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茶馆智斗
茶馆起于何时,史料并无明确记载,汉时王褒《僮约》中有“武阳卖荼”及“烹荼尽具”之说,但此是干茶铺,一般认为,茶馆的雏形出现在晋元帝时,唐代开始萌芽,宋代便形成一定规模,明清之际终达鼎盛。
到清代的时候,茶馆开始按照功能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种类。以卖茶为主的茶馆,俗称清茶馆,顾客以文人雅士居多,所以店堂一般都布置得十分雅致,器皿清洁,四壁悬挂字画。
还有一种设在郊外的茶馆,被称之为野茶馆,这种茶馆,只有矮矮的几间土房,桌凳是土砌的,茶具有是砂陶的,设备十分简陋,更像是踏春者和旅人歇脚的地方。
比较多的一种茶馆既卖茶又兼营点心、茶食,甚至还经营酒类的,俗称荤铺茶馆,有茶、点、饭合一的性质,但所卖食品有固定套路,故不同于菜馆。
最普遍、也是最收欢迎的一种茶馆是兼营说书、唱戏的茶馆,也被称为书茶馆。他们实际上就是戏园子的雏形。最早的戏馆统称为茶园,是朋友聚会喝茶谈话的地方,看戏听书不过是附带性质。春娘茶馆就属于这类。
沔口的聚宝街如果说有闲人三千,九成九都会热衷于泡在这里,还有一成就算不进店,也会成天围着店子打转转,这里就是沔口的小江湖。四毛一大清早晃晃悠悠的逛荡,隔着老远就看到门口一张条形长方桌子,徐三刀斜靠在一把圈椅上,拿着那杆老烟枪正优哉游哉的吞云吐雾,面前放着一杯茶,偶尔端起来咂摸两口,就这么像抽了脊梁骨似的,大模大样的占据着首座,出来进去的人有给他打招呼的,徐三刀撇撇嘴角,抽风似的从鼻孔里发出“嗯、嗯”的声音,就算是回了礼了。
这种桌子在南方的茶馆比较多见,一般是摆在茶馆的门口,江湖上称为马头桌或是台鞍桌,这首座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坐的。四毛就曾经见过一个北方客商不懂江湖规矩坐在了首座上歇脚,挨了打的事。江湖帮派谈判,民间纠纷调解,都是在这个马头桌上来解决的,南方叫吃讲茶,所以,能够坐到首座上的人,一定是本地的江湖老大或者是实力派人物之流。至于这个桌子为什么要摆在门外边,已经无从考证规矩始于何时何人,但根据四毛的研究,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万一谈不拢动起手来,不至于打烂店子里面的东西。二是老大们坐在这个马头桌上,便于来往的人顶礼膜拜,很能满足一下虚荣心。依四毛的看法,徐三刀就很享受这种过程,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要坐在门口的首座上,吸一袋烟,泡白了一壶茶,跟过往的人“哼哼哈哈”的打一遍招呼之后,才会起身去干别的事。四毛觉得,这就是一个傻逼心态,无异于向满大街的行人大声嚷嚷着:“诶,走过路过的不要错过啊,快来看流氓哎……”所以,每次四毛看到徐三刀无知加无耻的样子,都会从心底里压抑不住的笑。
“四毛,过来坐,有事和你说。”徐三刀看到四毛望着自己发自肺腑的真诚笑容,不禁也被感染了,回报以一个难得的微笑。
“别介,三哥,咱有事里面谈行吗?借我四毛个胆也不敢和三哥你吃讲茶啊。”四毛笑嘻嘻的不肯坐下,还找了个很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心里在骂道:“你一个人丢人现眼还不够,还要拉上老子,打死老子也不会当众演猴把戏。”
徐三刀做梦也猜不到四毛的心思,只是想了想也有理,毕竟在吃讲茶的桌子上谈事,兆头就不好,于是懒懒的站起身来:“行,小房子里聊。”
说着话,徐三刀打头进了春娘茶馆,春娘正忙得脚不沾地,指挥着伙计们归置好做生意的桌椅板凳、茶碗瓢盆,迎头就看见了第一拨客人。
“师妹,忙着咧,要不要哥搭把手?”徐三刀在春娘面前如同换了个嘴脸似的,一脸谄媚,笑得比哭还难看。
进了包间,小伙计不用吩咐,将茶水和点心送了进来。徐三刀俨然以主人自居,刚才在春娘面前叭儿狗的表情消失不见,此时又回复到自己本身的嘴脸:“座吧,四毛。”
四毛哎了一声,坐了下来。他今天抱定了一个宗旨,敌不动,我不动,所以多一句话都没有。
“跟着三哥混吧,看你一个人得顾着两个老的,又没个正经营生,怪不容易的,三哥生平最讲义气,想拉你一把,怎么样,你开个价吧。”徐三刀一脸诚恳的看着四毛。
“不用,忙你自己个的事去吧。”春娘一个软钉子碰过来,便住过脸去,将徐三刀凉在了一边。她余光瞥见了后脚跟进来的四毛,哼了一声:“四毛,啥时候开始清早就泡茶馆了?”
四毛笑嘻嘻的说道:“春娘姐,我哪有那个命啊,清早泡得起茶馆的得是徐三哥这样有钱又有闲的贵人,我四毛是睁开眼就得找饭辙的苦人儿一个,今天是徐三哥有事情吩咐,所以跟进来了。”
春娘似乎有话欲言又止,看了看一旁站着的徐三刀,终于没有说出口,转过身便往后堂去了。
四毛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徐三刀望着春娘婀娜多姿的背影,眼睛定住了似的,喉结滚动,大大的咽了口馋涎,如同猫儿闻着了腥一般,不禁暗暗好笑:“三哥,请啊。”
徐三刀被这句话惊醒过来,故作掩饰的说道:“春娘一个人也怪不容易的啊…….”
四毛没有搭腔,心里却骂道:“就不接下茬,就不给你梯子下,憋死你。”
徐三刀在春娘茶馆长租有一个包间,不论人来不来都是按月给钱,这种豪客长租的包间也被俗称为小房子。春娘对徐三刀虽然爱答不理的,但赚起他的钱来,却是一点不会手软,冤大头是多多益善,来着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