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清算旧账了(2)
语气轻顿了下,他又加重语气,特地的又说道,“还有九公主,皇上你虽然把九公主赐给了我。可皇上当时只不过是把九公主当成废物一般的扔给在下罢了。也得亏九公主自己争气,要不然她现在还只会是
被你嫌弃的女儿而已。”
慕珩的话是翰宣帝反驳不了的。翰宣帝一时间急的额头处更有大颗大颗的汗珠淌落。
他将他的大腿抱得更紧了,急的眼泪已经从眼眶里飙落而出了。
“九千岁,你也说了,九儿是朕的女儿。你杀了朕,九儿要是知道了这件事情她一定不会原谅你的!”
死到临头了,翰宣帝像是溺水之人抓住了浮萍突然无比庆幸生了最小的女儿,还把最小的女儿嫁给慕珩。
他现在更是希望能用小女儿来牵制住慕珩。
慕珩眸底已经有冰霜在凝结了。他将脚猛的一抬,直接向翰宣帝的脑门处踹去。
翰宣帝痛呼了一声吼,抱着慕珩大腿的两只手根本舍不得放开慕珩。
“慕珩,看在九儿的面上……你就放过朕一把。朕发誓,朕以后一定会洗心革面,做个爱护子民的好君王。朕也会帮你的父母平反。朕还可以保证让你九儿一辈子都能活的幸福快乐。”
慕珩嘴角扬起一抹乖佞的弧度,脚下用力的一拔,从他的双臂间抽出一只腿来。然后就朝着翰宣双手的虎口处一踢。
翰宣帝虎口一麻,不由得放开了慕珩。
慕珩宽袖重重一甩,往后退了几步,与翰宣帝保持开距离。
翰宣帝虎口处的麻痛感刚过,他就又要从地上爬起奔向慕珩。
而慕珩冰冷的说话声却是在他从地上爬起身之前,在他头顶的上半空响起。“皇上,你放心吧。九公主和皇后娘娘是不会知道是我送了你最后一程的。当然了,为了弥补九公主,我慕珩这后半生一定会当爹当兄当夫一般的宠着她的。等以后我们的孩子出生了,我会教他如何保护他
的娘亲的。”
提起颜子婳来,慕珩眉角间总是萦绕着一股温柔。
一双邪眸里的射出的眸光也温柔似水起来。
“对九公主来说,她只是失去了一个不疼爱她的父皇而已。但她会得到更多份的爱。”
翰宣帝被他的话给刺激了。
他脸色的肌肉剧烈的抽搐着,目光死死的瞪着慕珩。硌着地板的指关节开始发白。
慕珩也用冰冷慵散的目光回望他。
两人的目光在半空中相碰撞。
一个锐利鹰隼,恨不得用目光直接将慕珩杀死。
一个冰冷慵散,似是只把翰宣帝当成了可笑的苍蝇。
在这样悬殊目光的差距下,翰宣帝最后还是败下阵来了。
他眼里的仇视瞬间变为温顺的讨好。一个九五之尊,再也顾不上礼义廉耻,对着身形颀长高大的阉人就不停的磕起头来了,“九千岁,放过朕吧……只要你饶过朕,朕发誓以后一定什么事情都可以听你的。若朕有违誓言,那就让朕和……朕的
妻女们……死无全尸。”
慕珩眼皮轻抖了抖,看向翰宣帝的目光变得凛冽而寒冷。
他要发誓就发自己不得好死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带上“妻女……”
清脆的磕头声非常有节奏的在殿中回荡开。
翰宣帝不停的磕着头,额头处都已经被他磕出了血痕。
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留下了一道殷红触目的血迹。
终于的,一双鹿皮长靴又走到了翰宣帝的面前。
翰宣帝一抬头,慕珩又阴森森的笑道,“皇上,其实本督也可以不让你死的。不过……你可不可以按照本督的意思拟定一份册封太子的诏书啊。”
慕珩突然改变了主意,却让翰宣帝心里一喜,差点要喜极而泣。他感觉自己好似一下子又从鬼门关里被拉了回来。
这个时候,莫不要说一张册封太子殿下的传位诏书了,就是让他搬起梯子去给慕珩摘天上的星星。他都是愿意的!
毕竟,只要他还能活着,慕珩带给他的这些羞辱他都会有机会报复的。
但身为皇帝的他,还是在心里打了个圈儿,回答道,“九千岁,你要立谁为太子?”
“皇上你等下就知道了。当然了,皇上你也可以不答应本督的要求。只不过啊……”慕珩掩唇轻笑,一只手已经钳制住翰宣帝的脖颈。
“朕答应……朕答应九千岁你提的要求……只要九千岁你不杀朕……”翰宣帝十分没有骨气的连忙点头答应了。
慕珩嘴角轻扬,翰宣帝一定是明楚国有史以来最丢人现眼的皇帝了。
他刚才故意一吓,说要送他去死。翰宣帝就已经吓得快要魂飞魄散了。
现在他再趁机提出册封太子的事情,被吓了的翰宣帝为了活命,自然是不会拒绝他的条件了。
不过,等翰宣帝立好册封的诏书后,一定要死的!
慕珩不再说话,宽袖重重一拂,回身走到殿中的书案前。
那里有笔墨纸砚。
那里也放着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玉玺。
翰宣帝哆哆嗦嗦的从地上爬起来,等慕珩帮他研好墨后,抓起狼毫笔。
慕珩从宽袖里拿出一份空白的明黄色卷轴。将卷轴摊开,慕珩轻声念起,“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奉太上皇遗诏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
元良……”
为了照顾翰宣帝,慕珩念的很慢。然翰宣帝在听到慕珩定的太子人选后,手上的笔一顿,蹙着眉头就抬头望向慕珩。
一脸的难以置信。
“九千岁,你定的这个太子人选会不会太……”
翰宣帝刚要提出异议,慕珩一只右手已经抓住了翰宣帝握着狼毫笔的手,强迫着他在黄色的诏书上写下了那四个字……
一份册封皇太子的诏书就此写好。慕珩又将传国玉玺塞入翰宣帝的手里,让翰宣帝将玉玺盖在那张诏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