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神奇雕工的铜镜
刚才习青提出,要看历史悠久的东西,所以约瑟夫才把习青给带来了,其实心里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现在,习青并没有看上的物件,假如就让他这么走掉,约瑟夫不甘心。
“先生,我这里有个佛头,你没有兴趣看一下?”
“佛头?!”
习青对佛是有很大的情感,“可以啊。”
答应之后,约瑟夫就把习青往里边的一个小屋子带了去。
接着,一个比例与人头差不多大小的头像就把习青给吸引住了,走到那张桌子前面,小心的将这个头顶残破,面目几乎已经看不见的佛头用双手给抱了起来。
这尊佛头残缺了一只耳朵,除了眼眶鼻梁和嘴巴能认出来之外,整个面庞十分的模糊,之所以说是佛雕头像,是因为在头上全是一个个的鼓包,和习青在寺庙中见到的佛像雕塑完全一样。
只是这个佛头被破坏的太厉害了,像是用钝器从一边耳朵处给硬生生的敲下来的,半边耳朵已经没有了,看的习青心疼不已。
习青知道,很多佛头是西方殖民者从古迹中盗走的,如果搬不走整尊雕像的话,就砍掉佛头或佛手,在中国很多寺庙里,许多佛像的佛头,都是后来雕琢摆放上去的。
这些佛头与其他被掠艺术品,被当做战利品一样摆放在西方殖民者或收藏家的房间里,如果不是这尊佛头过于残破,恐怕也不会留在这个地下室里了。
擦,习青心寒。
若是找到了佛身,这佛头还有些作用,但现在看来,恐怕是早已不知所踪了吧。
约瑟夫也开了不少年的店,经常有一些中国的客人,对于这些在约瑟夫看来,毫无艺术美感的破石头感兴趣,现在看见习青抱起了石头像,当下上前问道:“先生,您喜欢这个石头雕像吗?”
习青点了点头,不过马上又摇起了头,说道:“这个佛头太残破了,如果是完好的,我会考虑花出十万欧元以下买下它,不过现在……实在是太可惜了……”
习青说的是实话,这尊佛头被损毁的太厉害了,原本的色彩都没有了,即使自己买下来,也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了。
“哦,这样啊,那就真的是太遗憾了……”
约瑟夫耸了耸肩膀,他并不是为了这玩意残破而遗憾,只是为了做不成这笔生意遗憾而已。
“如果您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完整的这样的雕塑,我倒是可以买下来的……”
习青有些不甘心的说了一句,这些外国强盗那会着实抢走不少好东西,约瑟夫家里没有,说不定别人家里有呢。
约瑟夫摇了摇头,直言道:“先生,这样的东西,一般都是在博物馆里的,我也不知道谁家里会有,所以抱歉恐怕我是不能提供了……”
“那就算了,没事的……”
习青心里有些失望,继续无聊的在地下室观看。
“嗯?这是什么呢?”
习青在佛头的下面,看到几块锈迹斑斑巴掌大小的青铜器,不禁愣了一下,随着习青翻找了一下,他的眼前更是一亮。
“铜镜?!”
当习青将桌子上的那几个东西分开的时候,也看出来了,原来这些锈迹斑斑的物件,是四块铜镜,只是有三块腐蚀的太过严重,缺边少角不说,镜面的镜倍上,已经完全看不出铜镜的特征来了。
只有一块,镜面还算光滑,但是圆边和背面,也是布满了铜锈,用手稍微搓弄几下,那些成粉末状的铜锈,纷纷散落到了地上。
由于锈迹太厚,习青也无法看到背面的花纹是什么,所以也无从给这面铜镜断代,不过摸起来,这个铜镜让自己特别,舒服,这种感觉,习青还真的有可能拣漏了,所以他才问的。
“这……这是什么?”
翻来覆去的摆弄了一会这面铜镜之后,习青无意中把铜镜的镜面对着灯光,一束并不怎么明亮的光束,反射在了习青面前的墙壁上。
镜子在反光的同时,也是有着聚光的效应,照射在墙壁上的光束,明显的要比头上的灯泡亮了许多,只是在那束光线中,习青依稀好像看到一点什么东西。
习青定了定神,身体向墙壁处靠近了几步,然后拿起镜子,镜面微侧,一束光线随之又反射到了墙上,这次习青的手没有晃动,他真的从那团只有巴掌大小的光束中,看出了一丝影像。
光影映图?
好熟悉?
习青惊住了。在那团光束里,习青看到一尊菩萨莲花坐像图案,头挽高鬓的观世音菩萨衣带飘飘,神情安详的坐在一座莲花底座上,手持净瓶,面色慈祥,双眼微闭,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神情。
这个图案并不是很清晰,就在习青心情激荡,手稍稍一晃动的时候,观世音的画面就随之消失掉了。
习青马上将铜镜反了过来,对着镜面仔细的观察起来,却是发现这镜面光滑无比,并没有什么观世音的图案,可是……那墙壁上出现的影像,习青也能确认,那绝对不是自己的幻觉。
难道真的是光影?
