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屯兵渔阳
卫青将主父偃的上书呈报给了刘彻,刘彻看到主父偃的上书,立刻被主父偃的文采吸引,就高兴地说道:“如此掌握《周易》和《春秋》的博学之人,怎能流落民间,快快派人请他前来,朕要与之细谈。”
“诺。”
卫青带领几个随从直奔长安街遇到主父偃的地方寻找,发现早早已没有主父偃的踪影,卫青就问长安街旁边的小商小贩道:“可见到那个讲经论道,衣衫褴褛的人到哪里去了?”
有一小贩指着东门口方向道:“此人在这里连待了三天,然后唉声叹气的向东走了。”
“多谢,多谢。”于是卫青就带领人向东寻去,一路问询,一路前行,竟然走出了长安的东城门。
卫青带领人马直接出了城门,随从们问道:“侯爷,恐怕这主父偃已经离开长安了吧,要不然我们就这样回去禀报皇上吧。”
“开什么玩笑,皇上吩咐下来的事情,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完成,何况是这样一件找人的小事情,否则要我们何用,不想要脑袋了。”
这随从一吐舌头道:“侯爷教训的对,我们接着向前找吧。”
众人就快马加鞭直接向东沿途寻找,当问到一位樵夫时,樵夫答道:“众位寻找的可是一位长相一般,穿着破衫褴褛的矮个子之人。”
“正是,正是。”
“哎呀,昨天走到这里都饿昏了,是我拿出干粮给他吃才缓过神来,我问他要去哪里,为什么一人前行,他却哭喊着说自己满腹经纶没有用武之地,这事老天在灭自己呀,哎,我还以为他是疯子呢,看他没有大事就离开了,今天没有再看见了。”
“多谢小哥,”卫青转身对随从们说道,“我们继续追,他没有食物了,一天时间应该走不远。”
“诺。”
卫青带领人马继续向前追赶,大约又追赶了十多里的地方,到了雄伟壮丽的灞桥,只见灞桥的石栏杆处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卫青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高兴地喊道:“主父偃,皇上召见,皇上要召见你。”
灞桥上的那人回头观看,一看是卫青,同时仿佛听错了一般道:“侯爷,你说什么?”
“当今皇上让我来宣你进宫,皇上要召见你。”
“啊,真的吗,苍天终于开眼了,感谢苍天。”主父偃噗咚一声跪倒在桥上咚咚咚的连叩了几个响头。
主父偃叩完头爬起来下桥奔向卫青道:“要不是侯爷来的及时,恐怕我主父偃已经跳进了这灞水,多谢侯爷提携,小的这就跟侯爷去拜见皇上。”
“哈哈哈,开明睿智当今皇上是不会埋没任何一个有才之人的,那就请跟我走吧。”
一行人走到未央宫,主父偃就要狂奔而入,卫青连忙拉住主父偃用不自然的眼神看看主父偃的全身,主父偃马上也意识到了自身的破衣烂衫,然后两人同时哈哈大笑,卫青道:“我陪你去河边洗一洗然后到衣铺换套合身的衣服再去见皇上。”
“听候爷的。”主父偃只回答却没有迈开脚步。
“怎么了?”卫青疑惑道,然后看到主父偃很羞怯的表情马上意识到了,就接着说道,“请兄弟放心,那边有一家衣铺,我是老主顾了,都记我帐上了。”
“多谢侯爷大恩,小的日后定当回报。”主父偃激动的一拱手道。
“哎呀,见皇上要紧,我们快去准备吧。”卫青拉着主父偃急匆匆而去。
未央宫宣明殿内刘彻屈膝坐在大堂正中,主父偃正襟危坐在一旁,熟悉换装后的主父偃尽管没有清秀的外貌,但也已经有了中年人的稳重成熟,刘彻说道:“看了你的上书,《易经》和《春秋》被你解释的入木三分,这是朕要接见的原因,但要把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事物上,还是要看人的领悟,不知道你在治国之道上有何高见。”
“禀陛下,小的高见谈不上,但是可以给陛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出主意,请陛下问题。”
“好呀,目前的大汉,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朕首要的任务是要稳定边疆,安定四夷,让八方来朝,可惜呀,让朕最头疼的是后方,不知道后方如何治理才不至于前方正奋力拼杀,后方却着了火。”
“陛下,小的知道陛下忧虑的是什么,目前的国强造就了诸侯的强大,有些诸侯连城无数,掌控千里范围,财富充足而不服从于中央,代代相传实力越发加强,解决此问题需要执行一个办法,各位诸侯王都有子嗣,有的子嗣还很多,陛下可以颁布一份诏令,诸侯王过世后王位不能只传给长子,要传给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封为侯爷,然后平分先王下面的徒弟,这样一来大的诸侯就会变成小的诸侯,长此下去,诸侯实力就自然消失,陛下对这一隐患可以去除了。”
刘彻沉思片刻满意的点点头道:“主意不错,不过这长子会同意吗?”
