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刘备出兵
陶谦退守郯城之后,心里很是不安,茶饭不思,忧心如焚,整个人像被架在火炉上一样,曹兵势大,雄兵压境,仅凭身边的兵马,陶谦并没有多少底气,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刘备。
刘备之前救过孔融,着实出了风头,一时间,名声在外,闯出了急人所难的仁者贤名,陶谦马上派人去了平原,同时不忘跟公孙瓒求援。
陶谦、公孙瓒、袁术,是关系稳固的铁三角,危难之时,陶谦相信公孙瓒一定会施以援手。
果不其然,公孙瓒见到陶谦派来的使臣,立马传令田楷和刘备,火速出兵解救徐州。
公孙瓒有自己的考虑,袁绍和曹操关系非常亲密,两人几乎亲的如同穿一条裤子,而袁绍又是公孙瓒的死对头,曹操做大,也就预示着袁绍更加有威胁,这绝不是公孙瓒希望看到的。
接到公孙瓒的命令,刘备喜出望外,马上整顿兵马,可身边只有两三千人,还要派人留守,刘备百思无计,心想“就凭这点兵马,未免也太寒酸了,若是被陶谦见了,岂不耻笑于我。”
天无绝人之路,刘备急中生智,马上征兵,就跟那些即将上考场的学生一样,哪怕平时不努力,考试之前也要“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马上就要打仗了,刘备才急着招兵凑数,勉勉强强招了三千多乌丸骑兵,去往徐州的路上,刘备也没有闲着,强抓了不少饥民,最终,凑了七八千人,总算在抵达徐州之前,刘备心里踏实了一些,回头一望,刘备不由得豪气陡生,他从来没有一下子带过这么多兵,心里甭提多神奇了。
可是,这队伍里面,十之八九,都是刚刚加入的新兵蛋子,又有不少逃荒的穷苦百姓,即战力可想而知。
但,至少,给刘备撑起了门面。
而且,刘备的运气,一向不差,曹操千里远征,遇到了一个让他痛感棘手的大麻烦——军粮出了问题,供应不上,如果不能一举荡平徐州,曹操就不得不退兵。
虽说曹操在兖州也开始实行屯田之法,可毕竟屯田刚刚展开,短时间内,难见成效。
诸葛亮数次北伐,有好几次,都因为粮草供应不上,无奈退兵,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出了问题,非同儿戏,曹操想尽快拿下郯城,可越是着急,事情越不顺利,久攻不下,士气愈发低落,曹操心中渐渐萌生了退意,偏偏在这个时候,陶谦的援兵到了。
刘备见了陶谦之后,又玩了一出空手套白狼,理直气壮的跟陶谦索要兵马,本是出兵来帮忙的,可刘备却趁势壮大自己,而且,打着救援的幌子,举着仁义的牌子,陶谦无可奈何,给了刘备四千丹阳兵。
演义中,刘备不动声色,老好人一个,可实际上,却恰恰相反。
强征饥民入伍,跟陶谦索要兵马钱粮,这都是刘备干的,只不过,他名正言顺,理直气壮。
“我出兵来救你,管我吃喝,给我补充兵马,这都是你陶谦应当应分的事儿。”
陶谦一点都不傻,他满足了刘备的要求,盼着他能给自己当枪使,抵挡曹操,可是,刘备还没等出兵,曹操就退了。
第一次曹操讨伐徐州,被迫中止。
曹操熟读兵法,他心里很清楚“攻城则力屈。”要消耗大量的兵马钱粮,兖州青黄不接,粮食无法供应,他根本耗不起,与其等到军心彻底溃散被陶谦击败,不如主动撤兵。
“爽!”曹兵撤了,刘备激动的真想大声欢呼。
尽管,刘备没有动一兵一卒,可曹操退兵,徐州之围被解,功劳簿上,必然会留下刘备浓重的一笔。
什么都没做,刘备不仅赚了四千丹阳兵,又再次扬名天下,谁都知道,是他出兵救了徐州。
打完仗,按说该离开了,田楷几次催促刘备,可刘备去主动去见了陶谦,一见面,刘备便一脸担忧的说“陶公,曹操虽然暂时退了,难保不会卷土重来,玄德不才,又蒙受陶公器重,请让我留下,与陶公共御强敌,守护徐州,曹操奸诈凶狠,残暴不仁,接连屠城害民,我又怎能忍心离去。”
刘备越说越激动,不一会,眼眶已经湿润了,对曹操,陶谦也放心不下,曹操这次退兵太过蹊跷,明明没有吃败仗,却主动撤走了,刘备的话,陶谦不得不慎重考虑。
几经思虑,陶谦最终还是答应让刘备留下。
田楷知道后,气火攻心,真想狠狠的收拾刘备一顿,田楷是青州刺史,刘备是平原相,算起来,刘备是他的部下,结果,刘备硬是不服从命令,私自脱离的‘组织’,还让田楷无法无可奈何。
刘备不甘心寄人篱下,虽然公孙瓒对他不错,但他不想听命于人,这次出兵徐州,正好给了他一个机会。
………………
当郭图走进袁绍的书房,袁绍正在为袁熙的婚事发愁,袁绍虽然志大才疏,能力不如曹操,但对待自己的妻儿,却非常疼爱,袁谭已经成了家,袁熙眼看也到了娶妻的年龄,袁绍为此甚是忧虑。
“主公,为何愁眉不展,莫非有难解的心事?”
“哦?是元图啊,你来的正好,袁熙也不小了,该成个家了,可是,谁家的千金能够匹配我家熙儿。”
郭图笑了笑,往前走近几步,毕恭毕敬的说道“主公,我倒是有个人选推荐。”
袁绍两眼骤然一亮,面露喜色,忙问“是谁家的千金?”
“中山甄家,玉衣的传说,主公可曾听闻?”
“玉衣的传说,你是说,甄逸的小女甄宓?”
甄逸用心良苦,为了让甄宓嫁个好人家,精心包装,潜心策划,把甄宓打造成了玉衣圣女。
袁绍一听,顿时眉头舒展开了。
袁绍野心勃勃,虽然不像袁术那样明目张胆,但从他窜动刘虞称帝,便足以看出他野心非同一般,如今坐拥冀州,又是关东总盟主,在袁绍看来,早晚有一天,那代表神圣黄泉的宝座,非他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