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 报应
就在外籍军团开始撤出欧洲的同时,因为世界大战聚集到欧洲的部队也纷纷开始返回原籍。
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加拿大人、印度人等等,都开始逐步撤军。
当然也包括日军第六师团。
第六师团现在还是一个整编师团。
在几个月之前的战斗中,因为第六师团师团长明石元二郎的狂妄自大,第六师团伤亡惨重。
相对于战争潜力已经被榨干的欧洲诸国,日本的战争潜力还是足够的。
于是第六师团的兵员缺额很快被补足,而且规模更胜以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很多新武器都是首次在战场上使用,包括毒气、飞机、坦克等等,因为这些新武器的出现,战争已经和以往截然不同,日本人当然也能感觉得到。
日本确实是个很善于学习的民族,为了更快的学习欧洲先进的作战方式和作战理念,日方向第六师团派出的补充人手中,很大一部分是军官和资深士官,他们就是要利用世界大战的机会,充分学习更多更先进的知识。
当然了,这部分士兵抵达欧洲之后,明石元二郎借口尚未完成磨合,并没有参与哪怕任何一次小规模战争,他们只是在观摩学习,再也不肯投入其中。
这也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比如日本人现在给英国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贪婪、懦弱,加上极端的好色。
好像日本人脱离外籍军团就是因为好色。
因为“英日同盟”的存在,英国人包庇了日本人,同时也接纳了日本人.
但日本人并没有表现出日俄战争时的悍不畏死和前赴后继,而是一直都在以种种理由推脱,拒绝踏上战场,一直到世界大战结束。
当然了,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日本人也以胜利者自居,他们在享受各种超出常规的待遇的同时,骨子里的好色又开始蠢蠢欲动。
就在前几天,三名日军士兵闯入一户比利时人家中,抢走了那户人家的财物,同时强暴了女主人和她尚未成年的孩子。
连孩子都不放过!
真是一群畜生!
在英国和比利时国内,马上就开始出现针对日本人的游行。
比利时人要求把日本人赶出比利时,同时必须要让当事人得到惩罚。
英国人则是要求解除“英日同盟”,把日本人赶出欧洲。
保守的英国人始终无法理解,英国为什么要和这样卑劣无耻的国家结盟,因为那会影响英国的声誉。
至于国家利益,没有人重视这个问题。
英国人只注意到日本人犯了错,所以他们要求英国政府必须做出改变以应对这些错误,其他的更多深层次问题,他们不予考虑,那是政府的责任,并不是普通英国人的责任。
这就是民主的恶果,也是英国人对于日本人太过纵容才导致的恶果。
劳合·乔治同意考虑解除英日同盟关系,但与此同时,劳合·乔治首先要把日本人全部安全的送回远东。
日本人好像并不领情,他们乘坐自己国家的邮轮返回自己的国家,并不准备麻烦英国人。
日本人确实有理由不满,他们认为自己也在世界大战中付出了重大牺牲,但同时并未取得足够的利益,这从他们的装备上就能看出来。
日本人返回远东,只乘坐了五艘日本藉的邮轮,并没有随行的货轮。
那就表示,日本人没有太多的重武器需要运输,他们甚至连火炮的数量都很少。
看看外籍军团吧,他们在撤回兰芳的时候,如果有一艘邮轮用来运输士兵,那么就差不多还有一艘货轮用来运输装备,在货轮上不仅有火炮和坦克,甚至还有足够的子弹、炮弹、油料、零配件以及够他们使用好几个月的食品,这待遇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更令日本人不满的还在后面。
就在运输日本人的船队行进在地中海上的时候,忽然遭到不明国籍的潜艇袭击,五艘日籍货轮全部沉没,大概一万六千名士兵全部阵亡。
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哪来的不明国籍的潜艇?
