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8.2297章:赫赫京都千百年
段誉跟着大小姐走南闯北,对这事儿最熟悉不过了,不多时便寻了三两马车过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卸货的百姓,他们不等段誉招呼,便抡起袖子开始干活,杨峥的行李本就不多,三个百姓甩开了干活,两辆马车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便装得满满的,为首的百姓擦着汗水,等候段誉给银子。
大小姐见段誉从怀里摸出十五文铜钱递了过去,为首那百姓便千恩万谢的去了。“都是说这京城居不易,想不到这百姓的工钱竟这么便宜,十五文钱若是放在杭州怕是做不到了?”
杨峥笑道:“杭州有杭州的好,京城有京城的妙,哪里好可不能一概而论,就说这京城的官儿就比杭州的多,比杭州的大,我这巡抚去了江南,还能是个封疆大吏,可到了这京城就未必吃得开了,说京城居不易,倒也不是一句空话?”
“行了,居不易也好,居得易也好,天也不早了,咱们还是早些回去吧,你这江南巡抚返回京城,指不定多少官儿等着拜访呢,有你忙的,早些回去歇着才是正经事?”段誉催促道。
杨峥哈哈一笑道:“这可未必,京城的官儿多如牛毛,多一个江南巡抚进来,也没什么打紧的,你啊大惊小怪了?”
段誉:“是不是,过两日就知道了?”
说话间,一家人便上了马车,杨峥与段誉分坐在身后两辆马车的车把式上,家眷则坐在最后的马车上,一家人浩浩荡荡赶往京城而去。
给杨峥赶车的车把式是一个约莫五旬的老者,本地人,看杨峥模样清秀,且家眷众多,隐隐猜出是来京城做官的,这些百姓比起江南的百姓,要说有什么过人之处,那就是一双看官的眼睛,满大街的人来人往,他们能一眼看出,谁是官,谁是民,这种本事得益于京城的官员多于牛毛,使得住在天子脚下的百姓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客官可是来京任职的?”老者挥舞了一下手中的马鞭笑着问道。
杨峥道:“老伯好眼力?”
老者有些得意,道:“这算不得什么,不过是看着大人做的是官船,还带着家眷,不是来京城做官的,断然不会举家而来了?”
杨峥哈哈笑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话匣子一打开,两人关系也就拉近了,杨峥想找个人说说话,听听这四年来京城的变化,而那老者本着几分讨好的意思,因此两人的谈话竟十分的融洽,通过交谈,杨峥发现这老头知道得不少,其中对这四年来北京城变化最熟悉,当下少不了一番讨教。
随着天下承平,皇帝励精图治,内阁运作得当,整个大明可谓是上下一心,短短四年的功夫,北京城可谓是汇集八方精华,嫣然是天下第一的大城了,其中以商业最为兴旺。
从宣德六年初,京城的商业规模就不断扩大,宛平、大兴二县原编一百三十二行”。其中本多利厚如典当行、布行、杂粮行等计100行,本小利微如网边行、杂菜行、豆腐行、裁缝行等计32行。其他还有众多肩挑手提的卖饼、卖菜等商贩。发展的商业经济不但促成众多商业铺行的形成,而且也使北京内外城产生繁华的集市和专业市场。北京内城的商业市场多属日期、地点固定的集市。内城著名的商业区有大明门前之朝前市、东华门外灯市、城隍庙市、土地庙市。城隍庙市,列肆三里,出售古今图书、商周铜器、秦汉铜镜、唐宋书画和珠宝、象牙、美玉、绫锦,还有来自海外的各种商品。在这里进行贸易的不但有来自全国南北的豪商巨贾,还有外国商人,四方货物莫不是云集京城个跟,玄武门外,每月逢四则开市,听商贸易,谓之‘内市’。各种奇珍异宝和御造铜、瓷、漆器均在内市交易,嫣然是一派繁荣盛世之相。
老者说到最后,将手中马鞭用力在空中摔了一下,满怀得意的高歌大喊:“黄金百如意,但向燕市趋。燕市何所有?燕市何所无!大寮青琅玕,中使锦氍毹。呵声填道路,竞过波斯胡。波斯坐上头,呼使碧眼奴。木客来秦地,鲛人出海隅。”杨峥听得有趣,忍不住哈哈大笑不止。
