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九章 万岁山上
这一年来,崇祯皇帝没有再去万岁山,一直窝在宫中忙忙碌碌,自然有其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原本历史上崇祯十七年的那场悲剧,距离现在的崇祯皇帝越来越远了。
他相信,只要自己不去胡作非为,不去花样作死,那么凭借大明朝如今打开的局面,历史上那个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结果,应该是不会再发生了。
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从崇祯三年之后,大明朝的京师,甚至是整个京畿之地,都时常笼罩在一片浓重的雾霾之下。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来到这个天空干干净净、空气清清亮亮的时代才刚过了两三年的时间,曾在后世经历过的那种雾霾天,就又笼罩在了自己的头顶上。
春、夏季节,京师以东地区,遵化白冶城以及永平府开平、滦州、迁安一带大量的冶铁厂、焦炭厂、水泥厂、砖瓦厂等等工矿厂区,到了夜里都是烟火漫天,每当东南风刮起来的时候,京畿之地就笼罩在一片无边无际的烟尘之中。
而到了冬季的时候,来自塞北的寒风,虽然给京师带来了寒流,但却也能够将京师上空的烟尘一扫而空。
但是到了崇祯三年的冬季,情况发生了变化,来自塞北的寒风虽然吹散了京师一带的灰尘,却也带来了漠南草原上的烟雾。
而这些烟雾,则是由越来越多前往边外的漠南地区屯垦的移民们,在草原上大规模地进行烧荒所引发起来的。
又因为崇祯三年持续的干旱,草原上因为烧荒而引发的大火,简直是无日不有,而大火制造的浓烟,即使向东吹行了千余里,也仍然呛人口鼻。
同时也使得整个京畿地区,在这个冬季里,都笼罩在一层或浓或淡时薄时厚的烟雾之下。
紫禁城在北京城的正中央,即使贵为大明皇帝的居所,也隔离不了雾霾的侵袭。
整天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即便是难得地有了一些清闲的日子,他也不愿意到外面去呼吸有雾霾的空气。
不过,这一次的大雪,却十分彻底清洁了被脏空气笼罩了几乎一个冬天的京师上空。
崇祯皇帝从来都是说了就做,从不拖泥带水的性格,当下带着几个从潜邸时期就跟着自己的大太监,出了乾清宫,一路从后宫御苑穿行,踩着宫中太监们还没有来得及清扫赶紧的积雪,往北而去。
而褚宪章则是连忙派了手下的小太监,去传当值的侍从武官们,绕道前往玄武门外等候护驾。
来到这个时空的头两年里,崇祯皇帝总是隔三差五地带着身边的侍从武官与内臣,北出紫禁城的玄武门,到对面的万岁山上去散步沉思。
而每一次,他都要刻意走过一条小路登上万岁山,去看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
而且每一次前去,要么凝望良久,要么在树下默座不语。
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唯有他自己清楚,自己是在祭奠一颗不屈的灵魂。
也唯有他自己清楚,万岁山上东侧这一片布满乱石、生满灌木与杂草的地方,对于这个王朝究竟意味着什么。
崇祯四年二月初四上午巳时前后,崇祯皇帝带着宫中内臣,在玄武门外会合一众侍从武官,又一次来到了紫禁城玄武门外的万岁山上。
同样也又一次来到了万岁山东侧,那一棵原本人迹罕至的古槐树下,默默看着满树枝干上厚积的白雪在冷风吹拂之下簌簌地飘落。
万岁山的地势,在京师内外城之中最高,本是紫禁城的镇山,但在明朝末年却有了一个不雅的外号,也就是煤山。
这里地处紫禁城的玄武门外,本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亲自选定的皇家练武场所,专供紫禁城里的皇帝以及皇子皇孙们骑马射箭练习火枪鸟铳的地方。
然而,这个专供皇帝习练武艺的练武场,除了永乐皇帝自己使用过之外,后来的大明朝皇帝们,多数对于骑马射箭兴趣缺乏。
虽然该有的场地还都有,该有的刀枪剑戟斧钺钩锸等等兵器一样也不少,但是都成了摆设。
明成祖朱棣的长子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就不用说了,本身就重文轻武,对舞枪弄棒不感兴趣。
而且他身体肥胖不良于行,也没有办法去舞枪弄棒,搞弓马骑射。
因此,这个地方,很快就失去了它本来的用途。
后来的历任大明朝皇帝,除了明武宗正德皇帝自幼喜欢习武之外,没有一个是锐意重武,喜欢习练武艺的。
结果,就导致到了明朝中后期之后,紫禁城北面万岁山周边地区该有的政治功能基本荒废,灌木丛生,林木茂盛,飞鸟走兽,随处可见。
同时,也因为这里相对比较僻静,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成了皇宫大内堆放和储存煤炭的地方。
因此,久而久之,好好的一座万岁山,却落下了煤山这样一个外号,并且从宫内传到了宫外。
到了满清入关之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的事情早传遍了天下,京师内外百姓都管此地叫煤山,万岁山之名反倒是湮没无闻了。
因为煤山的谐音不好听,作为紫禁城的镇山来说,更是非常的不吉利,所以,满清入主北京城之后,很快就将此地更名为了景山。
而这也正是后世北京城内所谓景山公园的来历。
这一日上午雪后天晴,崇祯皇帝带着几个大太监站在万岁山上的一处高地,往南眺望。
此时山上的空气格外的干净,阳光也格外的明亮,不远处的紫禁城红墙黄瓦掩映在洁白的冰雪之中,看起来美轮美奂。
看着眼前壮丽的美景,想着原本那位崇祯皇帝在上吊自杀之前回望紫禁城时的那种绝望与凄凉,一时之间真是感慨万千!
