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倪天与金不换的手中的照明灯已将这尘封许久的墓室彻底点亮,我穿过青铜小门便将整间墓室尽收眼底。
这墓室的规模略显壮观,整体格局为长方形,四周的墙壁之上分别刻画着许多形形色色不同的壁画,壁画的顶端均有精细的石刻雕花。
墓室的四个角落处,摆放着四盏巨大的长明灯,当然不知何年何月便早已熄灭。
而墓室正中,是一个八边形的突出台阶,台阶的八个角分别耸立着八根直通室顶的巨大圆形石柱。每根石柱之上,似乎各雕刻了一条盘龙,蜿蜒直上,缠绕石柱,同时也遍布了密密麻麻,看不懂的文字和符号。
台阶正中,放着的两具一模一样的巨大石质棺材,目测两米来长,石棺之上似乎也刻着什么,距离太远看不真切,但在无形中,却带给人一种阴冷恐怖的压抑感觉。
从远处观望,这石棺与台阶八角石柱的排序,一眼瞥去,竟仿佛一个巨大的鸟笼,将两具石棺困于其中。
我瞥了一眼一旁的倪天,他的表情显得有些惊愕,我自是猜出他又看出了什么了不得的门道,便开口询问:“天叔,有什么不妥?”
倪天似乎根本没听到我的问题,只是脸上的表情急速的变换,惊愕,疑惑,思索,发呆。
我更加不明所以,心里也有些不安,我靠?这不会是又出了什么幺蛾子了吧?推了推倪天:“天叔?天叔!”
倪天这才回过神来,看了看我,又看了看那两具巨大的石质棺材,这才开口:“这……是个秦墓!?怎么可能?”
倪天说这话时,估计他自己都不太确信自己所说的,言语之中充满了疑惑,那就更别提我了。
“啊?啥?秦墓?”我长大了嘴巴,一脸懵逼,这次算是真被彻底搞蒙了。不由自主的伸出手来,掏了掏耳朵,几乎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秦墓?别开玩笑了,我们下的不是蒙古人的墓吗?
倪天微米双目一脸狐疑的望向那台阶上的两具一模一样的棺椁,似是又再次陷入了沉思,根本就没丝毫的心思回应我。
“卧槽,墓中墓?!金爷我下了这么多斗儿,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奇葩墓。”金不换手摸着脖颈上的金项链,自顾自的嘟囔着,看来是对倪天的判断并没有什么异议,这确是秦墓无疑。
我的脑中已是一团浆糊,这二人都是这行当里的老手,对于陵墓朝代判断这种小事儿,自然不可能同时打了眼。只是在一座草原湖泊之下,一个蒙古人陵墓的最下面竟然还有一座秦朝人的陵墓,似乎也太扯淡了吧?谁会愿意把自己的墓建在别人的墓上面?若不是亲眼所见,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我又望向那不管怎么看,都一模一样的两具石质棺材。心里猜测着这里葬着的到底是何人。究竟是秦人?还是蒙古人?又或者两者皆是?如果当真是两人同葬于此,那这蒙古人又是为何要选择与一个秦人同葬?
从朝代上算,秦朝与元朝相差千年之久,逻辑上讲必然是秦人先葬于此地,之后这蒙古人到此选择与其同葬,那这就更让人疑惑不解了。而且我最想不通的一点就是,这一切到底又与四叔有什么关系?
我揉着自己的额头,一个个毫无逻辑,毫无关系的谜团将我死死的困住。此刻我手中握着的,仿佛是一团混乱不堪的麻绳,我越是想解开,它却反而缠绕的更加紧密,无从入手。
“管他是什么朝代的,只要是人的墓就行,咱们冲的是冥器,这双黄蛋可真给了金爷我,一个意外的惊喜。”金不换的没心没肺也当真让我佩服,竟转眼就把这谜团抛到脑后,拎着撬棍向那石柱环绕的台阶走去。
倪天看着金不换那左右摇晃,单手拎着撬棍,略带洒脱的肥胖背影,略显无奈的摇了摇头,也迈开脚步向石棺走去。
我叹了口气,也放弃了思考这些乱七八糟的谜团,这二人既然决定开干,在这阴森的墓室之中,天晓得还会再出现什么,我也唯有紧紧的跟上。
走到近前,我才看的清楚,原来这八角形台阶的地面上也刻有些许古怪的图案。只不过相对于石柱上的巨大盘龙和奇怪花纹,这地面上的图案就简单了许多,都是一些奇奇怪怪,长短不一的横杠,而这些横杠的最中间则摆放着那两具一模一样石质古棺。
我皱起眉头,总觉得这些横杠似乎有些眼熟,貌似以前在哪见过,刚想去请教倪天。还未等我开口,倪天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缓缓吐出了四个字“伏羲八卦!”
我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这是八卦图?”难怪我会觉得眼熟,倪天这么一说,这八角形台阶地面的图案与以前的见到过的八卦图案也确实有几分的相似。
倪天却摇了摇头:“通常意义上,咱们所说,所见的八卦图,都是后天八卦图,也叫文王八卦。”
我点点头,又摇摇头,玄学这东西我是一点研究也没有,所知道的那点知识,无非就是来自于一些影视作品,图个乐呵。
见我如此反应,倪天便知道我肯定又是没懂,解释道:“封神榜你总知道吧?周文王占卜,使用的便是他自己创制的文王六十四卦,最为有名的《易经》便是在这文王八卦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现如今易学、术数、占卜、中医、针灸、风水学等,所应用的也都是这文王八卦。”
封神榜我自然不陌生,书中那些飞天遁地的大能之士,也曾是我儿时心中纯真的向往,试问哪个少年的心中,又不曾有过一个仙侠梦?只是在成长面前,我们都慢慢认清了虚与实,明白了真与假……
倪天现在提起封神榜中的周文王,多少让我有些吃惊,若说这文王八卦是真实存在的,难道这世间,当真会有未卜先知之术不成?
“小逸,我问你,若是一个传说,想要流传千载,靠到是什么?”倪天突然又问出了一个让我摸不着头脑的问题。
流传千载吗?若说现代,这倒好办,你随便编个故事,媒体一宣传,几百年后若有人想查到,估计也并非难事。只是这古代吗……书籍记录吗?但像女娲补天这类的上古传说,在那个时代里,又哪里有什么书籍记录?我思索了一下,选了一个自己认为还算合理的答案,试探着回道:“口口相传?”
倪天满意的点点头,却又抛给了我一个很有深度难题:“不错,口口相传,可是小逸你想过没有?若一个故事内没有半点的真实,谁又会愿意将这个故事口口相传下去?”
我一时语塞,倪天这话倒是不错,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若想相传千载而不被识破,自然是不可能的。但若在这编造的故事之中参入了真实,便会截然不同的成为了传说,长远流传。
这个道理正如说谎的最高境界,便是真假参半一样。那么,如此一来,究竟那些传承千载的传说中,哪部分才是真的,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