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七公主的婚事(2)
红盖头下的颜子婳偷偷将盖头掀开一角,也看到了被蝴蝶萦绕的百里子薇。
她嘴角一抽。
这小白莲真是无耻到家了。
走到哪里都想让人夸她有多美有多靓,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向世人宣扬她百里子薇是这世上最美的仙女。
只是……
她真心烦透了她这一招。
以前在宫中,她下不了手。现在在宫外,百里子薇还这么作,那就不要怪她不客气了。
颜子婳眼底划过一抹果决冽光,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心里酝酿着。
人群中,宁清扬和一个大概二三十岁的男子并肩而站。宁清扬一直是百里子薇众多爱慕者之一,如今看到美的连蝴蝶都能引来的七公主,他一颗心炙热的心烧得更旺了。
恨不得能把这样一个仙女拥入怀中好好疼爱。
“宁贤弟,你是进宫见过七公主庐山真面目的。七公主是不是真的如外界说的那般貌美如仙啊?”一个淫邪的说笑声在宁清扬的耳畔边响去。
宁清扬侧头去看身边的男子。此人姓章,名如海。是和他一起进京赶考的同僚。今年二十八有余,只不过,他考中了状元。而此人名落孙山了。
今天是他百般央求,他才带着他来九千岁府见识世面的。
可如今,他一双贼兮兮的眼睛正散发着淫邪之光看着被蝴蝶萦绕着的七公主。宁清扬觉得自己心中的女神被他用眼神亵渎了。
他心里有些不爽,眼里流露出厌恶的光芒,冷冰冰提醒“七公主自是貌若如仙。皇上极为怜爱她。她这样的女子是万千男子梦寐以求的。章兄和贤弟我这样的都不可能娶到她的。”
“此言差矣。”章如海一只手轻轻摩挲着下巴,看着百里子薇的身影,脑海里已经意淫着把她压下去的画面了,“宁贤弟,愚兄此次虽名落孙山,但那是愚兄怀才不遇。七公主是仙女,他定是和世间那些贪慕虚荣的女子不同。若是老天能给愚兄一个在七公主面前露脸的机会,以愚兄的能力说不定会让七公主倾慕的。”
宁清扬已经听不下去了,身形只到他肩膀,一脸雀斑的章如海竟好意思说七公主会倾慕他。
他再次厌恶的提醒着,“章兄,你家中已有贤妻孝子。七公主她不是你可以宵想的。”
“宁贤弟,你这话可不对。愚兄我是有才之人,若是有机会,当然要蹬掉乡野村妇另攀高枝了。”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三,夫妻对拜!”
在喜婆的高呼声中,明楚国的两大“奇葩……”终于就此结为夫妻了。满大厅来给九千岁庆贺的官员都只把这两人的结合当成一场闹剧来看。
一个阉人娶了一个嫁不出的公主,以后肯定会有一出又一出的好戏等着他们这些官员围观呢。
“送入洞房!”喜婆又是喜气洋洋的一呼,作为新郎官的慕珩已经用一根红绸牵着颜子婳往卧房走了。没有了这两个主角后,满大厅人一时间又把注意力纷纷集中在比今天的新娘子还要有排场的七公主百里子薇身上。
百里子薇戴着有幕离的玄帽,由一群侍女们簇拥着立在厅中的一隅,清新明艳的如雨后的圣洁的一朵百合花。
只远远看上一眼,就能让不知道多少男人为之癫狂。
宁清扬和章如海混在百官之中,他们和别的男人一样都用炙热的目光仰望着百里子薇这朵娇艳无比的百合花。
新房里,红窗喜烛新被,入目一片喜气洋洋。
慕珩长身玉立的挑落了颜子婳头上的红色盖头。红色的盖头落下去后,露出了她施了粉黛的面靥。或许是因为她最近清瘦了些些,她那张脸虽然和“漂亮……”还是沾不上一点关系。可落在他眼里,似乎看着比以前舒服多了。
尤其是她的那双黑漉漉亮晶晶的眼珠子,仰头看他时,骨碌碌一转,眉宇间倒是被她转出一些灵气。
颜子婳见慕珩一直在打量她,她也不害羞,也转动着眼珠子去打量他。
两人目光一时间在半空中相撞。
慕珩略显尴尬的移开了目光,“九公主,本督还是那句话。本督是阉人,既是娶了你,以后自是会把你当成妹妹般疼爱。”话虽这样说,可和她共处一室,周围还一派喜气洋洋,这氛围他多少还是不适应的。于是他启唇又是一笑,笑容让人看着就如浴春风,“九公主,那你自己照顾好自己吧。以后在这府里有什么需要,就直接和管家说。若是有人欺负你,那就找本督。”
话落,施施然一抱拳,他向她行了个君子礼,随后离开了新房。
等他离去后,颜子婳才细细打量了一番新房里的摆设。虽说他们两人是假夫妻,可慕珩倒还真没有亏待她。屋里摆放的吃穿用度皆是极品中的极品。
“主子!”雀儿就在此时推门而入。
颜子婳看到她,猛然又想起还在九千岁府的百里子薇。这朵小白莲啊无时无刻的都摆出一副“老娘最美,你们这帮凡夫俗子快来给老娘跪安……”的姿态,之前在宫中,她下不了手。可今天……嘿嘿……
“雀儿,七公主现在在哪里?”颜子婳边说边脱下身上穿着的喜服……
慕珩刚从颜子婳住的院子里走出来,两个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就带着一个穿着太监衣服手捏着拂尘的老太监向他走来。见到慕珩,三人齐齐向他行礼。
慕珩眯着眼认出了那个老太监。
他是徐景福,在锦贵妃身边伺候的老人了。
如今他来见他,那必定是锦贵妃她……
徐景福一脸谄笑,从宽袖里掏出一大碟的银票及两张地契,献媚的交到慕珩手里。“九千岁,今天是你大喜之日,锦贵妃特地让奴才带来了她备下的薄礼,还希望这点薄礼能入得了九千岁您的眼里。”
慕珩接过他那一叠银票,厚厚一叠银票,每张银票的面额都是五千两。这厚厚一叠的银票怎么着也有几万两。更不用另外的两张地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