崇祯皇帝带着一些人北出玄武门到了万岁山观赏雪景的消息,自然也在第一时间内送到了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等人的手上。
崇祯皇帝这边儿还没有感慨完毕,就见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天策卫指挥使高文采、羽林卫指挥使李若琏一脚深一脚浅地赶了过来。
崇祯皇帝来了万岁山,这些负有守卫宫禁之责的心腹人物,自然也得随时随地护卫左右。
巩永固等人一来到崇祯皇帝的面前,隔着不远处就要下跪行礼,看着地上厚厚的积雪,又扭头往东看了看半山腰那颗老槐树,崇祯皇帝对着巩永固三人摆了摆手,说道:
“算了,都免礼吧!朕见今日雪后天晴,景色不错,只是出来走走而已,你们何必兴师动众,人人到此?!”
这几人久在皇帝身边侍候,知道皇帝说这话并没有怪罪的意思,见势连忙谢了恩,躬身行了礼。
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说道:“陛下!山上风大,还是早回宫中为好!若是陛下还有兴致,不如由臣等陪着山下宫观避风之地走走!”
这个时候的万岁山上,并没有后世见到的那么多亭台楼阁,那些亭台楼阁都是后来喜欢附庸风雅的满清皇帝乾隆下令建造的。
此时万岁山上的这处平台,以及平台上的石凳,还是这一世曹化淳眼见崇祯皇帝总是时不时地来此驻足观望,方才将这个地方的灌木小树,清理一空,打理出来这么个观景的平台。
原本曹化淳还要让神宫监的太监杂役们,将万岁上东边那个老槐树下面的乱石和树丛全部清理干净,想给总是前来静坐的皇帝,弄一个乘凉避暑的地方呢,但是却被崇祯皇帝一顿狠批,最后方才作罢。
从此之后,除了从紫禁城的玄武门到万岁山上,再从万岁山上通往北面寿皇殿的道路得到了整修之外,其他的一切都保持了原本树木丛生的野性风貌。
“走吧!都随朕去看看护国忠义庙!”
崇祯皇帝这么说,就算是同意了巩永固的提议。
接下来,几个人沿着万岁山上条石铺就的台阶小道,朝着背面的山下行去。
早有奉命而来的宫中内侍杂役,忙着将前方道路上的积雪清除,而亲军三卫的人员,也早已赶到,守卫在了山下道路的两旁。
从万岁山一路往北,处在紫禁城玄武门同一条中轴线上的宫殿群,叫作寿皇殿。
寿皇殿是迁都北京之后,好几代皇帝驾崩之后的停灵场所。
后来,因为万岁山上的道路失修废弛,大明朝的皇帝驾崩之后,其棺椁若是仍旧送到寿皇殿停放,在翻越万岁山的时候容易出现倾覆的危险,所以寿皇殿停灵的规矩也就不废而废。
到了天启皇帝驾崩的时候,就干脆把他的棺椁给停放在紫禁城内的白虎殿里了。
不过说到底,寿皇殿这个地方当然能不去就不去,没什么可看的。
而寿皇殿东侧的护国忠义庙,却应该去看看是个什么状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