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你家助教
袁木一大早就出发,转几趟车,中午才到镇上。老臧靠着皮卡车抽烟,见了袁木便徒手掐灭烟头,丢在路旁的垃圾桶里,朝她走过去:“你行李呢?就一个包?”
“嗯。”
“待几天?”
“两天。”
“车上有面包,你先吃点垫垫,估摸到家饭也做好了。”老臧发动皮卡车,熟练地在街道中钻来钻去,然后往山上开。
山路蜿蜒,不能开快,袁木把车窗摇下去,山林扑面而来,面包的包装塑料袋被风吹得“簌簌”作响。袁木看着窗外久违的青山绿树,咬一口面包,还是红豆馅的。
老臧是袁松林的其中一个徒弟,从外地慕名而来死皮赖脸非要拜师,袁松林屡拒不成,只好同意他留下来。八年过去老臧已经从一个城里青年变成了村中大汉。有一次老臧、小皮和袁松林在院子里喝酒,袁木写完作业出来透口气,隐约听到老臧讲起过去,似乎是个很不如意的故事。
老臧也把车窗摇了下来,胳膊架在窗框上,吹着口哨。这段山路开起来不算容易,路窄弯多,还没有道路反光镜,也就是经常上下山的人才能开得轻松。袁木坐老臧的车很放心,一路看山吹风,十分惬意。
进了连易山村,还要开不少路,才到袁木家。一排五间带院子的平房,只有最中一间是住人的,老臧停好车,小皮就从屋里跑出来:“赶紧的,饭好了。”
小皮是村里土生土长的,比袁木小一岁。老臧就住在小皮家里,前几年还交房租,交着交着大家就都忘了这回事,村民们已然默认老臧是小皮家的大儿子,尽管小皮坚决不叫哥。
饭桌上摆满了菜,热菜都用盘子扣着,袁松林掀开盘子:“回来了,吃饭吧。”
“嗯。”袁木和袁松林对视一眼,等于是打了招呼,洗手坐下开吃。
饭桌上只有老臧和小皮时不时互相刺几句,父女两人一声不响闷头吃,偶尔抬头听听那俩人唇枪舌战,最多笑笑,笑也是闷在喉咙里的笑。吃完饭袁木帮着洗了碗,然后老臧和小皮就回去,让他们父女好好说话。
袁木坐着她十二岁打的小板凳,没寒暄,直接入正题:“我和圆圆能聊天了。”
“好好,很好。”袁松林笑眯了眼,不住点头。
“圆圆现在叫邹琪,以后我们见她,要叫她现在的名字。”
“这是对的。”袁松林同意,“不用太急,咱们找到她就好,其他的慢慢来。你上次说,她是学什么的?”
“法学,在政法大学。”
“学法律的,以后要做律师吧?这孩子真优秀。”
袁木点头:“她还是班长,成绩很好。”
袁松林心中宽慰,感慨道:“当年你妈妈就不想让你们女孩家家的跟我一样,整天跟木头打交道,要是她在上面知道圆圆能当律师,肯定高兴的。唉……”似是想起往事,袁松林一时不再言语。
袁木说:“我每个星期都去圆圆家里。”
“哦?”袁松林回过神,细细询问,“圆圆的爸妈人怎么样?没有难为你吧?”
“没有,他们都很讲道理。”
“你给人家带东西了吗?没有空着手去吧?
“带了。
“这是应该的,人家不要我们也得带。说话一定要注意,别让人家觉得我们是争孩子去的。”
“我知道。”
袁松林喟叹一声,目光慈爱:“你从小就懂事,我知道你自己都有分寸,我是实在挂心,忍不住跟你啰嗦几句。还有那个盛老师,你有没有好好感谢人家?”
听到“盛老师”三个字,袁木心底立刻像开出一眼泉水似的,咕嘟咕嘟冒着泡,脸上显出淡淡的喜悦,声音也愈加柔和:“后天我回去请盛老师吃饭。”
“请人家去好一点的地方吃,身上的钱够吗?卡里钱还有没有?”
