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我给你洗
第196章我给你洗
季林氏这一点倒是没说错的,如果季丰收是个正常的弟弟,那么季巧巧就算再恨他母亲,也不会亏待了他,说不定还会帮他出读书的束脩。
季巧巧无所谓的说道:“现在说这些也没意思了,反正季丰收从小就讨厌我。他已经被黄大花教坏了,怕是没法学好了。”
季林氏说:“提到这一家人就生气,过几天有个族老要过寿,咱们得去吃饭,肯定要撞见那一家子的,想想就觉得讨厌。”
季巧巧说:“娘,千万不要生气。到了寿宴那天,你就穿金戴银,打扮的跟个贵妇人一样,叫黄大花嫉妒一下,岂不是一件乐事吗?”
“说的也是,到时候我要穿那套新衣裳过去,顺便把金首饰都戴上!一定要叫她眼馋!”季林氏忽然想起了什么,便道:“眼看就快要插秧了,插过秧,这天儿就要暖和起来了。巧巧啊,你是不是该去做春天的衣裳了?”
季巧巧眨眨眼睛,“我都忘了这件事了,那我明天收摊后,还去那家布庄做几身衣裳。”
季林氏轻轻咳嗽一声,道:“不光要做平日穿的衣裳,你还要做嫁衣呢,四月二十六,日子也快的很呢!还有英朗,你的衣裳裁了没有?也要抓紧了,要不然,就明天一起去做衣裳吧。”
贺英朗不敢说话,他有些紧张的看着季巧巧,额头甚至冒出了一点冷汗。
季巧巧低下头去,好一会儿,才轻声道:“那就明天一起去做吧,娘说得对,日子过得很快的。”
贺英朗长出一口气,整个人都松快了下来。
季巧巧愿意跟他去做嫁衣就好,这说明他们的婚事确实没有一点问题了。
“好,我们明天一起去布庄。不过,成亲的衣裳,要不要做的好一点?去内城的布庄做,你觉得怎么样?”贺英朗很小心的问道,生怕哪句话会惹季巧巧不高兴。
季巧巧摇摇头,说:“成亲的衣裳就穿那么一天,做的太好就划不来了。我就在那家布庄做衣裳,等以后生完孩子,腰身恢复了,再去内城的高家布庄做几身绸缎的。现在做的衣裳,都要往大了裁,做出来也是浪费银子。”
季林氏也道:“是啊,巧巧这情形跟人家是不同的。等生完孩子再去做几身好衣裳才划得来,倒是英朗,现在就可以多做几身好衣裳了。”
贺英朗说:“我平日的衣裳很多,除了成亲的衣裳,倒是不需要再做了。”
这倒是不假,他以前大小不论也是个副将。
哪怕边关寒苦,可是他作为一个大官儿,除了官服,平日里的好衣裳也做了不少。
他的身材没有任何变化,所以怎么都能再穿好几年的。
季林氏笑着说:“这跟你衣裳多不多没有关系的,这是传统。巧巧做新娘子,按规矩,除了一套嫁衣,还要做第二天穿的红衣裳,和第三天回门穿的衣裳。鞋子呢,也要做三双新的。你作为新郎官,也是一样的,至少要做三套新衣裳,还得都是红色的。你平时喜欢穿深色的衣裳,除了成亲当天的红袍子,其他两套,就做成枣红色的、浅绛色的,也很好看的。”
贺英朗听完,赶紧点头道:“原来是这样,那我明天就按照规矩,也做三套衣裳出来。巧巧没有单衣,倒是得多做几套换着穿。”
乡下人其实没有那么讲究的,季巧巧还没跳河前,春秋两季就两套衣裳,穿的补丁重补丁,一双鞋子也补了不知道多少次。
普通人家虽然没有这么艰苦,但一个季节就三套衣裳也可以过了。
季巧巧说:“说的没错,反正你钱多,我要好好做个七八套衣裳,天天换着穿!”
“天天换着穿,谁给你洗衣裳啊?”季林氏说:“你这肚子就快不能弯腰了,我可没法天天给你衣裳的。”
贺英朗立刻道:“没事儿的,我花钱请人洗。村里有不少婆姨都在接浆洗衣物的活儿,很容易就找到人的。”
贺英朗这么说了,季巧巧倒是犹豫起来了,她想了想,道:“暂时不用请人洗衣裳,我们在村子里已经很惹眼了,要是连衣裳都请人洗,那这个小院子,怕是天天晚上都要被人光顾了。”
贺英朗闻言,很认真的说道:“那我给你洗。”
季巧巧微微一愣,好一会儿扭过头去,噘着嘴巴道:“当我好稀罕吗?我才不要你给我洗衣裳呢。”
贺英朗不敢说话了,只能一直盯着季巧巧看,那双深邃迷人的眼睛充满无奈。
季林氏好笑的摇摇头,也懒得劝了。
过了一会儿,张春生跑了过来,高高兴兴的喊道:“婶子!巧巧姐!贺哥!吃饭啦!”
季林氏锁上院子门,带着季巧巧跟贺英朗一起去了隔壁张家。
张大叔跟张夏生都已经回来了,这会儿都坐在灶屋里喝水。
张家婶子包了饺子,炒了两盘素菜,蒸了一盘咸鱼,一盘香肠,算是很丰盛的一顿饭了。
张大叔还拿了一壶酒出来,说是要好好跟贺英朗喝上几杯。
“巧巧姐,我娘跟我说了,你过阵子要开店,要请我去做伙计。”张夏生很认真的说道:“你放心,我一定会认认真真的干活,不会叫你失望的。”
季巧巧笑着说:“你的性子我是知道的,做事情很仔细,也勤力,我对你还是很放心的。我请你去店里帮手,主要是为了一件事,以后,我想你帮我在店里记账。”
“记账?”张夏生有些惊到了,“可是……我不会啊!”
“这个并不难的,所有的数字你都会写会认了,基本的字你也认识不少了。记账嘛,也就是记下数字而已。到时候,我会做一个样本出来给你看,也会教你怎么记录。”季巧巧道:“不会是那种复杂的账本,只是简单的记下每天的采买支出和收益进账,真的不会太难的。”
张夏生吃惊过后,这会儿已经冷静了不少了,他迅速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