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佛家修心,佛心
金隅发现自己的洞天世界诞生出来的灵能进入对自己的神魂同样有效,能够给自己的神魂及时补充能量,这样的事情是真的闻所未闻,从来没有听说过灵能可以直接为神魂所吸收。
如此看来自己的洞天诞生的灵能甚至可以直接转化成魂力,这也未免太吓人了,多少修士欲求增长神魂之力的神物而不可得,现在金隅只能就能够通过洞天产生灵能来补充神魂之力,这一点无所是对于金隅自己来说,还是对于他身边的亲朋好友来说都是一个大大的福音,以后只要金隅想,就能够轻松为身边的人提升神魂之力。
神魂越强,对于天道的领悟就越容易,这不可谓不是一项逆天的本领啊!
金隅现在是真的被自己的洞天神能给吓到了,这简直就是一口逆天的洞天啊!
好久好久,金隅才渐渐缓过神来,慢慢接受这个事实。
等检查完自己的身体状况之后,金隅终于没有再发现任何奇异之处了,这才渐渐平静下来心境,开始思索自己接下来的路了。
前往上层仙界这个是一定要去的,不过金隅觉得不是现在,现在还只是先探一探路,等找到了真正飞升之路后,然后再将修真界的所有隐患一一拔除掉,然后在去登临仙界。
现在自己修为已经进阶到了道尊境,先稳定一下修为,然后再去这十万大山的山顶看看。
将这些琐事思索了一遍,金隅心神渐渐稳定下来,然后开始稳固自己现在的修为境界。
金隅这一次足足花费了半年时间来稳固自己的境界,因为他不但要稳固境界,同时还需要探索自己现在成就的这个黑洞洞天,要将这个奇特的洞天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给挖掘出来。
黑洞洞天非常奇特,它吸收天地间一切能量物质,就好像是一个真正的宇宙一般,同时它诞生出来的灵能又具有无属性状态,这是一种强大的包容性,同时也一种彻底的返本归元,金隅将黑洞洞天诞生的灵能称之为混沌之力,而自己的洞天也称之为混沌洞天。
天地间一切诞生于混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自己的洞天容纳万物,将一切返本归元,重归混沌。
修成混沌洞天之后,金隅越发感觉到自己这方天地的天道有问题。
怎么说呢?
金隅觉得确切的感觉就是自己所在的这方天地的天道受伤了,似乎陷入了极为虚弱的状态之中,这样的感觉非常强烈,甚至他都隐隐能够感觉到天道在向他发出求救信号。
这样的感觉在他修行稳固境界之时感觉非常的强烈,但是金隅对于自己心底产生的这个念头觉得非常的荒谬。
天道乃是无情无思之物,难道它还能够拥有人性化的一面,这简直是可笑。
所以金隅一直都没有在意自己心底诞生的这个念头,一直都在努力稳固自己的修为,不单单是法修,同时还有星辰战体,还有自己的佛力修持。
佛力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力量,金隅也终于发现了自己的洞天有一种能力不能够转化,那就是佛力。
不过也不能说完全不能转化,金隅发现如果自己的念力和洞天诞生的灵能糅合的话,可以诞生出佛力来,只是这个糅合的过程比较漫长,还不如自己通过佛修之法来修持佛力。
这个时候金隅倒是对佛力另眼相看了,自己的混沌洞天竟然无法衍化佛力,这就说明这种力量有着它极强的特殊性,难怪一直以来佛修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因为他们确实有着自己极为鲜明的特色。
所金隅在稳固修为之后,反而开始认真修炼起佛力来,金隅的佛力修为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几乎就要塑造金身了。
不过想要塑造金身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金身的塑造乃是一种蜕化的过程。
金隅修炼了星辰战体,肉身强悍无比,已经堪比佛宗金身,他要想进行蜕化,根本就不可能。
这个时候金隅是真的有些犯难了,难道说就此放弃佛修?
没有办法,金隅向天枢求教,天枢似乎早就给金隅思考过了这个问题。
所以他道:“佛家讲究修心,心中有佛则眼中人人为佛。尤其是佛力乃是糅合了念力,念力来自于心,也可以称之为心力,所以我觉得你可以不用在意什么佛陀金身,在佛修眼中肉身不过是一具臭皮囊而已,舍之不可惜,只要有一颗佛心就行,所以我建议你修炼出一个佛心来,佛力全部融入到心中,一样是一名佛修。”
“嘶!”
金隅倒吸一口凉气,他没有想到天枢竟然能够想出如此独辟蹊径的办法来让自己兼修佛力。
他仔细推演了一番之后,觉得天枢的这个办法竟然十分可行,这也让金隅对于天枢越发的敬佩,一颗星辰之魂竟然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异之法来,简直比人类的智慧还要高。
万物皆有灵,但是人类身为万灵之长,一直以来都对其他生灵天然拥有一种俯视姿态,不过和天枢接触得久,金隅就越发觉得人类应该拥有一颗谦卑的心,世界一切智慧皆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增长的,即便是一株草、一头兽亦或是一颗星,只要它们有恒心有毅力,它们一样可以将自己的智慧开启进化,而不会弱于人类。
金隅一直以来都和天枢平等相交,现在更是向天枢郑重道谢。
天枢倒是表现得很平淡,道:“你不用向我道谢,未来也许你就是众星之主,到那个时候,如果你还感念今时之恩,到时候你在给予我足够的回报就好。”
一直以来天枢都在向金隅施恩,金隅也知道和自己关系密切的一众星辰之所以愿意帮助自己度过一道道的难关,其实他们也都是在做一种长远的投资,希望未来能够在自己这里收获更多。
金隅郑重对天枢道:“绝不敢惑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