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倚老卖老
甄家倒霉,是四大家族中接驾最多的一个。
而每接一次,基本也要往国库借一次。
那时候的想法,用皇帝的钱用在皇帝身上,皇帝走了,那些东西都是自家的。
秉承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想法,甄家也是的的确确借了不少银子。
所以如今说起来,贾琏倒是对甄应嘉对国债的焦头烂额有了理解。
但现在甄应嘉对这次宫变事件表现得如此急切,加上他对国债表现出来的一贯紧张,偏生户部那边,有一点风声都没有,所以贾琏心里其实隐隐有个担忧。
毕竟关于国债的事情,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若是甄家打的是一次性还清的主意,这个贾琏还是可以理解的。
但贾琏就怕,甄家因为欠款太多,从而铤而走险,比如——忠顺王这条路。
金陵四大家族,要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能有些夸张。
但至少表面上,如今四大家族关系密切,若是有个什么事,很难不让人多想。
就算是疏离如王家,因为宁国府有个王熙凤坐镇,外人看来,和贾家也是姻亲。
所以虽然并不十分惧怕,但贾琏还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惜这次贾琏注定要失望了,原本脸上还没有什么特别的神色,可是当贾琏这番话出口,甄应嘉脸上的表情马上凝结下来。
“杀无赦?”
瞳孔中带着几分惊恐,甄应嘉上身微倾,有些急切的开口。
这番情景,贾琏心下当即一沉,将手上的茶盏放到桌上,神色也严肃起来。
“世伯这是何意?”
甄家和贾家交往密切,他和秦可卿成亲的时候,甄老太君甚至亲自上京城贺喜。
如今甄家三个女儿都嫁在了京都,那时候贾老太君尚在人世,送出去的礼也是十分亮眼。
所以在世人眼中,甄贾两家,可是关系斐然。
这样的话,若是这甄应嘉果真和忠顺王牵扯上关系,贾琏这里恐怕又要准备一二了。
否则君王无情,就算因为这次的事情,将来太子登基他有了从龙之功,现在的事情一出,怕是也要打折扣。
被一个小辈这番询问,甄应嘉脸上有些不好看,但现在贾琏的身份摆在那儿,所以他也心中虽然有些气恼,却也并不敢表现出来。
更何况接下来的事情,恐怕他还要仰仗贾琏一二。
“不瞒贤侄,近年圣上对国库查得越来越紧,你们在国库的记录寥寥无几,所以自然没有顾忌,毕竟像你们这样的,在国库没有三十四,一二十也是有的。
法不责众,你们自然没有顾虑,可是我们不同。”
长叹一口气,甄应嘉脸上满是焦虑。
“当初太子妃尚且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是不怕的,甚至想都没有想过,但今时不同往日,自从那位走后,我们甄家的地位一落千丈。
墙倒众人推,往日里的政敌也连下重手,我们甄家如今是连朝堂都进不去,就算圣上隆恩,让我甄家女儿入得皇家,可是区区几个女子,又能翻起什么浪来,而随着圣上对户部银子越来越看重,我们甄家也越来越难过。
所以你们看我这么多年,好像都在千方百计搂银子,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
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眼神微微迷茫,甄应嘉嘴角微勾,脸上满是自嘲。
“后来圣上对那位的事情,总是喜怒无常,这朝堂之上,多少从前的老臣子被抄家,不用我说,琏哥儿你应当是知道的,所以眼看着局势越来越紧张,忠顺王在朝中势力又是如日中天,于是我就动了心思,准备以小博大。”
话音到这里戛然而止,这样的情况,剩下的不用说,在场众人也明白。
“此事可还有什么人知道?”
