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章 大军已围城
黄沙城的城外,魏臻手下的欧洲军队一队队的排列整齐,他们没有更多的旗帜,基本上一队一面旗。////一队也有500人之多,只不过他们似乎还没有什么火枪之类的武器。
这可能会引起大家的疑惑,为何华夏岛生产的库存武器不用来武装“欧洲军团”难道赵伏波还不信任他们吗?其实在华夏岛上,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没有关于忠诚的问题存在。
原因很简单,因为华夏岛上的生活,是此刻世界上最公平、自由而且最舒适的生活。从华夏岛反叛,并成为其他国家的总督、苏丹包括欧洲的国王,对于个人有什么好处呢?说句难听话,连抽水马桶都没有的地方,对于华夏岛上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吸引力。就好比大上海繁华都市里的人,让他到中国最偏远的农村里去赶着牛儿当农夫自愿吗?除过一些特殊原因之外,80的人不会做那样的选择,除非是迫不得以。
既然没有忠诚问题,那么为何“欧洲军团”没有获得装备呢?这件事全怪赵伏波!
这时还没有什么参谋部,而且作为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没有赵伏波的命令,那是什么也做不成。而现在的欧洲对于华夏人来说,那是一个近乎蛮荒的地方,连光报都没有,那地方得落后到什么程度。
另外一个问题在于,马丁专门准备出来的现代武器的数量并不多,毕竟这时的生产能力在那儿放着。而且各国对于火枪的需求实在是太大,因此也不得不生产更多的“基本型出口火器”以满足出口的需要。毕竟华夏岛是所谓的外向形经济,是这个时代里所有国王与苏丹的“维护王权的兵工厂”。
而且作为留守的,可能不会遇到什么大麻烦的“欧洲军团”,有着足够的“飞燕iii型弩炮”,那么在这外世界上他们的武力可以说已经足够对付阿拉伯帝国的多数军队。唯一没有料到的就是,赵旭会“祸起萧墙”。
最少就马丁来说,他一直认为赵无极会是“识实务”的。可他没有想到,赵无极父子因为信息的闭塞,甚至不知道华夏岛上武器装备生产的最真实情况。倘若他们知道的话,就该明白现在做的这些事情,就算让他们取得个别的胜利,最终也会像美洲的印第安人那样,成为一个存在于“博物馆”里的群体。
而且马丁对此理解的错误在于,这时候人懂个什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说白了他们只会在第一次见到某种武器出现的时候,把对方称为“神灵”。不然赵伏波那个“阿拉丁大帝”的称号,是哪里来的呢!而且这丝毫没有神奇之处,不过是事务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已。
当舒钰儿的身形出现在城头的时候,城外肃立的大军里立即奔出来一小队的骑兵。前面说过,赵伏波手下的军官们,总是有近卫在身边的。而且这些近卫属于内务部管,他们对于军官负有保护的职责。
来的正是魏臻,他身边跟随着自己那一个小队的骑兵。他们可全都是步枪、****的配置。说白了比起这个时代里的士兵,他们的火力非常猛烈。这也是前天夜里几乎所有人都放松了警惕的原因,因为大家都认为有两个的卫跟着,应该不会出什么事情。
舒钰儿站在城墙上,新宋裙上的帔(音:pei四声),实际上是如同唐裙之中那白纱所制的长绫一样的披肩,只是到了新宋裙的时候,它成了宫妆之中的起到飘逸作用的配饰。此刻舒钰儿站在城头上的时候,来自远方沙漠上浩浩荡荡的风,却勾勒出如此“飞天”身上那些飘带一样的造型。
要说这时的舒钰儿不但美,而且美极了!
“夫人!”
来到城下的魏臻,根本毫不在乎城头上的,已经被凯里木城主召集起来的,黄沙城的士兵。反倒是城头的士兵看到城外的军队,一个个腿肚子转筯脚底下发软。有点见识的人听说过,他们在书林庄受到勃撒罗总督巴哈依攻击时出动过的响动。1000米开外进行的轰击,说白了在这个时代里就好比在八国联军时代,开着p-51野战斗机招摇一样。不是打得过打不过的问题,而是不具备可比性,只可能出现一面倒屠杀的问题。
舒钰儿此刻已经不再悲戚,她的心中想的是自己的未来。现在逃回去的可能性相当小,因为赵旭明白自己就是他的护身符。既然如此,舒钰儿也不得不想的长远些,她得有自己的身边人以保护自己。否则的话,过不了一天半天,被赵旭得了逞,自己又只有死的份了。
这是刚刚她以跳城墙为威胁之后得到的结果,赵旭同意她拥有一队自己的侍女,同时也会拥有几辆旅行车以作为她与手下吃住的地方。即要舒钰儿做人质可以,但想要让她做赵旭的妻子,那么结果肯定是毫无疑问的一拍两散。
而那样的结果,赵旭很明白,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根本连跑都跑不了。除非逃到蒙古人那里去,但他们就挡得住赵伏波将来派遣的使用步枪与火炮为装备的军队吗?
魏臻听到舒钰儿的交待,心中明白了几分,那不过是舒钰儿在给自己一方创造机会。因此他仰着头向城头上大声喊,以让旁边的赵旭听明白。
“是的夫人,下官这就差人去办!”
心中想着,那么多辆旅行车。在里面藏些武器并不是难事,虽然这依然不足以救舒钰儿出来,但总算是保得住她的清白。无论如何,魏臻都不会愿意那些事情出现。现在就只希望一切可以顺利进行,直到赵伏波回来,最终决定如何处理眼前的事情。
不过舒钰儿下面一句话,却让魏臻的眼睛不禁都红了。看着城头上的赵无极父子,也不由得要恨得牙关起痒。
“魏……魏骠骑,三娘……三娘她老人家已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