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日本的困境
不过伊藤博文倒是从中看到了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但就在他想着应该怎么劝说天皇睦仁同意“乘胜求和”的时候,一个让人意外的消息传到了日本,“清国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了!”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一开始伊藤博文根本不相信这个消息,因为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起义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就能打到京城,满清政府就算再废也不至于这样没用吧?
然而,随着新的消息不断传来,伊藤博文想不信都不可能了,尤其是扬子江口之战后败逃到日本的那些英国军舰,更是给了伊藤博文极大的震撼,那可是英国皇家海军啊!中国人怎么敢打?他们又怎么打赢的?
伊藤博文等人就像贪吃的孩子一样渴望能够了解到更多中国新政府的信息,却因为海上遭到封锁而难以如愿,来日的英国海军几乎成了获知相关信息的唯一来源,然而他们其实也所知甚少。
不过,仅仅是中国海军现在拥有六艘海天级装甲巡洋舰这一点就足以让日本举国惊惶了,一艘海天号就令有史以来最强的日本联合舰队全军覆没,六艘的话,日本还有活路吗?
本来还有些蠢货自欺欺人地认为中国陆军不行,并没有足够的力量登陆日本本土,所以才只是封锁却不直接进攻。然而没过多久,便传来了桂太郎师团已经全军覆没的噩耗,那可是28000多人,占到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超过八分之一,却连一个逃兵都没跑得出来,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意识到中国陆军之强,丝毫不亚于他们的海军。
其实严格来说,日本国内并没有接到第三师团覆灭的报告,只是若非如此,又怎么解释朝鲜日军连续多日失去了与其之间的联系?一向嘴臭的立见尚文首先公开说第三师团已经完蛋了,结果被早就看他不顺眼的山县有朋下令解除了职务,但是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第三师团却始终没能联系上,就连山县有朋也难以继续欺骗自己了,而第三师团覆灭的噩耗也迅速传开,在日本国内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日本海军的缔造者之一、一贯主张主张中日联合共同对抗欧美而非跟着西方一起侵华的胜海舟等日本亲华派人士乘机宣扬各种反战言论,呼吁明治政府面对现实、为了保存日本国体主动求和,同时毫不客气地怒斥肆意扩大战争的山县有朋等陆军将领为“****”。
虽然伊藤博文与胜海舟政见不同,但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再加上还有着海军这一纽带,两派迅速联合了起来,共同声讨山县有朋,伊藤博文代表的文官势力远比势单力孤的亲华派强大得多,有了他们的加入,停战求和的呼声很快就高涨了起来。
而天皇睦仁这边,虽然一度受到前线捷报的鼓舞而对山县有朋空前信任,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却渐渐发现,虽然前线的捷报还在不断传来,但日本国内的境况却反而一天比一天更糟,终于开始意识到了问题。
另一方面,日军大本营虽然有心支援桂太郎师团,却并没有那个能力,冒险“偷渡”派往朝鲜的援军被中国海军拦下了一大半,4000多人战死、3000多人被俘,白白损失了近八千日军,最后只能放弃,而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将朝鲜的两个师团压缩为战前编制挤出兵员来加强桂太郎的第三师团。
但即使如此,第三师团最多时也才28000余人,仍然无力打破清军的奉天防线。了解到这些之后,明治终于明白,山县有朋承诺的目标——“打到北京城下”已经绝无实现的可能,而生出了停战求和的想法。
但还没等明治重新启用伊藤博文,中国革命就爆发了,睦仁与陆军那些激进派一样欣喜若狂,以为是“天佑皇国”,想要利用中国的内乱趁火打劫,之后中国对英宣战的消息在令明治震惊和恐惧之余,也让其看到了抱西方列强大腿一起瓜分中国的希望,于是又放下了求和的念头,准备继续扩大战争,为此不惜让日军大本营恢复冒险“偷渡”的行动,结果短短几年之内就又赔掉了好几千人......
然而,等来的却不再是捷报,而是第三师团全军覆没的噩耗,若非这个消息并非马上得到确认,心理上有段缓冲的时间,只怕明治已经跟江华湾海战后的伊藤博文一样吐血昏倒了......
而英国远东舰队残部在日本完成了维修和补给后并没有留下来与日军并肩作战,却反而仓惶离开日本向东逃进了太平洋,这更是让明治的希望彻底破碎。
在这种情势下,明治天皇不但再次召伊藤博文入宫问策,就连已经很久都没受过重视的胜海舟也获得了一同觐见的机会,其心中的想法已经是昭然若揭。
伊藤博文接到传召后只觉精神一振,仿佛浑身的病痛也消减了许多,胜海舟见到他后眉头微微一皱,提醒道,“伊藤君要注意身体啊,这样的大病可没那么容易康复。”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会以为这只是纯粹的关心,但伊藤博文却听出了话外之音,顿时冷汗直冒,向胜海舟行礼致谢,然后便露出倦容,显出一副大病刚有好转、但还远未康复的样子。
其实正常情况下,伊藤博文不可能想不到这些,只是自江华湾海战至今,他一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死对头山县有朋独揽大权肆意妄为,这感觉实在是太压抑了,如今总算是拨云见日,难免有些控制不住自己。
若非有胜海舟的提醒,伊藤博文神采飞扬地去见天皇,因为国家陷入困境才召见他的明治天皇肯定会认为伊藤博文是只想私利却罔顾国家的奸臣,就算眼下不得不启用伊藤,也必然是用过就丢,很难有什么好的下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