这简直令日本政府痛彻骨髓,因为就在出事前的第六师团中,已经差不多集中了日本陆军的全部精华,这支部队中军官的比例出奇的高,他们是要学习欧洲先进的作战理念的,当然要具有一定的军事素养才能得到充分锻炼。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明石元二郎不舍得把第六师团的人派上战场,因为哪怕是任何一名“士兵”的损失,对于日本陆军的价值都五棵估量。
但事情的离奇就在这里,当初的明石元二郎幻想着用大胜为日军部队扬名立万,但是却折戟沉沙损兵折将。后来的明石元二郎已经充分认识到欧战的残酷,所以小心翼翼,宁愿留下骂名也不愿冒险,但没想到结果确实全军覆没。
就在日本船队出事之后,英国人马上声明,德军的潜艇全部都在军港里,并没有出动的迹象,所以这次袭击和德国人无关。
那么就剩下法军舰队和意大利舰队,这两个国家也马上声明,我们的潜艇也全部都在港口里,并没有出动,因此这也和我们无关。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科西嘉岛舰队上。
科西嘉岛舰队的声明更加干脆,我们根本就没有潜艇。
看上去这成了一桩无头公案。
在事发的第二天,很多新闻媒体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大部分表达了遗憾和对凶手的声讨,只有小部分在幸灾乐祸。
兰芳的《每日新闻》就是那个最幸灾乐祸的。
在《每日新闻》的报道中,这次事件成为“官僚主义”的代名词,因为日本人因为虚无缥缈的奇怪自尊心,拒绝了英国政府的帮助,自行组织撤退,这才导致了灾难发生。
同时在《每日新闻》的报道中,这次海难事件和前一阵子发生在天津码头的“惨剧”联系在一起,因为外籍军团从来没有放弃对天津码头事件幕后推手的追查。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就在外籍军团的调查逐步展开的时候,第六师团居然发生如此惨剧,这很难不让人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但联系在一起又怎么样?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袭击日方船队的是外籍军团。
别说外籍军团没有潜艇,就算是外籍军团有潜艇,他们只要发布一份声明,一口咬死我们的舰队就在港口里,日本人能怎么办?
直接去查潜艇内的航海日志?
别搞笑了,外籍军团根本不会理会他们的这种要求。
全世界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会理会这种要求。
于是,这件事的后续发展很诡异,日本人发誓要报复,一定要让某些人付出代价。
而外籍军团的威胁从来没有停止,只要是“天津码头事件”的幕后参与者,外籍军团肯定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就在这一个月内,民国国内已经有近百人死于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包括上吊、触电、车祸、意外打斗身亡、服用食物不当、以及各种各样的心脏病、高血压等等等等。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经参与抹黑外籍军团的那次“全民狂欢”。
但同时,这些人的死没有激起任何波澜,因为国内的媒体对此事噤若寒蝉,他们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任何对外籍军团不利的声音。
当外籍军团是自己人时,他们是利益的保护者,是权利的追讨者。
但当外籍军团成为敌人时,他们是冷酷无情的刽子手,是杀伐果断的复仇者,是无所顾忌的“外国人”。
直到此时,才有部分人感到后悔,民国的媒体上也开始出现为外籍军团鸣不平的声音。
但那又怎么呢?
有些伤害并不是说一声“对不起”就可以化解的。
有些错误并不是鞠个躬就可以原谅的。
有些人会原谅,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无力抗争。
有些人不原谅,因为他们不需要崇拜,他们也不需要施舍,他们自立自强,既不会向人求饶,也不会委曲求全。
或许很多人要说:你不能因为你的母亲打了你一顿,然后你就不要你的母亲。
这其实是一个谬论,人当然不能不要母亲,但没有必要为了母亲和不争气的兄弟窝在一起,完全可以把母亲接出去另起炉灶。
于是事情渐渐演变成日本和兰芳这两个国家的对骂。
别以为这样的对骂不会发生,其实在现实社会中每天都在上演,只不过他们没有直接骂娘,认识采用另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
二月中,一个最新消息突然被爆出。
事发海域其实是公共海域,一个极为繁忙的航道上,事发当时有一艘科西嘉下属的驱逐舰正在附近,但那艘驱逐舰并未对落水人员实施救援。
这马上就成为日本人的借口,以此抨击科西嘉不遵守海上航行的基本原则,没有丝毫的同情心,也没有丝毫的人道主义精神。
科西嘉方面的回应更加诡异:鉴于日方一贯的表现,我们担心船上女士们的安全,所以无法进行救援。
这简直是可笑,这可是军舰,哪来的女人?
科西嘉马上回应,我们科西嘉非常重视女性权利,舰上确实有女性服役。
……哪怕是真有,这也是狡辩。
但日本人无可奈何,因为谁都知道秦致远、兰芳、科西嘉岛这几方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同样是自取其辱。
于是事情看上去渐渐明朗,日方船队遇袭一事,即使不是和秦致远有关,那么秦致远肯定也脱不了关系。
秦致远并不否认,因为在所有人眼中,“天津码头事件”即使不是日本人从背后推动,那么肯定也和日本人脱不了关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