“够,有。”
“缺钱跟我说。在你师伯那儿多干点活,别给人家添麻烦。”
“我知道。”
袁松林欲言又止,心里矛盾,想了想又说:“你一个人在外面,我总是不太放心,你有事够不着我,还是主动点好,跟你师伯说,别怕麻烦人家。”
袁木明白其中关心,点了点头。
“你休息吧?半天都在路上,肯定累了。”
“不,我上山一趟。”
过去袁木从学校回来,当天也是要上山的,袁松林没有阻拦,最后说:“那边院子里存了些木材,你想做什么了自己去挑。”
“好。”
“早点回来,路上当心一点。”袁松林说完,到旁边的房子里做家具去了。
袁木回到房间,关上门打电话。
嘟一声,电话通了,那边却没有说话。袁木有点紧张,握紧手机说:“盛老师。”
“嗯。”
“我到家了,吃完饭了,和我爸爸说过话了。”
“嗯。”
听到盛逢时的声音,袁木不再那么紧张,继续说道:“我要上山找树叶了。”
“嗯。”
“您今天做了哪些事情?”如果现在有电话线,袁木的手指肯定在卷电话线,但她用的是手机,于是她在房间里转来转去,空着的一只手这里敲敲,那里点点。
“吃早饭,工作,做家务,看书,吃午饭,看纪录片。”
“您正在看吗?我打扰您了吗?”
“没有,播完了。”
“哦……”袁木舒口气,“我星期一中午才能到,您想中午吃饭,还是下午?”
“下午。”
“好,后天下午见。”
“再见。”
“我还有一句话。”
“等你来了再说。”
电话断了。袁木拿开手机看看屏幕,真的挂断了。她放下手机,回想一遍刚才的整个对话,觉得自己表现不错,又稍稍拓展了一下盛逢时的最后一句句,猜想着:里面是不是有期待她回去相见的意思?光这么想想也挺高兴的,袁木光彩满面,快手快脚地换衣服换鞋上山。
快三点了。
盛逢时找到一部六十多分钟的纪录片,开始播放。
看完纪录片,盛逢时换衣服出门,坐车到餐厅,在预定的桌子就座,从包里拿出随身的书,找到书签,一边看,一边等姚若瑜。餐厅里的人渐渐多起来,声音有些吵杂,盛逢时目光在纸页上移动,半晌看不进去,不知不觉她开始发呆,连姚若瑜到了也没有发现。
姚若瑜坐下来抱怨了几句,突然觉得不对劲,手在盛逢时面前晃了晃:“喂,我跟你说话呢。”
“嗯?”盛逢时抬头看到她,若无其事地收起书,双手相握放在桌上,“你说。”
姚若瑜狐疑道:“你知道我来了吗?你是现在才发现的吧?亏你能这么淡定,要不是我认识你这么多年……”
“你中午相亲遇到一个‘极品’。”盛逢时打断她。
姚若瑜惊讶道:“你听见我说话了啊,我还以为你发呆呢。”
确实在发呆,不过确实也听到了,只不过是当作旁边的噪音听到的。盛逢时眼神坦然,旁人根本看不出她的真实想法。姚若瑜纵然心里还有点怀疑,没有证据也不敢说出口。
“你点菜了吗?”
“没有。”
“先点,点完了我继续跟你说。”姚若瑜招手叫服务员。
点好菜,姚若瑜喝口茶水说:“真是饿了,中午我都没吃几口。上次一跟你家助教吃完饭,我就被我妈妈抓住了。她到我家门口去堵我你知道吗?我躲都躲不开。这几天,一日三餐按点跟她去相亲,没吃过一顿好饭。要不是这个假期是清明节,我妈妈觉得不太吉利,我这个假期也不得闲。二八二九一道坎,三八三九这又是一道坎,我也有心理准备,之前还有工作当借口,现在是真没有借口了。”
“嗯。”
“今天中午我那个相亲对象,出来相亲头发都不洗!问题是他还地中海,两边头发留长了往中间盖,吃完出门风一吹,两边头发重得飘不起来,直直掉下来,笑死人了!一绺一绺那油都能甩人一脸,我的天哪,你想象一下那画面感。”
“嗯。”
姚若瑜笑完了换一副讥诮脸,摇了摇头:“也就这样了,越往后,见到的人越差,好像我年纪越大越不值钱似的。今天介绍人给我带一个这样的,说明我在她心里就是这个水平。中午见完,对方满意我不满意,那个介绍人居然打电话过来劝我,让我‘现实一点,毕竟是结过婚的女人了’。我真想把我的钱一把一把甩她脸上!我工资高,有房有车,长相好身材好,你给我配一个离异有孩秃顶小公务员?可笑不可笑。也不知道我妈妈是怎么想的,我要是真和那样的人结婚,还不如单身呢。”
“嗯。”
“更可气啊,我下午气不过,打电话给我那个形婚闪离的小基佬,你还记得吧?小我几岁,臀特别翘,脸特别帅的那个?”
