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六章 少年未信邪 老兄戳破谎
对于言达天来说,他所见到的军卒衙役,在他的面前都是毕恭毕敬,中规中矩,盔明甲亮,人物高大威猛,甚至可以说出口成章,彬彬有礼,怎么到了这人的口中,便变成了与民为敌的强盗?
当然,他见到的那些军卒衙役,可都是知道孟国公言老爷最喜欢的是奉公守法,忠心爱国的好兵好将。他们要升官发财,要被人提携,便需要在言老爷和他的家人,甚至奴才面前做出来那种威仪棣棣,仪表堂堂的形容,因此,他所见到的军卒衙役,尽皆都是为人质朴诚实,做事干脆利落,对百姓呵护有加,民众但有困惑,他们都尽心尽力的排解。
当然这些言达天所见的景象,可能也有些真实存在,不过许多也未免不是有人故意编排做出来的,只是言达天这类王孙公子出身之人,看惯了别人的表演,已经分辨不清是什么叫发自内心,出乎诚意,什么叫矫饰作伪,逢场作戏。
那人愤愤不平,哼了一声,道:“好糊涂的娃儿,我父亲可是之前的礼部左侍郎权典属国袁公讳中毅的书记官,他老人家在平时可没少听左大人说这些事和其中的鬼把戏,奈何天子好大喜功,对于万国来朝有一种痴迷到骨子里的喜欢。上边又有孟国公把持,袁公身为负责藩属的重臣,岂能不知道蛮夷宵小期满哄骗的用心?他屡次上书,都被孟国公给压住不让上奏,唯恐谎言一旦戳破,惹怒了天子,袁公和他孟国公大人都未必能得好,孟国公毕竟是当时的礼部尚书,袁公愤愤不平之下,挂印封金而去,他虽然感激孟国公的庇佑,却对于如此显贵的朝中大臣畏缩自保着实感到鄙夷。其实,别说袁公这等朝中重臣,就连我们这些黎民百姓,你以为就不知道这些蛮夷的套路么,你以为就看不出来这其中的鬼把戏么?这些边鄙小国,蕞尔小邦,只要稍稍上贡一些土产,然后写一个表章传到鸿胪寺,说什么向来仰慕天朝风采,当今天子法比尧舜,仁德广被,便能从朝廷里领到不知道几千几万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
“因为当今天子最好这些虚名,即便是见到黎民百姓遭灾受难,他也不会稍稍慷慨拿出国库的一点金银米粮赈济灾民,若是蛮夷小国的上表归附,他就要花流水价的金银来招待安抚,这本是强枝若干的任性妄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如果百姓都饿死了,如果他自己的天下都是河决鱼烂,生民遭殃,就算是他真有个万国来朝,还有个什么意思?”
“既然如此,那些惯于弄虚作假的蛮邦异族便三五成群私刻章玺请个稍稍通晓汉语文章的文人写一篇歌功颂德辞,然后结队成行,到达长安,一个个全都安排在金庭馆驿,到天朝骗吃骗喝,临走了再带着赏赐的金银细软,乘兴而来乘兴而归。此时此刻,皇帝老子大手一挥,就给这些蛮夷万辆金银,绫罗绸缎不计其数,他自己都沉浸在天朝富有的梦幻之中,谁敢提醒他,谁敢吵醒他?若是这些灾民进了长安城,遍地都是灾民乞丐,岂不是给他们抹了黑么?“
言达天不信,知道他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便道:“军国大事,朝廷大计,安抚四夷这等关系存亡生死的大事儿,其能用金银绫罗的价值来衡量?其中的关节紧要,岂能是你个你小小的刀笔吏之子所能通晓?传言可真可假,你说的这些也不过是凭空臆想,如果是真的,那可真是天方夜谭了。即便是你说的是真的,如朝中聪敏睿智的孟国公言老爷,他饱读诗书,明察秋毫,更是君子可欺之以方的君子,折冲樽俎,外交纯熟,更熟知人心险诈,岂能不知道这些宵小伎俩?岂能容许他们期满哄骗,鬼蜮横行呢?“达天本来为人忠厚,如果不是觉得此人胡言乱语,信口开说气急了,绝不恶口说人家是什么刀笔吏之子云云。
那人菜色的脸上显出一丝不悦恼恨,眼见这少年如此蒙昧无知,动了恼羞成怒之心,也不顾及道上的灾民来来往往,事实上大家都忙着逃命,谁管他们山呼海吹什么军国大计,冷笑一声道:“哼哼,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孟国公固然文武全才,文章锦绣,奈何也是官场的老油条而已,既然皇帝老子喜欢这一套,毕竟是人家的江山,即便是他威权再盛,远过周公董曹,也挡不住皇帝老子喜欢。孟国公又没有比干关龙逄的逆鳞君上,忠言进谏的勇气,也不是慷慨豪迈,一腔血气的莽书生,他自然知道,如果进谏的多了,反而像是屈原那样见弃于楚王,反倒让其他佞幸小人得宠,孟国公也是明哲保身的人物,他为什么要进谏劝阻呢,何况这些赏赐花的都是国帑,也不是他们家掏腰包?这一帮贪婪的官吏在堂,如何会管这些百姓的死活?“
言达天似乎也觉得他说的有理,只是不信,信口道:“百官固然残忍贪婪,可孟国公乃是当值宰相,他可是仁德忠臣,此时发生这么大的洪灾,他必然要开仓赈济,上奏天子,施行仁政,请求救济灾民的。“
那人哼了一声,道:“小哥太也糊涂,看你书也没读多少吧,你可太不懂得为官为吏之道,我说的多了,怕有锦衣卫的探子听去,不得方便。你以为孟国公真的就是什么仁德忠臣,慷慨好义么?他们家仗凭着权势和世袭的盐运漕运之职的便利,每年得来的财富不下千万,他们稍稍拿出来几万两银子装点门面,救济一下灾民,做个样子,做一场法事儿或者开几个粥场,让百姓撑不死饿不死,真的那么慷慨么?若没有他的盘剥,我们何至于如此贫贱?关中斗米十年之中涨价了三倍,他从中聚敛了多少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