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的喜峰口战役(二十五)
南天门亦或是其它隘口的失陷,其实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想想看,33年长城抗战的时候,**坐拥35万之巨的部队,而日军只有区区五万余人,结果又如何呢?还是以中**队失败而告终。这一次,且不说南京没有调动一兵一卒前来协防长城沿线,便是山西、绥远最靠近冀察和山东的两个地方,现在也只是摆出了防守的姿态而已,想他们主动出击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学兵军现在虽然说有将近五个师的正规兵力,57军也有四个师,加上29军有三个师,但是和日军比起来还是差得太多了。测试文字水印6。几百公里的长城沿线,单凭这些兵力要想完全防守住,够呛。日军攻陷南天门之后,连夜进军,到凌晨五点多钟,已经有第十、第二十两个师团开进了长城之内。其中,第十师团扑向赤城,二十师团进击延庆。张家口危在旦夕。而张家口一旦真的陷落,别的不说,冀察从此将被切为两段。测试文字水印1。稍后,日军一旦全军压向察哈尔,那么,吉星文的143师还有粤系独立旅将不可避免的陷入尴尬的境地?继续之前的战略,将难免被日军包围,但是要想撤退,却只能进入绥远。问题是,撤往绥远的话,且不说傅作义会不会提供方便,即使傅作义伸出援手,那这两支部队将在很长时间内发挥不了作用,对于兵力本来就匮乏的学兵军来说,这可是致命的。测试文字水印6。
战事的发展完全脱出了欧阳云的掌握,这个无所不知的小长官第一次跌下神坛。南天门告破的消息一传播开来,任丘还好,其它地方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难民潮。其中,尚属29军实际控制的北平最为厉害,十户九空是夸张了,但是,十户中选择出逃的在五户以上却是真实的写照。有人逃跑,自然也有人挺身而出。还是以北平为例,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各种名目的自卫队纷纷涌出,其中,虽然难免有浑水摸鱼打着其它心思的,但是大多数人,却真是抱了保家卫国的念头赤膊上阵的。测试文字水印4。
这同样出乎了欧阳云的意料。当然,细细研究一下,其中不免有他的影响在内。其一归功于当初“抗日双雄”在平津闯荡时创下的局面,在石友三之后,因为当汉奸的风险实在太高,此行业渐渐的成了大冷门。测试文字水印5。再加上后来狐瞳等开展的清扫行动,平津、冀察的汉奸势力大大的被削弱,现在,虽不敢说相当汉奸的人减少了多少,至少,在学兵军和57军没有露出明显败迹,日军尚未进驻的情况下,这些汉奸嫌疑人还只敢躲在家里观察形势。
日军第一军的第十师团率先遭到了抵抗,挡住他们去路的便是一支当地的自卫队。这支自卫队只有区区一百三十七人,除了三十几支吉星文分发下来的中正式,再没有其它像样的武器。测试文字水印1。在一个叫做禹村岭的地方,这支地方武装勇敢的站了出来,在简单的工事后面,就凭借着这三十几支中正式还有几十杆汉阳造、鸟枪还有一门土炮,愣是将小鬼子阻挡了一个半小时多。一百二十六条汉子,加上十一个巾帼,最后悉数遇难。
这一仗虽然充其量只是一次小规模的冲突,但是其惨烈程度,却是不让与铁门关和喜峰口的大战。测试文字水印6。乃至日军破天荒的在战后为这些中国勇士集体下葬,并立碑云:中国禹村岭一百三十七勇士墓。
这才是开始,在小牛村,猎户牛大娃单枪匹马,靠着一支祖传下来的铁胎弓,一个人射杀了四个鬼子,其中还有一个少佐,后来在一个中队的鬼子围追下,从小牛村后面的一座孤峰上跳下。
在黄村,又一支自卫队的三名队员用一颗地雷制造了一次山体塌方,活埋砸死了将近一个小队的鬼子。测试文字水印4。还是在黄村,一个名叫张根宝的老人,凭借一柄猎叉,叉死了一个鬼子,并且重伤一个军曹……
还是陈济棠时候粤系派过来的那个旅,在陈济棠事变失败后,成为了一支托庇于学兵军的军事力量。这个旅的旅长黄鹤文少将毕业于黄埔,是一名爱国热情相当高的有志军人。测试文字水印5。在南天门告破后,其主动请求出击,于上午九点半钟左右抵达赤城,随后与第十师团的一个联队发生了遭遇战。双方遭遇的地点在赤城南郊一个叫野盒子的地方。黄鹤文的打算还想兜住日军北进的队伍,为欧阳云和吉星文的调兵遣将争取时间,因此部队采取的急行军;日军因为进关之后沿路遭到抵抗,因此行军非常小心,部队收缩得很紧。日军的开路部队,是第三十三旅团第十联队,走在队列最前面的是一个战车中队的八辆奇洛。测试文字水印4。
日军的奇洛战车指挥员最先发现了敌情,八辆战车很快就取得默契,一起停了下来,对急匆匆赶过来的黄鹤文旅的先头部队——一个侦察连实施了猛烈的炮击。随后,紧跟着战车部队的一个中队迅速前插,占据了附近有利的地形,开始对该连实施火力压制。第十师团的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烦透了沿路遇到的小股敌人的骚扰,正一门心思的想找学兵军主力决战,接到战况通报,大喜,想都没想就将殿后的第八旅团的两个联队沿左右撒了出去,想要趁着对面中**队没反应过来,将其包起来再说。
前头炮声一响,黄鹤文便感觉到不妙——日军的行军速度超过了他的预料,而敌人既然有坦克,那么就不会是小股部队。在这之前,或许是因为听多了学兵军痛殴日军的事迹,他也是雄心万丈的想要找日军大部队打一仗。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头脑发热,认为逮到了机会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将部队压上去。他登上附近一个高地,观察了敌情之后,很冷静的分析了情况,然后迅速做出决定,留下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一个营接应突前的侦察连,大部队朝云州方向转进。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