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青木镇
有人说,天道难窥。
有人说,人心叵测。
正是因为如此,从洪荒古元直到现在,人们对窥天道、识人心之术孜孜不倦地追求。
以致命理之学盛行,风水阴阳之术成为帝王之术,千百年来蓬勃发展,高人辈出。
但真正能够窥天道、识人心之人,除了必须有天生慧心,还要得遇高人指点,加之几十年的刻苦修炼,方可成为通阴阳晓五行的易学术士。
有史以来,正式记载中,第一个生具慧心之人,便是周文王。
文王不仅凭其文成武德奠定了周朝八百年气运,更是将先天八卦发展成一部浩瀚的《周易》,启迪了无数凡人,使得他们也有了参悟命运的机会,得以趋吉避凶,掌控命运。
而韩云卿和慕容正便是当今天下,为数不多的具有天生慧心的人。
他们自然不必通过《周易》中的卦辞去参悟天机,仅靠天生慧心,便已经有远超常人的预知能力,更何况二人又经天机峰老人二十年培养,若说这俩师兄弟是当今天下参悟天道的最强者,恐怕也没人会否认。
但究竟天道与人心,哪一个更难了解,无人可给出定论。
人伦之上,更有天道;天机所至,皆为人心。
第二天一早,慕容正收拾好行囊,将师兄韩云卿相赠的混世珠贴身放好,最后一次看了眼住过二十年的偏房,便向山下走去。
经过一夜的雨水洗刷,朝阳中的天机峰格外宁雅秀丽。沿着下山的小径,慕容正一步一回头,方才知道离别的脚步竟是如此沉重。
从小便是在山中长大,又在这里开了慧心灵窍,懂得人世情伦,而且,这里还有自己视为父亲一般的师父,和兄长一般的师兄。
但离开天机峰却是自己的命数,天命难违。
而且,自从自己开始修习天道人心之术后,师父便给自己与师兄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也是压在他们两师兄弟肩上重重的责任。
如今自己修为初成,必须勇敢面对命运,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了。
想到这里,刚刚二十岁,年少轻狂的热血,这一刻在慕容正的血管中燃烧起来。
他坚毅地向着山下的远方走去。
贴紧胸膛的混世珠,带着一丝师兄的气息,却又不抗拒慕容正的气场,正微微发着热,仿佛告诉慕容正,他不是一个人在路上。
下山的第一站,是距天机峰最近的一个小镇,青木镇。
初次来到山下的世界,带给慕容正最大的触动不是新奇,而是苍凉。
天机峰万物灵秀,风水极佳,按理说,山脚不远处的青木镇,应该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再不济,也应该是祥和安宁的生活画面。
但是出现在慕容正眼前的,似乎可称之为人间地狱。
镇子中只有一条主街,街两旁虽然店铺林立,却都破败不已,有很多家已经关门锁窗,就连窗上都结满了蜘蛛网。
路上行人面黄肌瘦,仿佛行尸走肉般在街上蹒跚而行。
路两边稀稀落落跪了一地脖子后面插着茅草的饥民。
慕容正对这幅景象很不理解,于是拉住一个匆匆路过还算正常的行人。
“这位大哥,请问这些在脖子后面插着茅草,跪在地上的人,是在做什么?”
“年轻人,听你口音像是本地人,怎么还不知道镇子闹瘟疫的事?他们这都是活不下去在这卖儿卖女的人。”
慕容正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人也可以像物品一样被买卖,这就是世道给他上的第一课。
“唉,天道不公。我们青木镇,一向民风淳朴,安居乐业,没想到前阵子突然遭了天灾,又闹起文艺,十户倒是有六七户都逃了!”
看着跪在眼前的灾民,慕容正动了恻隐之心,他掏出身上所有的铜钱,挨个分发给路两旁的镇民。
问清方位,慕容正朝小镇后山的方向走去。
从第一眼看到小镇的惨象开始,慕容正便扩散出自己的气场,对当地风水做了一番探查,但是从气场反馈回来的迹象来看,此地绝非大阴大恶之地,反而是极好的安居宝地。
这说明了两种可能。一是慕容正的御气窥天之术在离开天机峰后便失灵了,二是这里的风水此刻正受到来自外界的强烈干扰。
慕容正当然不会相信第一种假设,于是他决定从地脉入手,探查青木镇七关,查明天灾发生的原因。
经过一路上的打听,来到后山时,慕容正对这里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与慕容正所猜想的一样,半个月前,瘟疫袭击了青木镇,镇上人口锐减,十之有三的人死在了这次瘟疫中。
剩下的百姓,生活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从后山开始,慕容正仔细探查了青木镇七关的生气流动,结果让他大为吃惊。
因为七关的位置全部都被人动了手脚,可以说是面目全非,更为诡异的是,青木镇地脉中流动的生气似乎有些异样,像是掺杂了某种极阴的浊气。
只是慕容正经验有限,一时间还无法想到青木镇的七关地脉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如果只是改一个小镇七关的位置,那么天下很多门派的阴阳术数都可做到,但如果要使某个地方的生气发生改变,那就是一种逆天的行为了,就是书中都少有记载。
慕容正心里盘算了一下,这种能力,他有,师兄有,师父自然也有,但是这三个人都不可能做这件事。
难道世间还隐藏着如此多的高人,为自己所不知?
而他对青木镇风水格局动手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无数的疑问盘旋在慕容正脑中。
二十岁的慕容正,便是从对世道的疑问中开始了自己的入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