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七章 盛宴将终了 报应迟早至
他们主子的大厦倾倒了,江山崩坏了,宾客遁逃了,高朋满座变成了门可罗雀,晃晃殿堂瞬间成了城狐社鼠的居所,锦衣玉食的生涯结束了,从此能有一口温饱,得以苟活性命就成了一种奢望。
他们作恶太多,能不在生前报应,祸不延及子孙家人,他们应该求神拜佛,求签问卜,至于被侮辱被损害者是否残忍乖戾的报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他们只能祈求苍天无眼,记不得他们的暴戾恣睢,阴狠毒辣,只能祈祷被他们羞辱残害的人们都有以德报怨的胸襟。
他们再没有了纸醉金迷和荣华富贵,前途未卜,新的龙庭上的主子们还在征战不休,不打个天昏地暗看来还不知道谁是真命天子。
他们剩下的是惶恐不安,生死难测,心灵的煎熬要远过乱世的颠沛流离。
若非他们和他们主子的作恶无底线,把天下弄得河决鱼烂,民心尽失,四面八方皆仇敌,他们的盛宴如何会这样的轰然倒塌的结束呢?
他们接着连性命都随时可能会没有,所有靠着恃强凌弱而让别人成为奴隶阶下囚,羞辱侮辱他人的经过,都一一在接下来他们成为奴隶阶下囚的窘境下重新上演,虽然死循环无可观看,也没有生机和希望,只不过被侮辱被损害者的报复的确能让人痛快一时。
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我们不只是要看着你落败衰亡,还要趁机落井下石。
他们欲求长安布衣,太平鸡犬而不可得,而且还可能成为新龙庭和新锦衣卫的盘中之餐,口中之食。
他们的盛世宴席要被敌人掀台子了,要被异族颠覆终结了,要被暴民的怒火燃烧了,要改朝换代了,要咸与维新了,要新人换旧人了,要前浪被后浪拍死沙滩上了,要重新洗牌了,他们的锦衣卫要换新马甲,新主人了。
他们的威风和整天吹嘘的威武雄壮,治国良谋转眼成空,再也不见了,他们下场的悲惨或许更超过那些他们欺侮的被侮辱被损害者。
他们为何不用他们看起来吓唬人,不得了的威风和本事去震慑暴民叛逆和胡人的铁骑呢?难道他们真是庞然大物的蠢驴,叫一叫就能唬住人么?
他们如何不极力支撑起来他们的盛世,为何不施展他们看似威风凛凛的招数来庇护帝国,他们怎么不好好的保卫自己的江山呢?
按理说,你动了猫狗的口粮,它们还要向你咆哮怒吼,你戳翻了鸟雀的窝巢,它们也要鸣叫哀怨,有人动了锦衣卫和他们主子的盛宴和宫殿,他们却是悄无声息,岂非是岂有此理了么?
不是他们非要悄无声息,也不是他们不想维持他们的盛世,非不愿也,是不能也,是他们草包无能也,等到暴民胡兵打到内功金銮殿了,他们才发现狐假虎威的奴才都做了鸟兽散,以利相聚,聚沙成塔,一盘散沙,终究还会洪水来时泥沙俱下。
他们已经的让天怒人怨,已经舟中皆为敌国,他们再也找不到一个可用之兵,再也没有一个拥戴他们的奴才。
平素里的耀武扬威不过是仗势欺人。
要讲究他们真实的本事,那可真的要让人齿冷的。
英雄不问出处,那是强盗的逻辑,就好像是英雄不受谴责一样荒谬。
英雄的确得问一下出身,不如此不知道他们所来所去,贵族出身的英雄,要让他们做叛臣,做流氓无赖,还真有点强人所难。
若是讲究他们锦衣卫的出身,无非是打闷棍套白狼拉皮条吹牛皮占山为王落草为寇或者是好吃懒做的农村二流子,或者是纨绔子弟,一如万子雄那样父辈的恩荫而已。
让他们比赛酒量吃饭,玩女人,飞鹰走狗,玩蝈蝈斗蟋蟀,斗鸡走马,他们在行,让他们为国分忧,平叛御侮,他们就拉稀屎了。
面对薛大老板的质问,作为江湖中的一代宗师的霍灵素毕竟不能自如相对,前者在蜀山之中他被云若质问的哑口无言,也是这个相同的道理。
他虽然在官场中也算是老狐狸,怎奈要到厚黑无形,瞪眼不认账,恬不知羞的地步,说什么他此生也无缘无分。
因此,二十四史之上,还没有霍家的天下,青史名臣列传之中,也难有他的一席之地。
出家人要成为一代雄主明君,将相王侯,考青史上,比太监阉贼还要稀有,除了那个故弄玄虚的张道陵,逢迎道君皇帝的林灵素,还有一个皇觉寺出家的朱重八之外,似乎还不算多。
只可惜林灵素还得等几百年出世,朱重八还要等到林灵素以后几百年再投胎。
霍灵素或许嚣张跋扈,威权莫比一时,不过在青史之上未能豹死留皮,雁过留声,兴许他这种蛊惑君王,媚上取巧,投机逢迎的本领,和佞幸内官的差别不大,故此史官不以他为独异。
他要练成刘邦曹孟德刘玄德朱元璋乾隆的能耐,霍灵素大概再修行三辈子,读一千本老庄也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就算退而求其次,霍灵素要成为李林甫卢杞蔡京秦桧严嵩和珅那样口蜜腹剑,掩过饰非,虚言媚上,鼓唇摇舌的愚弄哄骗下属的一代权臣,看他此时鬓髪皆白,年近古稀,还没有这样的迹象,那么此生他也未必能够。
虽然他谈经说法的时候滔滔不绝,讲起来孔孟老庄的时候义正词严,舌灿生花,只是纸上谈兵和真正的用兵如神之间还有十万八千里路,开坛说法不休眠与杀人如草不闻声真的有点搭不上边,虽然都足够无耻。
从经文盛典里面找如何成为雄君名臣的秘籍,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刘项原来不读书,岂止如此,刘项从来不读书,孔圣人孟夫子的舍生取义,四书五经里面可从来找不到如何不择手段的夺权上位的谋略法术,虽然雄君名臣以孔孟来做他们功成名就的障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