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五章 堕落本寻常 贵人更堕落
作为王侯之家的贵妇人,她早就脸皮厚到旁人难以想象,对于男女之事早就看得稀松平常,何况男人对于她来说,大多不过是奴隶——大多数人以为的只有柔弱的女子会是有权有势的男人的虎口绵羊,其实并不确切,在权力面前,就算是男人,一样是女人的奴隶。
作为女性和神,她略微还有那么一点点的矜持,人的羞辱和胁迫,以及铺天盖地而来的颟顸胡来,充满空气之中的丝丝靡靡无穷的气息,以及早就习惯于享受身体的欢快的神,早就羞臊的粉脸通红,浑身颤抖。
从来没有一个粗鄙的男人如此这样打量她,从来年轻力壮,美貌风流的男子在他的面前都是胁肩谄笑,媚眼如丝,以儿男之身行妾妇之道。
也从来没有一个这么粗鲁而毫无学识的男子的气息让她如此怦然心动,在被羞辱之时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她心想自己一定是疯了,或者这个男人的由来和存在便是天生要来征服她,让她人尽可欺可侮的。
他是人,自己是神,这无礼的人本来根本就不能高攀自己,也根本没有福气尝到自己一丝丝的流风韵味。他更没有福气想入非非,胡天胡地,如果他有这样的机会的确是癞蛤蟆吃到天鹅肉。
只可惜,世易时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任你昨日万骑扈从,车盖如云,今日只不过满眼黄昏,楼台宫殿已是他人所有,昔日歌舞场变成牧刍荒草。
这个人,虽然出身卑微而低贱,他却不是简简单单的小瘪三,他年纪轻轻就有让西平伯这样的大神轻易覆灭的本领,他怎能是个小瘪三,小角色,未来的江湖和庙堂之中,岂能不以他为尊呢?当年的太祖太宗皇帝,西平伯,东郡王的开辟祖宗,岂非也是这样精明强干,一无所有的流氓?
就算自己是神,也已经是折断了翅膀,被贬谪凡间的伪神,不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覆雨翻云,跌落污秽泥淖,动弹不得,就算是志比天高,身体必定沦为下贱娼寮,因此自己要更懂得随时就势,否则只有更大的屈辱与痛苦。
王侯之家岂不该应有此劫,也该有此报么?
若是他们这些在他人头上作威作福的神终日不变不动,屹立不倒,那么世上又哪有贫贱之家的英才俊彦出人头地之时呢?
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固然可以感慨,也足以让诗人凄凉凭吊,只是没有他们的雨打风吹去,便不会有新贵们的春风得意马蹄疾。
虎父生犬子,人世有代谢,新人换旧人,后来催前浪,本就是世事常态,尸位素餐,仗凭着祖上的余荫骄奢淫逸的败家子纨绔子弟,这世界总不该一直是他们纵横恣肆的欢乐场。
她甚至享受着被那个人色眯眯的眼睛近乎凌辱毫无旁骛的直视,因为她发现,在这个人的面前,作为神的她根本就毫无隐秘可言,他早已经用眼神把自己灼烧,在他的面前,自己衣衫不整,毫无一丝掩饰的可能。
于是她选择,于是她决定,于是她认为,做神的女人,做人的女人,只要他是强者,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她这样的金枝玉叶,反而更能比那些小家碧玉逆来顺受,更能够随波逐流。
因为国朝二百余年以来,似是西平伯这样的天潢贵胄之家除国灭族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因家族覆灭沦落风尘的贵族女子,不计其数,西平伯怎能例外呢?
她们享受了爷们儿的权势煊赫的荣光,自然也要因为爷们儿的落败衰亡而受尽羞辱。
这世界很公平,你享受了富贵荣华,就要做好因为这些不义的获得而带来的耻辱。
他更加年轻,比起来西平伯虽然花样未必多多少,但是他的体貌魁梧,相貌堂堂,看他的眼神,必定是个没什么见识的轻浮男人,自己固然一向瞧不上这样的乡巴佬,怎奈形势比人强,无非是觍颜事人而已。
只要自己施展一点点的风流解数,他必定弃甲曳兵,俯首称臣,甘拜在自己的石榴裙下,于是她得意洋洋,自信满满。
也难怪她能够苦中作乐,这片土地上的民众,早就能在羞辱和蹂躏之中找到快感,能在为奴中寻求乐趣,这种堕落和不求上进已经潜藏在骨子里代代相传,似乎根本就不能从骨子里剔除。
此种劣根性情,圣人大哲,志士仁人所不免,何况她这种倚强凌弱的俗流庸人呢?
“你不是看上了我,难道是要我做你妈?我知道你是个怀疑自己是狗杂种的病态者,难道你以为会一点能打到几个人的三脚猫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武林第一高手,便以为这天下都该是你的战利品。“
这句话激起了人的怒火中烧,她似乎是故意为之,故意要让他眼目尽赤,欲不可遏,羞愤之中发挥出他男人的力量,她要尽早的享受暴风骤雨,她恐惧之中又有一丝渴望。
她认为,他一定会加剧动作,肯定会把自己这作为神的丰腴的夫人,稍显得丰硕的腰揽住,虽然不能盈手一握,却正适合这样初尝于飞之乐滋味的少年的审美。
“这不是武林,我不是第一高手,我却足以让你成为奴隶,让你这婊子常常做猪狗的滋味“,人还未说完,已经急不可耐的冲上去,将神掀翻在地,乒乓两顿,打的神满脸开花。
这情形出乎神的意料,她在等待着暴风骤雨的享受,她甚至在等待着鸾凤和鸣,等待着他的侮辱蛮干,哪知道他在这个时候居然打自己,自己的模样这男人居然舍得饱以老拳,这家伙难道一点点不懂得怜香惜玉么?
怎奈神嘻嘻发笑,丝毫不以为意,因为她知道这年轻的男子只是不想一下子沉沦而已,人实在受不了这女人的无耻老辣,于是只能沉沦臣服在她的颦笑之间,只能埋首在温柔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