“记得。”
“他现在的相亲对象都是不到三十的小姑娘!这什么世道!”姚若瑜出离愤怒,脸都气得变形了。
盛逢时笑了一声,说:“你可以不去。”
“不去?小牺牲才能换来大利益,我要是一直不肯相亲,我妈妈总有一天会发疯的,到时候我要么跟家里断绝来往,要么出柜——出柜跟断绝来往没什么差别。”
盛逢时垂眼不语。
姚若瑜觑着她的脸色,谨慎地问:“你最近……”
“没有。”
“上一次是什么时候?”
“去年过年。”
“那你一年多没见过她了?”要是有选择,姚若瑜绝对不会主动挑起这个话题,可是作为唯一知道盛逢时过去的朋友,姚若瑜自己卸不下这个责任,如果她不说这件事,就没有人跟盛逢时说。姚若瑜自觉必须去趟雷,她是带着一种壮士断腕的勇气去的,虽然现在她的心跳快得已经不正常了,她还是要说下去。
“是。”盛逢时冷静如初。
姚若瑜咽下口水,感觉喉咙被红酒瓶塞堵死了。
盛逢时:“还想问什么,现在问完,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
姚若瑜被她的视线压地直不起腰,慢慢伏在桌上,做贼一般小声说:“什么时候……你去……看,看……”
“这是我的事。”盛逢时俯视着她,满面寒霜,拒人千里。
“菜来了!”姚若瑜高呼,趁着服务员上菜挡住了盛逢时的脸,缓慢地撑起上身靠住椅背,心里窜起一股大难不死的庆幸。太可怕了,盛逢时这人,太可怕了。
性格所致,姚若瑜根本做不到食不言,她很有可能会憋出病来。注意着盛逢时的脸色稍好转了些,姚若瑜挑了一个安全的话题:“袁木呢?回家了吗?”
“嗯。”
有回应就是好的回应,姚若瑜长出一口气,问道:“我上次看你家助教挺可爱的,你怎么不肯跟人家做朋友啊?”
“她太小了。”
“小总比没有好。”姚若瑜眉毛一皱,感觉这句话有歧义。
“我可以没有。”
姚若瑜的思想扭不回来了,内心憋笑,说:“你有了就知道有的好。我就是这样,停不下来,忍不了空窗期。”
盛逢时不以为然,她和袁木之间的感觉,姚若瑜是体会不到的,倘若姚若瑜体会一次,又失去了,就会明白做一具行尸走肉的滋味,那将是生命中永远的缺憾,是多少别人也填补不了的。
“袁木说是你选了她,对吧?”
盛逢时点头。这么说没有错,以她的能力,不让袁木假扮助教一样能让事情顺利进展,而她选择把袁木放在身边,等同于是她主动选了袁木。盛逢时蓦地醒悟,原来她从一开始就做了让步,所以现在她的抗拒,她的动摇,她的恐慌,都是她自己选的路,怪不到袁木头上。
“那你还不承认,你喜欢她?”
盛逢时无言以对,是,她喜欢袁木,但她今天才知道,在那么早的时候她就已经喜欢袁木,喜欢到想要常常看到袁木而不自知的地步。
非常罕见地,盛逢时陷入了迷惘:这就是所谓作茧自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