇个扇子,这不是装逼吗?
到最后,再也没有做出一首像样的。一些当官的作了几首,但都是为了巴结上司,全是一些祝贺类的,士子们作的一些都是不痛不痒的无病呻吟,就连已经悉心准备了几天一些人也没有拿出好的诗句来。
韩昭适时站了出来,说道:“今天,列为同僚和各位俊杰们可是给我们大饱眼福啊,这充分体现出我们房州人才荟萃啊,尤其是像高公子这样的青年俊才更是不可多得啊,他作的绿遍山原白满川……”韩昭还没有念完呢,就被人打断了。
“有人还没作呢,他也想作一首,等他做完了再品评。”坐在李少峰旁边的人将李少峰推了出去。
其实韩昭刚在说话的时候,李少峰嘴里嘟囔了一句:“不就一首破诗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念的每一首都比你们那个好听。”就这句被旁边的人听到了,才将他推了出去。
李少峰被推得跌了一个趔趄,等他刚站稳,韩昭就说道:“噢,有人还愿意献上一首,那就再好不过了,请这位给大家吟一首!”
李少峰本来想说,他是被人推出来的,不是他想出来的。可高公子笑着说:“看他那样子,也不像会作诗的啊,不会是难为他了吧。”听到这句话,再一看高公子那笑的前俯后仰的神态就有点生气了,心里想:老子也作一首,免得被人笑话。可站在那里,半天也想不出一句,能想到的都是初中课本上背的那几首,哎,对呀,我剽窃一首宋朝的诗,准会让他们大跌眼镜的,反正他们也不知道是谁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