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第543章组织考察(2)
李静宜需要慕容轩这样的能做事能扛担子能解决问题的副手。尤其是现在,北京换届在即,李静宜能不能如愿回省,慕容轩的作用不可低估。至于凌大伟,李静宜反复地掂量了,凌大伟想走在慕容轩的前面,怕还是有困难的。虽然凌大伟有一个省级高干的岳父,但毕竟退了多少年了。老干部嘛,来了,拐杖戳一戳,给他面子。小问题解决,大问题应付。像当省长这样涉及到全局的大问题,怕也不是老干部拐杖戳一戳,就能实现得了的。
慕容轩在岭南官场,已经不再是当年李静宜下派岭南时的小树苗了,他已长成了一棵大树,枝叶繁茂,根须发达了。
程卫东进来,三个人就随便谈些其他的事。然后谈到省里的班子。李静宜说等下个月,要对省级班子全面进行一次考察。现在有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这样的干部,要从领导岗位上拉下来。特别是临海,像这样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不能老是满足于过去,要开拓创新。可是春明同志,就是……
慕容轩听出了李静宜这话后面的意思,陆春明这人,一直从基层成长起来,做事有个特点:强调稳。临海经济是岭南最好的,岭南现有的民营企业十强中,有六强在临海。临海其实是半个岭南。李静宜书记曾多次要求临海,要整合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要争取上市,走资本发展的道路。可是,陆春明并不这么认为。他的想法很简单:立足国内市场,稳打稳扎。不贪大求洋,求长远发展。
陆春明这个想法,慕容轩是支持的。但李静宜不同意了。不止一次的干部会上,李静宜不点名地批评了陆春明。好在陆春明并不介意,他守着临海这块经济重镇,依然不紧不慢地往前赶着。临海经济总体上形势是良好的,而且慕容轩私下里认为,也是很可持续发展的。
不过,李静宜书记有这个想法也是可以理解。十强中占了六席,能上市的公司不愿意上市。过分地求稳,也许对临海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制约。一把手要的是看得见的政绩,你老是躺在原地,政绩从哪儿出来呢?
不出政绩的干部,至少算不得好干部。
当然,比起那些一味求大求新,唯政绩是论的干部,这种干部至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不坏的干部。
一些谈过话的省直领导,谈完后,总要到这边来打个招呼。只是随便说声,基本不谈谈话内容。最起码的组织纪律嘛!新来谈话的,也会先到这儿来说一下,程卫东点头道:“进去吧。”方才进去。
快五点时,慕容轩接到王国维的电话,说有急事找他。慕容轩出了门,问到底是什么事,这么急?王国维说:“你来就知道了。我在纪委这边等你。”
中央考察组离开明泉山庄回北京后,慕容轩副书记没有去办公室,而是让小钟直接把他送回了家中。
已经有三天没回家了。
先打开窗子,春天的风一下子吹进来,房间里顿时像奔跑开了无数的小孩子,流动起来了。正是下午四点,阳光从窗子里射到客厅里,沙发上花花的,有一层淡淡的金黄。
慕容轩用电茶壶烧了壶水,然后泡了杯茶,再静静地坐下来。这时,他人一下子放松了。人一放松,睡意就上来了。半躺在沙发上,他整整睡了一个小时。醒来时,阳光移走了。屋里有了些凉意。他赶紧又关上朝北的窗子,回到客厅,电话响了。
是周池。
周池说:“慕容书记啊,我已经回来了。感谢你这几天的支持啊!”
“哪里?应该的嘛。支持不周,还请周池部长理解。”慕容轩道。
“很好啊。慕容啊,我没想到你在岭南这么有影响有威望哪。不容易,不容易啊!我一定给**书记好好汇报。我到三个地方考察,还没有像岭南这么票数集中、谈话也同样集中的地方啊!不容易!”
周池一连用了几个“不容易”,看来是真的觉得“不容易”了。
“啊啊,谢谢周池部长哪,谢谢了。”慕容轩刚说完,周池就问:“李静宜同志是怎么搞的啊?反映不太好嘛!”
“是吗?这个……”慕容轩含糊着。
“是啊,我也感到奇怪。看来……”周池停了下,继续说:“看来,李静宜同志这次也还是很困难的啊。上一次,他是败于经验;这一次,看来他是又败于经验了啊!”