“陛下,长子是有抵触,但其他更多的王子要做侯爷和王了,会全力支持的,多数支持的政策必定会执行无阻呀,这就是我给陛下上书中最后的《推恩令》之策。”
“好,好,就用这个《推恩令》,让诸侯们知道一下哪里才是中央。”
接下来主父偃和刘彻的谈话越发深入,解决了刘彻眼下疑惑的大小事务无数,刘彻感叹道:“怎么没有早点遇到如此大贤之人呀,朕命令主父偃为郎中。”
好吧,主父偃时来运转,走马上任,彻底脱离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从此走上了富裕也走上了人生的末途。
内朝官职逐步的建立,刘彻又在思考外朝的官员,如今张欧接替韩安国为御史大夫之后,没有什么建树,现在又常年有病在身,毕竟岁月不饶人呀,想到这里让他想起了几年前贤良对策上书,刘彻一遍遍在翻阅太常呈上来的对策,突然看到一个下等的对策写得切中时弊,很受刘彻喜欢,刘彻自言自语道:“太常差一点埋没人才呀。”说完大笔一挥变成了上等第一名,再看名字是公孙弘,刘彻不由得说道:“好熟悉的名字。”
一旁的韩嫣提醒道:“陛下,此人十年前就已经被陛下划为第一过,不过后来没有干出大的成绩,就退隐故乡了。”
“哦,这样呀,真这次看到对策也是很符合现在的形势,朕要再次召见一下,不能埋没任何的人才,你这一提醒朕倒有点印象了,好象此人是一个老头呀,十年前就是,不知道现在长成什么样了,朕很好奇,再看看吧。”
“诺,如果陛下执意要看,臣这就传唤去。”
“快去吧。”
其实这些送给刘彻的看的对策人选全在太常官所待命,皇上一有召见的意向要马上进宫,公孙弘自是不例外,没有多时,公孙弘就来到了未央宫的宣明殿,刘彻睁大眼睛看到了面前站立的这个老头,不由的兴奋道:“公孙弘,想不到十年不见依旧如此这般硬朗帅气,请问高龄呀?”
“回陛下,臣已经古稀之年了。”
“哎呀呀,真是奇才也,”刘彻对着韩焉道,“看到了吧,古稀之年依旧挺拔帅气,眼明耳顺,天助大汉呀。”
“全是托陛下洪福。”
“好,你在对策中提到的凭才干任官职,不听无用的意见,不制造无用的器物,不夺民时妨碍民力,有德者进无德者退,有功者上无功者下,犯罪者受到相应惩罚,贤良者得到相应奖赏的对策,朕感同身受呀,不知道卿有何打算。”
“在淄川国推荐贤良文学时,臣就对国人说过,我曾经西入函谷关应天子之命,因为无才能而被罢官回家。希望大家推选别人,可谁知他们却说臣恭谦谨慎的孝顺后母,在后母去世后更为之守孝三年。这些都是作为孝子应该做到的小事事情,谁知菑川国国人一意推举我,我只好再次前来耽误陛下的时间。”
“哈哈哈,好玩儿,好玩儿呀,”刘彻哈哈哈大笑,然后一本正经的说道,“朕拜卿为博士,金马门待诏,朕要重用。”
“谢陛下隆恩。”公孙弘拜完就退下殿去。
在金马门侍诏期间,公孙弘几次上书都切中时弊,对策如流,刘彻暗自观察公孙弘,发现其品行敦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吏事,又能以儒术缘饰文法,武帝因此非常高兴,马上任命公孙弘为左内史,治理京畿事务,如今多年过去,京畿事务治理的井井有条,起到了巩固京城的表率作用。
刘彻想到这里一拍几案道:“朕有主意了。”颁布诏旨免去张欧的御史大夫,让其返乡颐养天年,任命公孙弘为御史大夫,进入外朝官的中枢机构。
这一些都安排妥当之后,突然谒者快报道:“陛下,匈奴人有袭击边关了,其中渔阳损失最重。”
“啊,岂有此理,匈奴强盗真的是必须除掉呀,马上召集群臣上朝议事。”
“诺。”
众大臣听到匈奴侵扰这件事,马上就意识到刘彻一定会再次发兵进攻匈奴,汲黯说道:“陛下,这些都是上次征伐匈奴造成的后果呀,如今钱粮花费了无数,需要陛下三思呀。”
刘彻听到汲黯的话一脸的不屑,心想要不是几朝老臣,早就不能再让你在这里待着了,如今还来阻止朕出兵,你被匈奴吓破胆的心魔还没有消除呀。
丞相薛泽看到情况不妙就接着话茬道:“陛下,汲黯所说的钱粮确实有些紧张,可以缓一缓时间在行对付匈奴,让民众得到喘息,仓库有所存粮。”
此时刘彻看到两个人如此说表情就缓和了许多道:“汲爱卿所说是因为招惹匈奴才会遭此侵扰,朕不这么认为,既然要缓解钱粮紧张局面,那就派人前去渔阳镇守,谁可担当此任?”
大殿下鸦雀无声,刘彻接着问道:“韩安国腿伤怎么样了?”
薛泽道:“最近这段时间探望,韩安国腿伤基本痊愈。”
“好,下旨封韩安国为材官将军屯兵渔阳,缓解边关危机。”
“诺,陛下圣明,陛下圣明。”伴随着阵阵的呼喊声,刘彻退朝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