沉吟片刻,贾琏开口。
甄家资助忠顺王这件事,看起来似乎是私底下进行的,如果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那日宫变,忠顺王的人基本都死了个七七八八,说不准还可以就此揭过。
但若是甄应嘉老子不好使,当日资助忠顺王的是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或者知道的人比较多,那贾琏就不准备趟这波浑水了。
毕竟他身后也是有家族的,这时候的罪名动不动就连带,更遑论这次忠顺王犯的可是谋逆之罪。
“当日那位虽然如日中天,只是我甄家大不如从前,虽说在江南还有几分说话的余地,但也不过寥寥,只是我甄家女儿众多,也是为了不打草惊蛇,那位便只令我们蛰伏不动,欠款这方面也是我们主动悄悄送上去,所以不曾有外人知晓。”
这样的事情,忠顺王当日想的,不过就是打的甄家女儿的注意。
现在的社交除了相互送礼,更多的靠的就是姻亲。
当日太子妃出自甄家,前太子被废后甄家地位虽然一落千丈,但皇帝在这方面不知道怎么想的,对于甄家女儿这块儿,前后四五个甄家女儿,基本都是赐婚。
所以甄家虽然不比从前,但甄家女儿嫁的却是数一数二的。
而此前贾琏结婚的时候,甄家更是一口气送了三个女孩儿上京。
甄家这里,忠顺王想要达到的是一个出其不意的效果,想要的是甄家当他的眼睛,所以两府之间的交往,还真就没有什么人知道。
“我们走之前,圣上已经下旨将忠顺王阖府打入天牢,只要是参与当日宫变之人,皆是逃不过抄家灭族,但从事发到如今已经一月有余,按理若是府上收到牵连,应当这会儿也已经入狱才对。”
缓缓开口,贾琏把自己知道的和盘托出。
后世红楼中,甄家是不是因此被抄家的,贾琏不清楚。
但贾琏觉得,若是忠顺王和甄家这条线被发现,甄应嘉这会儿肯定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毕竟若真是犯事儿,快马加鞭一个加急文书,可是比贾琏在船上晃晃悠悠快多了。
甄应嘉显然也明白贾琏话里的意思,只是贾琏到底是外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他没有那种设身处地的感受,所以才能如此淡然。
但甄应嘉不一样。
自从那位下马,甄应嘉这心里就没有放松过,如今又是出了这样的事情,他这心里更是七上八下。
所以今日这么匆忙的赶到苏州,给林如海上香是次,找贾琏拿个主意才是正经。
只是贾琏的态度,却是实在让人很琢磨不定,让人看不明白。
人走茶凉。
甄贾两家的关系,更多的是靠甄老太君和贾老太君在维系。
随着后辈越来越多,两家又离得这么远,没有相处的机会,在场的人心知肚明,这关系早就不如从前。
“我们是世交,贤侄可愿为我甄家指条明路?”
咬牙,尽管在贾琏这个小辈面前,甄应嘉并不愿意放低姿态,但现在事情闹成这样。贾琏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而他们甄家随时有可能被抄家灭族。
所以时势比人强,他不得不向贾琏伏低做小。
看到这一幕,屋子安静下来,其余三家面面相觑,看着脸上带着小心翼翼的甄应嘉,心里各自打鼓。
说完起身朝贾琏打拱,甄应嘉诚恳的看着贾琏。
“世伯使不得。”
侧身躲开甄应嘉这一礼,贾琏皱眉,心里有几分恼火。
甄家这事儿可大可小,从心里讲,在知道甄家将来的结局后,贾琏是准备独善其身的。
四大家族基本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初的贾家要不是他,恐怕也逃不掉抄家的命运。
而至于其他几家,就算贾家想要当个大圣母,给让他们提出意见,也不见得人家就会领情。
说不准还会吐槽贾琏手太长,闲事管得太多。
毕竟有些事情,并不是嘴巴说说就可以的。
而甄应嘉现在的举动,无异就是将贾琏架在火上烤。
他作为一个长辈,反而当众向贾琏行礼,这话要是传出去,别人只会说贾琏没有眼色规矩。
甄应嘉当然知道这样做贾琏会面临什么,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逼着贾琏帮他甄家想办法。
“诸位叔伯舟车劳顿,不如先下去歇息吧,现在一时半会儿也没有什么好的主意,不如等休息好了再议。”
面无表情的开口,贾琏并不准备惯着这群人的臭毛病。
倚老卖老这种招数,又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当初贾母倚老卖老,贾琏是没得选,不得不顺着她。
容忍了这么多年,贾琏现在最讨厌的,就是别人逼他。
所以甄家的事情,虽然贾琏现在心里其实有些头绪,这个时候也不想开口。
甄应嘉一愣,原本以为自己这拱手,贾琏作为小辈自然应当马上手忙脚乱才是,这样冷静自如,却是让他突然觉得,自己这步棋似乎下错了。
当即脸上的神色更加难看,其他人的目光更是在甄应嘉和贾琏之间来回扫动,甄应嘉知道贾琏怕是动了火,只得暂且跟着林家的下人下去安置。
等将金陵四大家的瘟神送走,贾琏也没了在众人见周旋的兴致,于是干脆任由林家人出去接待,自己又倒回去陪着林黛玉。
和当初贾敏的丧事相比,林如海是被追封了定国候的,所以排场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跪坐灵堂旁边,身穿孝服的林黛玉脸上虽然悲戚,但眼眶里的眼泪却是不如从前汹涌。
“怎么没歇着?”
