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准备东征
刘国忠的家小都在金湾岛,张显的话也是有些敲打的意思。
张显本来还想问他其他一些事情;父亲东黎国国王张月成怎么被刺杀的,他的母亲怎么死的等很多事情,不过想想现在还不是时候。
张月成是珞瑜杀的不错,但是珞瑜怎么就那么轻易的接近了张月成,这总是一个谜,珞瑜也不知道,她只是知道一路畅通无阻,而后全身而退。
这些谜团想要解开,最关键的人物就是刘国忠。
可是现在张显还不能动刘国忠,所以也就不能就这事追问刘国忠。
“我打算最近征伐连武和张革,希望后方稳定,能否得到舅舅的帮助?”
该说正事了。
“这、、”
张显没有隐瞒,直接说出自己的打算,这可是军事秘密,刘国忠不由得脸色又变,他神情复杂的看了眼张显,叹息一声道。
“唉,黎国的现状你也知道,构不成对国主的威胁了。”
“这我知道,可是这要看谁掌握军权,还有秦国的胁迫能否顶住。”
张显提出两个异变因素。
“军权我只能掌握一半,另一半在八勋之首黎辽常那里,至于秦国,他们也就是派人催促一下,鞭长莫及,我们不动他也没办法。”
刘国忠也是秦国一枚暗棋,但是他却知道如何衡量形势,不会被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所谓特使左右,而他这个暗棋身份知道的并不多,就连黎家人也不知道。
“戴立涛那里如何了?”
戴立涛可是最大的异变之数。
“他不知道什么原因,彻底隐退了,不过我们也无力铲除他,他窝在东北城区,有很多高手护卫,还有百万什么教徒拱卫,除非我们大开杀戒,不然真就动不了他,可是我们现在的状况,根本就折腾不起啊。”
这也是黎国现在的状态,他们迫切需要稳定来重置,坎坞城因为内乱死了很多人了,那些官员差不多一半被杀,坎坞城需要整治稳定,下面那些城也要时间来整治恢复,所以大动刀兵的事,黎国暂时是不会有的。
“舅舅,天快亮了,我该走了,噢,对了,刘江刘会也在金湾岛,同舅母表弟、妹们在一起,他们过得很好。”
临走时张显忽然对刘国忠说了这么一句。
刘国忠愣住了,他最担心的是刘江和刘会挺不住将事情全盘抖搂出来,那么他就真的完了,依现在的形势来说。
张显这句话的意思他明白,张显给他留了情面,没有对刘江刘会做什么,没有审问他们。
“时间多长我不敢保证,但有一口气在,不会给国主添乱。”
刘国忠尊重承若道。
“好,我还是希望舅舅有机会去趟金湾岛。”
这是邀请,张显是个刘国忠留了一条路。
“我会慎重考虑,谢谢国主。”
张显走了,来的悄无声息,走的不带起一丝风云,但是却达到了目的。
张显回到望月城,同张宇廖维凯计议一番,便起身回了上京城。
后面的事情安排完了,他要准备亲征东南山区的事宜。
回到上京城以是十几天后,离着定好的四月末很近了,上京城中以可见到忙碌之态。
张显这个国主一走多少天,一般来讲,都城内肯定会出现微妙状况,但是在夏朝却不会出现异常。
朝会不开,但是丞相府和刚刚修缮完的太尉府,大将军府却很忙碌。
御史大夫王允也没闲着,它担负着监察责任,是个得罪人的角色。
夏朝的政务走向珍贵还需要时间,丞相李文辉已经竭尽所能,把能拉来的人才都招来了,甚至他在秦国当副院长时的弟子都投奔过来。
不管是他们是真心还是秦国探子,只要是他们能担当一角色,处理好政务,都是认真对待,待遇从优。
现在主要任务是将各地政务正常运转起来,至于以后,如果张显的势力不断壮大,相信他们会有正确的选择。
框架基本构建起来,各郡的郡兵也都健全,剿匪稳定地方治安是他们的职责。
相信给他们一定时间,夏朝这个国家机器会正常运转起来的。
大将军府和太尉府是紧邻着的,包括丞相府都是占着原来的楚王城,只是留下后宫和朝会用的太极殿,剩下的都被上京城各级官府占用,想要进入太极殿,就得从这些大小小的府衙前经过,历朝历代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张显却觉得留着这些空殿也是浪费,而他们现在又是财政亏空,没有财力在去建设那些官衙。
张显也不想拥有佳丽三千藏后宫,不需要那些殿堂。
能利用上的都不要浪费。
如果众官员异口同声阻止,张显甚至把半个后宫都让出来。
其实后宫中真就大部分空着,张显很少住在里面。
他一般都在孤独园。
丞相府既是李文辉办公的地方,也是他的府宅,他的夫人和女儿外孙外孙女已经秘密来到了上京城。
大将军府和太尉府紧邻是刘墉和陈公威要求的,这样办起公来方便多了。
两人的家眷也在两府后宅。
政务上的事张显彻底放手给了李文辉,他现在主要精神还是关注军事。
他来到太尉府,刘墉得到信很快就赶过来了。
“来的这么快是不是把两府相隔的宫墙给打开了?”
张显看着刘墉和陈公威问道。
“方便,方便。”
刘墉不在意的道。
“你们呀,真就不避讳什么吗?”
张显无奈道。
按理说两府紧邻就已经有了忌讳,可是这两位却又把墙凿开直接相通了。
“有什么可避讳的,方便就行。”
刘墉不在意的道。
可是陈公威却并不是向刘墉那样不在意了,他是智者,考虑得多。
“唉,我倒不是说你们差不多并府了,我有什么想法,而是大臣们有了看法,不过竟然已经这样了,就先这样吧,等东南山区评定后,在规划下各府衙的方位吧。”
张显说这些,是因为回来后就有人上书弹劾大将军和太尉了,因为他们走的太近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