深深呼吸了一下,习青静下心来,凝神向镜面看去,过了一会,一种奇怪的感觉在习青的心里升起。
进入镜面的瞬间,习青感觉到这铜镜似乎活过来一般,镜面上那原本细微的研磨纹理,在习青的眼中被无限的放大了。
习青发现,这些纹理在深浅程度上,都有细微的不同,应该就是这些不同,才使其在灯光的反射下,出现了那尊观世音菩萨的影像。
这跟之前的光影映图还不一样,如果说之前是因为自然的鬼斧神力,这一次完全是工艺高手的制作。
难道是一个雕刻师傅的鬼斧神工?
真心是不可多得。
这里说一下铜镜,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又称青铜镜,在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
在《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而古语释“鉴”字意就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也是最早用来照面的。
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从殷商时代开始,就有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
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在中国历次考古中都有零星发现,而到了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
到了汉代的时候,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汉中叶后经济的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便产生了质的飞跃,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铭文、图案丰富多样。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
一直延续到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在古代的时候,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就像现在的玻璃镜,几乎每个人都要用。
同时它又是精美的工艺品,现在一些大博物馆里收藏的铜镜,均是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的铸造中心,由北开始向南迁移的重要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全面发展。无论是铜镜的铸造工艺,还是铸造的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
而到了秦汉,出土的铜镜数量最多,使用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
至于隋唐铜镜,较前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银亮,既美观又适用。
到了宋金元的时候,铜镜的制作工艺就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了,大多都是延续了汉唐的风格,只是多出了一些历史故事铜镜等等。
近些年来,收藏铜镜的人也是在不断的增加,价格更是逐年上升,一个品相不错的汉唐铜镜,拍出百万的天价都属正常,而一些有传承的镜子,更是在千万以上。
如果谁能将那两半破镜重圆故事里的铜镜找到,恐怕单是以那故事背景,其价值就不可估量了。
按照铜镜的发展史,习青几乎可以断定,这块铜镜绝对应该是隋唐时代的,原因很简单,佛教就是从汉末五代之后传入到的中国,并且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发展。
能将观世音菩萨的佛像,如此费劲心机的用铜镜研磨纹路表现出来,恐怕除了佛教盛行的隋唐时期,再也不会有人花费这么大的功夫了。
这真的是一个厉害的工匠,只是习青不知道这块堪称奇珍的铜镜,为何会流落到了国外?并且这么多年以来,也没有被人发现其中的玄虚。
“跑到国外来淘弄自己国家的宝贝,习青真是无语了,不过能够带回去这件宝贝,应该是不错的……”
习青自嘲的笑了笑,虽然从文物的保存上来说,那些敦煌的经卷和眼前的铜镜,留在国外未尝不可以保存的更好,因为在国内那十年动乱中,不知道有多少文物化为灰烬。
但是从心理上而言,习青宁愿收藏在国外博物馆里的那些宝贝被焚烧殆尽,也不愿意从别的国家看见自己国家文明的发展历程,不是因为别的,那是一种无言的嘲讽,提示着百年前中国所承受的那场耻辱,而这,是习青最不想回忆的痛处。
“我想问一下先生,这块金属铁片,什么价钱?”
习青摇了摇头,收回思绪之后,拿着铜镜对约瑟夫扬了扬,他这是在欺负约瑟夫不懂这玩意,故意把铜镜说成了金属铁片。
“哦,不,这位先生,这可是贵国的镜子啊,在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用金属制造的镜子,价格十分贵的,这绝对不是你说的铁片……”
约瑟夫强调着,习青没想到约瑟夫还懂点这东西的知识,不过听他的话音,了解也不多,当下就说道:“约瑟夫先生,好吧,就按你的说法当是镜子好了,但是您能从镜子里面照出自己来吗?”
习青的话让约瑟夫有点语塞,那青铜镜面虽然光滑,但是由于氧化的原因,镜面变得有些模糊,最多只能照出个人影来,根本看不清人的轮廓,和国外那些十六七世纪制作的金属镜子,的确有很大的区别。
说老实话,国外对于艺术品的定义,除了书画类的之外,很讲究实用价值,而这块铜镜背面锈迹斑斑,镜面模糊不清,一没有艺术鉴赏价值,二没有实用价值,摆在房间里都掉份,约瑟夫实在找不出话来反驳习青。
“这,但这的确是个宝贝的,您还是要多出一点钱。”
“约瑟夫先生,如果您把它当成是个宝贝,那还是自己留着吧……”
习青见到约瑟夫站在那里,面色犹豫不决,也不说价钱,遂把手中的铜镜扔在了桌子上,当然,不是镜面朝上的,因为习青怕破坏了那观音像的研磨纹。
“2000欧元,如果您能出到这个价格,我就把它卖给您……”
约瑟夫咬了咬牙,说出一个他心里比较高的价位来。
可是这个价格,他自己说出来,都有些底气不足。
“您说的是2000欧元吗?我没有听错?”
习青微微皱了下眉头,2000欧元也就是2万rmB左右,不谈镜子里的玄奥,单以这块铜镜的品相而言,微微有点贵了。
但他的表情,夸张到叫约瑟夫觉得实在是宰了猴子。
“哎,这个价格不高了,他的来历很神奇的。”
“是吗?看起来您还要给我编造一个故事了,那好吧,您先好好想着这个故事,我不行就走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