有些心疼,贾琏不赞同的看着正在朝前来吊唁的人鞠躬的林黛玉。
林如海没有孝子,当初贾敏死的时候,是临时从林家族人中随意挑选的一个小孩子。
如今林如海照常还是如此,只是今日他们刚来,林家人也没有准备,原计是从明日开始的。而林黛玉作为女儿,披麻戴孝虽然少不了,但其实像这种跪在门口跪谢前来吊唁的人,却是不必的。
林家这里的灵堂,是在收到消息后就开始搭建,所以林如海的棺椁一到,就可以直接安置了。
只是贾琏没想到的是,林黛玉也一点没有歇着,直接就在灵堂跪着开始答谢众人。
不过因为林黛玉身份的原因,这些人也不敢受礼。
只是这样一来,贾琏对这个孩子就更加心疼了。
“劳烦哥哥挂心,安平无碍。”
轻轻开口,林黛玉嘴角勉强勾了勾。
林如海的尸体运送过程中虽然加了冰块,但时间太长,已经开始发臭。
父母俱亡,这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更何况她还只是个孩子,一个十分敏感的孩子。
叹气,船上相处近一月,让贾琏更加细致的了解黛玉。
这个小丫头虽然看起来柔弱,但心里自有成算,通常决定的事情,基本就是一根筋到底。
当初绝食是,后来赶制寿衣也是。
晓得这丫头心结,贾琏闻言也不再多话,直接也往林黛玉旁边单膝跪下,陪着她一起烧纸。
“林姑父把你交给我,你就是我的责任。”
察觉林黛玉烧纸的动作一顿,贾琏缓声开口。
后世他工作步上征途后,父母因为一次意外,也是双亡的。
所以他很了解林黛玉此刻的心情,也疼惜她。
在苏州停灵三日,上门吊唁的人不计其数,不过好在第二日开始,贾琏劝林黛玉两句,她已经听得进去,并不像从前在船上一般,不拿自己身体当回事。
又因为有林家选出来的,给林如海摔盆带孝的孝子,林黛玉这边也就不用一直跪在那儿。
计划是三日后出殡,林如海将林黛玉交给贾琏,林家族人于林黛玉而言,于外人无异,所以往后为了方便照看,贾琏是准备将人直接带回荣国府的。
这样一来,林家在苏州的产业,少不得就要盘点一下。
按照定国候的规格,林如海的葬礼风光无比。
长长的送葬队伍,听信而来路祭的人,从林府一直排到林如海的墓地。
这些人有江南本地官绅,也有受过林如海恩惠的,更多的,还是盐工灶户。
从私盐到官盐,当初林如海被整个江南官场追杀的事情,几乎人人皆知。
林如海是个好官,百姓知道,百姓也感激。
猖獗的私盐,在林如海的带领下得到有效抑制。盐田晒盐法的兴起,朝廷向民间征工,又解决了灶户们的生存问题。
百姓朴实,得到林如海牺牲的消息,便自发的前来路祭。
林黛玉坐在马车里,从林府开始一直到墓地,两边对林如海的缅怀还有赞誉,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