那老者似来了兴趣,一曲唱罢,又来一曲:“终日空摩挲,为彼所揶揄。归为自怨怒,自悔身为儒。”东华门外灯市,延亘二里,“市之日,省直之商旅,夷蛮闽貊之珍异,三代八朝之骨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衢三行,市四列,所谓九市开场,货随队分,人不得顾,车不能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也。市楼南北相向,朱扉,绣栋,素壁,绿绮疏,其设氍毹帘幙者,勋家、戚家、宦家、豪右家眷属也。”杨峥听这曲与先前得意相比,隐隐吐着几分惆怅,细细一番回味,倒也能明白这是为什么,京城之地,汇集四方精华,好东西是不少,可市上商品的价格都很昂贵,并非一般人所敢问津,他一个赶车的把式,面对昂贵的商品,除了能看之外,还真做不得什么,这对于一个生活在天子脚下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件让人惆怅的大事。
不知是歌声的缘故,老头没再说话,一个劲儿的挥舞着鞭子,杨峥也不好意思继续问,只好自己看,四年的离开,让他对这里的一切都有些陌生,又有些亲切,目光所到之处总忍不住在心里发出阵阵的惊叹,这里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一派热闹景象。因是皇城商业自是繁荣无比,东华门王府街东,崇文街西,互二里许。南北两廛,凡珠玉宝器以逮日用微物,无不悉具。衢中列市棋置,数行相对,俱高楼,东弼教坊,西逮庙西墀庑,列肆三里。图籍之旧古今,彝鼎之曰商周,匜镜之曰秦汉,书画之曰唐宋,珠宝、象、玉、珍错、绫锦之曰滇、粤、闽、楚、吴、越者集,各地商家云集在此,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热闹无比。
杨峥走一路看一路,除了感慨这座年轻的城池巨大的魅力外,最大的感受就是看到了一个盛世王朝所具备的安定繁荣。
马车足足狂奔了一炷香的功夫,才从东门东便门入外城,又从崇文门进了内城,看着四通八达的街道,那股熟悉的感觉就出来了,四年前叫嚷着卖的貂皮、狐皮、平机布、棉花、酒、宝石、金珠、药材、犀象店铺还在,人还是那个人,唯独神情陌生了些。
马车沿着宽阔的街道,又持续了半个时辰,便停了下来,段誉一马当先地跳了下来,惊喜的道:“华安,我们到了?”
虽说早有准备,可听到自己的家还是忍不住有些动容,身后的大小姐等人早已拉开了帘布,伸长着脖子张望,二小姐更是惊喜的道:“你们看,到了,到了?”
院内听到动静的福伯,早已将朱红的大门打了开来,领着几个家丁仆人迎了出来。
“华安,大小姐你们可回来了,福伯可想你们了?”福伯拉着杨峥的手腕道。
杨峥道:“可不是想念得很啊,四年了,四年没回来了,北京城天子脚下,我杨峥回来了?”
“回来了,回来了?”福伯眼睛有些湿润的道。
“都别站着了,还不快快给大小姐把东西搬进去,再把几位夫人给安顿好了?”福伯擦了一把眼泪道。
几个新来的家丁迷糊的手忙脚乱的开始忙活,人手虽不多,但好在行李也不多,不过半柱香的功夫,便收拾了干净,京城的日头虽不如江南的毒辣,但气候干燥,沈艳秋等人晒了一会儿,便有些忍不住,招呼了声便进去了。
杨峥站在门外听福伯说了一会儿话,眼看着时候也差不多,正要与段誉一同进去,却听得一个声音喊来:“杨小弟,杨小弟……?”声音透着急切,透着欢喜。
杨峥顺着声音望去,就在一顶轿子从一处胡同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轿子的门帘被人拉了开来,露出那张熟悉无比的脸,不是杨大学士还能有谁?
“快停下,快停下?”几个轿夫几乎是一路跑着过来,听了呼喊急忙停了下来,但出于惯性,还是先前冲了几步,轿子杨大学士毫无准备,险些一头栽了下来,杨峥眼明手快,一个箭步的跳了上前,伸手一把拖住了杨大学士半个身子。
“你看你一把年纪了,做事还是这么风风火火,迟一时片刻,我还能跑了不成?”杨峥用埋怨的口吻道。
杨士奇顺着力道下了轿子,听了这话儿哈哈一笑道:“一走就是四年,不着急才怪呢?”
杨峥叹了声,道:“四年了,是有些急?”
“还没吃饭吧?”杨士奇笑眯眯的问,一张老脸宛如一朵盛开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