“经验?”慕容轩问。
“是啊,经验。上一次,是缺乏经验;这一次,是过于有经验了。太看重了嘛,反响就很大。这对他反而不好。正所谓经验能成事,也能改事。”周池解释道。
“啊,是这样。我看未必吧!不过,周池部长全面地了解了岭南的情况,你最有发言权啊。”慕容轩虚晃了一枪。对周池这样的说法,他是不能作出绝对肯定或者绝对否定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辩证法,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
“哈哈,也不能这么说嘛。好了,不说了,来北京,请你喝茶啊。”周池笑着,挂了电话。
慕容轩也一笑,周池到底是沉不住气的人。虽然当了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内在里的嘈杂,还和从前差不多。不过,能及时的将这些信息透露给出来,也算是关心和支持,下次到北京,是得请他好好地喝回茶的。
天色有些暗了。这省委家属院里,树木都是多年前的老树,成林了,高大阴翳,因此黄昏就显得早些。
黄昏是一天中最有意思的时光。慕容轩难得这么安静地坐在家中的沙发上。这一刻,他突然想起韩婷婷了。有一次,在岭南禅寺,黄昏的风中,韩婷婷奔跑着,仿佛一叶飘动的天光。那一瞬间,慕容轩觉得她通体透明,升腾到了空中。
可是现在?
韩婷婷已经有十几天没有和慕容轩联系了。她到北京,算起来也有两个多月了。新的生活正在展开,慕容轩却感到自己正在一步步远离。
也许这是对的。
命运往往就是这样。两个人,生命重叠的时刻,就是两条直线相交的时刻。最终,这两条直线都会分开。有的是中途分开的,有的则是一直到最后,由死亡来将它们分开。无论是怎样的分开,都必将分了。迟与早,没有人能把握住。
那就让命运来安排吧。
慕容轩叹口气,正要起身,电话又响了。这回是李红。
李红问:“听说慕容书记今天没到办公室?有事?”
“你怎么知道?”慕容轩诧异了。
“是小钟说的。他刚才到加工贸易区来换配件。说你下午直接回家了,身体不舒服,还是?”李红道:“不放心,就问问。”
“没事。只是想回家来静一下。”慕容轩感到一瞬间的温暖,微小,而让人心生感激。
李红大概是考虑了下,才道:“要是不介意,我请慕容书记出来喝茶吧。我早说过的。”
“这……也好。”慕容轩答道。
半小时后,慕容轩上了李红的车子。车子出了岭南城,一直开到城郊的绿竹茶舍。一下车,慕容轩环顾了一下,笑道:“这地方还真安静。怎么找到这儿来了?”
“安静吧?我也是瞎找,就找来了。结果来了一次,就想来第二次。静静地,坐在这里喝茶,人都清净了。”李红拉开竹帘,请慕容轩进门。
一丛竹子清瘦地立在前面,后面是照壁,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人从竹丛下的小径上走过。再往里,是一个月瓶门,上书着四个字。李红停下来,问慕容轩这是什么字?慕容轩看了会,说是“告春及轩”,“晋人佛像渊明的,‘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好名字啊,好名字!”
“我就知道慕容书记博学。这月瓶的门,配上这名字,就很有乡村的怡人风味了。茶者,清也。到此,才觉得是。”李红边说边引着慕容轩往里走。又过了一座回廊,前面豁然开朗,一方院落,展现在眼前。庭内有竹,有池;花圃中有花,都是静静的,真正一个清心的好去处啊!
捡了间茶室,里面是一方古旧的老式桌子,一盏老式的电灯,室内装饰也简单。茶上来后,小坐片刻,打开壶盖,清香。李红问:“还行吧?”
“行。浮生难得半日闲哪。有茶,有友,不亦乐乎?”慕容轩心里一下子澄明了。
……茶喝到第三回,两个人话也说得差不多了,李红望着慕容轩,突然问:“听说慕容书记和以前在岭南挂职的**书记关系不错。她对你挺好的,是吧?”
“是啊,有这回事。可是,没有更多更秘密的事。”慕容轩泯了口茶,说:“茶是至味,人生亦是如此。今天我们喝了这茶,明日也许就是天涯。岭南禅寺的大和尚曾对我说过,红尘,忘却营营,方是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